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5315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的含义,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意义,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一、城市化及其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高区域整体水平,提高乡村开放程度,【高考真题】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 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按城市化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2)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2、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3)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高考真题】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 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 。 。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 势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4)该过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地 区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开放程度,等等。,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化,1990,【高考真题

3、】下图为某大城市 1947年和1990年的同比例尺平 面示意图,比较两图回答: 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 出现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郊区城市化 (或城市区域扩大) 2)从图中可见其具体表现有哪 四个方面? 人口向郊区迁移; 工厂向郊区迁移; 郊区新建商场和公园绿地; 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2、表现: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城市化的动力,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城市化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城市化水平,三、城市化特点 1、两类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比较,【活动】依据上述资料,设计并绘制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三、城市化特点 1、两类国

4、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比较,早 晚,二战后起步,先快后慢 速度加快,高 低,中心区衰落 建设卫星城城边发展快大都市连绵带 高绿化重历史,城市化进程不合理-“虚假城市化”(南美) “滞后城市化”(南亚) 城市人居环境变差,【练习1】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 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 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 业等带到郊区。读表回答问题: 1)国可能是下列国家中的: A、美国 、埃塞俄比亚 C、英国 、韩国 2)题干中叙述的现象最明显的国家是: A、 、 、 、 3)国与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这说明: A、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少 C、国

5、的第二、三产业最落后 D、国的人口增长率最低,【练习2】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比较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 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化与工 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阶段城市 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 该国可 能属发达国家 阶段,工业化促 进了城市化 A、 B、 C、 D、 2)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 现代服务业 A、 B、 C、 D、,轻纺,重化,高新,【练习3】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二维 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

6、中国香港为 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 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问题。 1)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 “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 (2004年),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分类 3万5万:小城镇 5万20万:小城市 20万50万:中等城市 50万-100万:大城市 100万以上:特大城市,辽宁,江苏

7、,山东,河北,2、中国的城市化,【练习4】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发展图,回答: 1)1985 2000年期间,长江三 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 市发展慢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 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 市发展慢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2)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高考真题】读图,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 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 比

8、,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高考真题】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 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 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 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 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 意图。 1)读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 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

9、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四、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5】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 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响。右图中A、B、 C、D可能是大城市、 小城市或郊区。读图 回答问题。 1)A、B、C、D中最 有可能是郊区的是 AA BB CC DD 2)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练习6】下图为某温带地 区的城市土地使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在静风无云的午后,图中 五个地点的地面 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正 确的是 A. B. C. D. 2)造成上述五个地点有显著温差的原因是:

10、A.城市雨岛效应 B.城市风 C.城市热岛效应 D.大气的逆辐射 3)该城市上述的温差现象会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增加哪项公共设施用地的面积最能有效降低上述温差的强度? A、住宅用地 B、文教用地 C、休憩用地 D、交通用地,【练习7】右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 线”,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 的: 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 给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 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 B C D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

11、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四、城市化与我国的生活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真题】右图为“江苏省三大 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 化图”。读图回答问题。(双选)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 对应正确的是: A一城市人口比重 B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第二产业,城市人口,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练习8】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我

12、国目前城市化正处于 和 阶段,结果是 使城市得规模不断扩大。 2)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大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五、城市环境问题,1、问题(“城市病”的表现),城市病,环境恶化,社会不安定,就业困难,住房困难,交通拥挤,人口密集,五、城市环境问题,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卫星城和新区,伦敦附近有8座卫星城;东京附近80年代,建设了7座卫星城。,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要开展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治理工作,大力加强绿化建设。,六、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高考真题】某沿海地

13、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知识,回答:,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多项选择)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高考真题】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知识,回答:,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产生原因是什么? 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 4)防治该地区水体

14、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 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 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练习9】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改造最强烈的地方,城市聚落对经济的 发展和分布具有巨大的影响。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问题: 1)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阶段城 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 者之间关系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练习10】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地租值 为abc),读图

15、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租值的变化主要受 的 影响,受此影响各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大体 呈 状。a等值线以内的地区,从事 活动的人愿意支付的地租最高。 2)p点地租 (高于或低于)b,试分析 造成该地地租变化的可能原因。 处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旅游点。 3)若该市规划在甲、乙两个卫星城镇中,一个发展房地产业,一个 发展钢铁工业,请提出你的安排意见及理由。 甲地:房地产业 。该地位于西风带的上风方向,适宜布局住宅区。 乙地:钢铁工业 。布局在主导风下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同心圆,商业,高于,【练习11】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问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 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2)某大型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