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51387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0分钟精练 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练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辽宁鞍山一中一模,23)下列与人体三道防线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黏膜等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专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B.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C.人体的三道防线所起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D.人体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吞噬细胞2.(2016河北唐山滦南一中期初,10)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

2、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3.下列关于某人免疫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C.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4.(2016福建毕业班质检,5)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后,若结核杆菌入侵,会出现()A.卡介苗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吞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C.抗体进入宿主细胞消灭抗原D.效应T细胞使结核杆菌裂解5.(2017河北保定、唐山第一次调研,4)2015年3月5日,新英格兰医

3、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证实由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研发的戊型肝炎疫苗能够提供至少45年的持久保护。这是世界首例获得批准的戊型肝炎疫苗。下列关于该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该疫苗,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戊型肝炎疫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戊型肝炎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注射戊型肝炎疫苗能够得到持久保护的原因是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6.(2017广西河池高级中学摸底考,5)引发人体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主要寄生在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引起机体发热、发冷和出汗。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感染疟疾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记忆细胞B.治疗

4、疟疾时注射的青蒿素属于抗原C.疟原虫侵入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疟疾的康复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7.(2016广西来宾二模,6)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浆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C.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8.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抗原分子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能诱导效应T细胞破坏胰岛B细胞,最终引发型糖尿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识别并传递该抗原B.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该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

5、C.该抗原引发的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渗透压降低9.(2017河北定州中学第一次月考,7)下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与T细胞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侵入人体前几年,大部分被免疫系统杀灭B.在杀死HIV的过程中,浆细胞并没有发挥作用C.HIV往往不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D.随着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10.(2017福建四校一联,5)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C.裸

6、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11.(2016湖南师大附中第二次月考,4)如图表示与免疫有关的两种效应淋巴细胞,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效应B细胞,其内质网发达B.与细胞免疫有关C.两者在功能上是彼此独立的D.从根本上讲,两种细胞的起源相同12.(2016湖南长沙一中上学期月考,17)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D.Y1、Y2、Y

7、3导致的糖尿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5重庆理综,7)(10分)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14.(

8、2014北京理综,31)(14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A1对照剂7 86383A2疫苗7 8484B(接种前检出HPV DNA)B1对照剂1 125126B2疫苗1 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

9、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15.(2014广东理综,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

10、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中枢以及言语区的参与调节。(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102433.66172.6合计8410084100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B皮肤、黏膜等是保卫

1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专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A错误;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B正确;人体的三道防线所起的防御作用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错误;人体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D错误。2.C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错误;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B错误;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3.B同一个人体内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没有差异但mRNA有差异,故B错误。4.B与抗原特异性

12、结合的是抗体,不是卡介苗,A错误;抗体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错误;效应T细胞使结核杆菌侵入的宿主细胞裂解,D错误。5.D戊型肝炎疫苗对于人体来说是抗原,此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对其他的病原体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疫苗是减毒病原体,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错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注射的戊型肝炎疫苗使机体经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使人体免疫能力能够得到持久,D正确。6.B疟原虫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A正确;感染疟疾后注射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它不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错误;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起机

13、体发热、发冷和出汗,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疟疾的康复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消灭疟原虫,D正确。7.B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不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B错误。8.D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血浆渗透压高,D错误。9.B分析曲线图,HIV侵入人体前几年,HIV的浓度升高后迅速降低,这是因为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大部分正常,能将HIV大量杀死,A正确;在杀死HIV的过程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内环境中的HIV结合使其失去感染能力,B错误;HIV感染者主要是由于体内T细胞被HIV破坏,免疫功能大大下降,机体受其他病原体的入侵或者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往往不是HIV直接

14、导致患者死亡,C正确;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随着T细胞数量的减少,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D正确。10.D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A错误;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减弱,B错误;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C错误。11.C分析图示可知: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其内质网发达,A正确;是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作用,C错误;从根本上讲,两种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12.B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