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51272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uwaaa《地形图》说课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形图说课课件,一、说教材,地形图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丰富多彩的地貌完美地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也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中等高线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基础地理知识,为以后学习地形、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简略,可塑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课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课堂上,给学生应有的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二、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

2、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和理性思维,分析问题不够精确。,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底和坡度陡缓;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等地形形态。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遇到的地理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示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三图;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植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坡度陡缓、识别山体部位。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

3、等。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易混淆。,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以往的讲授法、板图法、模型展示法、多媒体演示法都有不尽满意的地方,有书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我采用了:模型配合、动手描绘、分组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等高线模型上认识山体部位,动手描绘一下等高线,并探究各地形部位上等高线的特点。,学法: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操作、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其中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做到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需要对学生

4、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五、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开始,我用漫画引起学生思考,设置悬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然地引出了新课。,一幅漫画,新课,书上说,薄刀峰有1400多米,不是,我家就住在薄刀峰脚下,薄刀峰只有800多米,小明,罗田县薄刀峰,、 海拔和相对高度,(1)学生读图分析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不同,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量一量地形模型的海拔高度和两山之间的相对高度。,、认识山体部位。,(1) 山体模型演示,,山脊,山谷,(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一试: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

5、面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理解等高线概念及特征,、描绘等高线,让学生每一层的等高线逐一描绘到下面的纸上。 注意:老师先示范;描绘时要保持前后左右的位置不变;要标上各等高线高度。,、探究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根据自己所描绘的等高线图,让学生观察探究各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缓坡等高线稀疏 陡坡等高线稠密,50米,150米,250米,等高距:50米,F,E,C,G,等高线密集,等高线稀疏,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5、练习巩固,(1)、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

6、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A,B,因为此线路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省力些,6、实际应用,7、作业,目的在于巩固本节知识、预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预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作业2,预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完成相关练习,六、说板书设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相对高度与海拔 二、认识山体部位:山顶、山脊、山谷、 陡崖、 缓坡、陡坡 三、等高线的概念及特征 四、描绘等高线 五、各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六、实际运用,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缓坡等高线稀疏 陡坡等高线稠密,七、说课后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亲手描绘等高线、小组共同探究各山体部位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小组合作探究,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