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7401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anaaa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何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七雄,春秋五霸,礼乐崩坏,天下大乱,产生的背景,列举各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老子: 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主张:仁、以德治民、礼、有教无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主张:“仁义”和“王道”、性恶论,主张:遵循“道”、“无为而

2、治”、“小国寡民”、辩证法思想,主张自由的生活;痛恨不平等的社会,“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主张:以法治国、社会进步、中央集权,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曰:恭、宽、信、敏、惠。,在这些关于仁的言论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的“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那么,怎么去实践“仁”呢?,体味儒家思想,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 是一

3、种外在的规范,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孔庙杏坛,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无有不善。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名言,体味道家思想,庄子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周庄梦蝶图,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 法家什么样的政

4、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来看法家思想,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治国主张是什么?,韩非子名言,知识巩固,1、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课堂训练:,3.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 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B,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

5、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B,4.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良才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A,5.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C,6、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言论自由,B,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的思想观念 主要是( ),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A,8“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

6、指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 9诸子百家的社会宗旨是发展学术驳斥他人传播文化批评时政 A B c D 10、老子的所属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c墨家D法家,B,C,B,1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的是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 ,D,12孔子生活的时代是 A、春秋初期 B春秋末期 C战国时期 D战国末期 13孔子的经历有 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曾做过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晚年周游列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A B C D,B,C,14、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再坟边痛苦。询

7、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提倡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C,15、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的观点,即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哲学家的观点与康德最为接近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王夫之,B,1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定天下” 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施仁政于民,省刑库,薄税敛,C,16、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再 把孔子“仁” 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A、 B、 C、 D、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