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681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3 设计实例分析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网络课件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用教程,91 网络课程及其意义 1网络课程及其特点 (1)时空性。 (2)共享性。 (3)多媒体性。 (4)交互性。 (5)动态性。 (6)可控性。 网络课程的作用可表现为:一是辅助教师教学,其次为辅助学生学习。,91 网络课程及其意义 2网络课程的意义 网络课程的意义首先在于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远程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需要构建一个适应于远程终身学习体系,而这种体系最终建立离不开网络课程的支持。其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发展创新意识和求异

2、思维,是一种理想的培养新型人才的手段之一。第三是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崛起,原有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已明显的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之一。,92 网络课件的开发 921 网络课程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是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件时,除要遵循总的教学规律与原则之外,还应参考以下原则: (1)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 (2)体现新的教学思想。 (3)符合认知规律。 (4)注重课程的适应性。 (5)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网络课程的实施应方便简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也应容易掌握,教学界面要美观,符

3、合视觉心理;设有导航栏目,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和恰当。,92 网络课件的开发 922 网络课件及其开发方法 网络课件是计算机软件的一种,是实现网络课程的重要工具与手段。设计开发网络课件应从教学与计算机两方面进行。在此着重介绍网络课件的计算机实现方法。 常见的网络课件开发设计方法有四种:自顶向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增补更新的方法、参照仿效的方法。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采用或混合使用。,92 网络课件的开发 923 网络课件的设计 网络课件的设计涉及软件开发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软件设计部分通常可参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来进行。但

4、在实际设计中,由于设计的需求及规模的差别,具体的设计可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设计开发的进程中还可采用不断增补完善的螺旋开发模式,对前期的工作进行评定与修正。对于小型的网络课件开发,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来完成。这五个阶段分别为: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制作阶段;测试评价阶段;发布与应用阶段。,93 设计实例分析 本节将以一个具体的网络课件“师范教育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教育网络技术基础”部分的设计为例,讲述典型的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并详细的介绍了该课件的基本构成与功能。为了叙述方便,现将上述网络课件简称为“信息技术网络课堂”。,93 设计实例分析 93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

5、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策略的设计。 3教学内容的设计。 4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教育网络技术基础”是为适应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而设计的,它是一个由知识点跳转、导航策略和交互界面组成的教学系统,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框面设计、导航设计、反馈设计、交流活动设计等几个方面。 1整体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工作,它包括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

6、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图9-2 为“信息技术网络课堂”的主页,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图9-2 为“信息技术网络课堂”的主页,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2框面设计 在设计本模块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简洁明了的文字作为功能模块按钮模板,其始终位于屏幕的上部,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功能模块。 (2) 链接的方式作为章内容的选择,并始终位于学习窗口的左侧,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任一章学习。 (3) 关内容采用新开窗口的形

7、式呈现,两窗口可以任意切换并可以调整大小。,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3导航设计 在个别化学习中,学习者是主要的探索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握。网络课程又由于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学习者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导航系统的实现可采用功能导航、检索导航、菜单导航、导航图、导航条等功能。,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1)功能导航栏 如下图所示。这是本网络课程实现从当前功能跳转到其他功能的导航方

8、法。它实际上是一些超级链接。在不同的页面中,导航栏上的导航项的位置相对不变。比如在章的学习页面中主要有“问题讨论”、“问题解答”、“查看作业”、“在线作业”、“作业上传”、“密码修改”、“学习资源”等按钮,在节的学习页面中也有同样的按钮,其实现的功能也相同,这样可以减少学习者的查找时间,符合使用习惯。,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2)位置导航条 这个导航条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例如在节的学习页面中,在学习内容的最上面有:“你当前的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一章在线测试”字样。表明学习者在第一章的在线测试页面中。同时,单击带下滑线的文字,还可以进入各自对应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9、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3)菜单导航 在课程学习页面中位于页面左侧导航栏就是菜单导航。学员单击第一章网络课程的超级链接,就可以进入第一章的学习,在进入章的学习框面后再选择相应的课节,则可以进入节的学习,如右图所示。,93 设计实例分析 932 系统设计 4反馈设计 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反馈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育网络技术基础”中,针对不同的形式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对于客观题,由于其内容大都为联想记忆的内容,因而采取即时反馈,让系统迅速判断学习者反应的正误。 对于一些测验学习者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本网

10、络课程采用学生自主查看成绩,对于作错的试题系统给出标准答案的方式进行。 对于无精确答案的主观题,学习者可以通过问题讨论与在线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学习结果。,93 设计实例分析 933 学生功能模块设计 此网络课件在首页进入学生学习功能时,没有设置身份认证和权限认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本课程。但在一些需要身份认证和权限认证的功能模块加入了认证功能,如在线作业、问题解答等。 学生模块包括:“课程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问题讨论”、“问题解答”、“查看作业”、“在线作业”、“作业上传”、“密码修改”、“学习资源”等模块。,93 设计实例分析 934 教师功能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的

11、一些功能与“学生登录”模块的功能相同,在此着重介绍“教师登录”模块中的“留作业”模块、“检查学生作业”模块、“学生资源维护”模块以及“学生管理”模块。在本网络课件的首页中可选择“教师登录”而进入验证身份模块。,93 设计实例分析 935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设计 “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是基于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开发设计的,在技术上主要运用VB、Java、ASP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Frontpage2002。网络课件中使用表单与ASP技术来进行数据库数据的处理,如搜索引擎、问题讨论、聊天室等。 1硬件环境 服务器:可在网络中担当服务器的计算机均可。 客户机:PII166,32MB内存,800*600显示器以上配置,多媒体配件。 2 软件环境 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NT,Windows 2000+IIS,Windows 98+ASP均可。 客户机: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 Windows Me均可,IE4.0以上浏览器。 3 网络协议:TCP/IP。,1. 简述网络课程及其特点。 2. 简述网络课程设计原则。 3. 网络课件的开发方法。 4. 简述发布网络课件的网络服务器的种类。 5.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课件。,习 题,完,制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