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428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9月,物理必修1、必修2 教材与教学要求分析,长兴县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 周利琴,学科指导意见的修改及增加的条目:,必修1 (1)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增加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2)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增加4. 会用力传感器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必修2 (1)第五章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修改不要求分析与计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 (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修改不要求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两个及两个以上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一)必修1两处值得注意的教学思路,1.极限思想的逐

2、渐渗透,2.怎样进行矢量的教学,(1)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6)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为了使描述精确些,可以把t取得小一些。物体在从t到t +t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t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可以想像,如果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问题与练习2:体会t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P18),1.极限思想的逐渐渗透,(2)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0-21)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如图,测量D、G两点间的距离后计算得出的是平均速度。如果速度变化不很剧烈,我们又不要

3、求很精确,用这个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E点的瞬时速度,也未尝不可。然而,如果把包含E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例如图中的DF,那么根据D、F两点间的位移x和时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就会更准确。,1.极限思想的逐渐渗透,G,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应用一: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应用。(P31),1.极限思想的逐渐渗透,跟老教材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应用二:,做一做:通过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7) 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 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 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 模糊的

4、径迹。石子从 A 到 B 的运动 能否按匀速运动处理?,1.极限思想的逐渐渗透,(3)推导:用v - t图象导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P41),1.极限思想的逐渐渗透,(4)探究:怎样计算变力做的功?(物理2,P16),1.极限思想的逐渐渗透,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2.怎样进行矢量教学,(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此时还不要求得出这个法则,但要思考。),(1) 位移: 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教学不宜一步到

5、位),(4)给出矢量的定义强调两点: 有方向 平行四边形定则,(3)实验: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总结力的合成分解的法则,2.怎样进行矢量教学,(5)说一说 一个物体的速度 v1 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2 ,你能根据 v1、v2 ,按照三角形定则找出变化量 v 吗?,为后面向心加速度的学习“搭台阶”,2.怎样进行矢量教学,指导意见:不要求会画速度变化的矢量图,(6)矢量概念的进一步运用,2.怎样进行矢量教学,指导意见:不要求掌握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方法。,第一章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二)必修1第一章教学要求,第一章第2节 时间和位移,第一章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一章第

6、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一章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在认识相近概念的共同性、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中,达到对每个概念的透彻理解。,2、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参照物、路程、时间、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所以,本章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又要根据高、初中知识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高和拓展。,(三)必修1第一章教法建议,3、本章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进行的第一个分组实验,由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上没有实验误差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实验相对于初中实验要求上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实验之前可以安排1课时,对学生

7、进行实验常识的教育,如实验对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习的意义;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等等。,学科指导意见增加: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4、本章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 (1)以质点为代表的理想化方法; (2)以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为代表的近似方法; (3)以比值定义法为代表的数学方法; (4)以平均速度为代表的等效代替方法,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5.本章还突提出了两个基本的理想化模型: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化模型。,由于学生刚刚学习高中物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8、,对科学方法也有一个从体验到认识,再到运用,以及逐步积累、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本章教学中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 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育应当重点放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上。,第二章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四)必修1第二章教学要求,第二章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二章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二章第4节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第5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本章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利用实验来探究一种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处理数据(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可结合获取数据过程进

9、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位移与时间关系式的导出均利用了第一节实验探究中所得到的v-t图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交流评价,注意科学推理的过程,理解其物理意义,避免把物理公式简单理解为数学表达式。,(五)必修1第二章教学建议,关于图像,(3)匀变速直线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式选择的合适性和结果的合理性。,(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0、蕴含丰富的物理思想,是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建议让学生找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积极创设情景,采用“溯源法”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和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激发科学的探索精神。,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2、展现了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1、倡导新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3、以科学实验检验科学假说的正确与否,是他及后 人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源泉,第三章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说明: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相互关系本章不作要求 四种相互作用的分类及研究进展不作要求 不要求掌握重心与稳度的关系,(六)必修1第三章教学要求,第三章第2节 弹力,发展

11、要求: 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会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 理解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 说明: 多个弹簧的串、并联问题授新课时不作要求,第三章第3节 摩擦力,发展要求: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理解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问题中的摩擦力 说明: 不要求引入静摩擦因数 不要求判断不在一直线上做相对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不要求掌握滚动摩擦产生的原理不要求掌握影响流体阻力大小的因素,第三章第4节 力的合成,发展要求: 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知道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会大致判断合力大小与两分力夹角之间的关系 说明: 不要求用计算法求解两分力成任意角度时的合力。,

12、第三章第5节 力的分解,发展要求: 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分析简单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能运用三角形定则定性分析简单的动态变化问题 说明: 不要求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不要求用求解斜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复杂的动态变化的问题不作要求,1.基本概念要透彻,(七)必修1第三章教学建议,例1,2.受力分析要过关,3.实验体验要重视,4.思想方法要渗透(假设法、整体与隔离法),例2,例,5.重视学生的数学基础(直角三角形知识),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的实验,第四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发展要求: 区分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角度的不同 区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科学漫步中出现) 说明: 不要求区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13、 不要求分析非惯性系中的运动情况,(八)必修1第四章教学要求,第四章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发展要求: 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 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 体会如何根据物理规律设计实验,体会如何依据规律转化测量值 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说明: 不要求运用a-F图像和a-1/m图像分析与解决问题。,第四章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发展要求: 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正比性、同向性和瞬时性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 结合正交分解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说明: 连接体问题只限于各物体加速度相同的情形。

14、,第四章第4节 力学单位制,发展要求: 会利用物理公式推导单位之间的关系 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判断运算结果中表达式的正误 说明: 不介绍其他单位制,第四章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发展要求: 运用牛顿第三定律,提高受力分析能力 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说明: 不要求理解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增加: 4.会用力传感器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第6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发展要求: 结合力的分解求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说明: 斜面上的动力学问题只限于已知运动方向的情况。,第四章第7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发展要求: 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5、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知道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说明: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不要求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方法求解 只要求同一平面上的共点力平衡问题,不要求空间上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不要求通过计算理解人造卫星中的完全失重问题。,1.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 2.重视培养物理思维的规范 审题习惯 过程分析 答题规范 3.重在培养解题基本功,避免习题过难、过多,(十)必修1第四章教法建议,(十一)必修2教学要求说明及其,第五章 曲线运动,说明: (1)不要求会画速度变化的矢量

16、图 (2)不要求推导合运动的轨道方程 (3)不要求计算有关平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4)不要求定量计算有关斜抛运动的问题;,基本要求修改: 不要求分析与计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第五章 曲线运动,(5)不要求掌握变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6)不要求分析变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问题; (7)不要求掌握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方法; (8)不要求掌握用“等效圆”处理一般曲线运动; (9)不要求定量计算切向分力和切向加速度; (10)不要求计算物体所受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向心力问题; (11)不要求对离心运动作定量计算; (12)不要求对火车转弯有侧向力情况下通过列方程进行定量计算; 增加:(13) 不要求分析与计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思考:下列题目是否要求? 例1: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如果突然使它所受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