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894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2(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一定地区、一定规划区内各业用地规模和动态变化所进行的测算。为协调产业间用地矛盾、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需求预测、利用现状分析、用地分区),第一节 人口预测,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末期年度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估算。 一、部门预测法 就是利用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人口发展规划预测的成果。预测数据可靠且易于获得。 用计划生育主管部门预测的总人口数量作为总控制指标,在一定时期的总城市化水平下,对城镇非农业人口进行预测,总人口控制指标减去城镇非农业人口,即为农业人口。,例: 某市1995年,全市总人口506.65万人,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

2、,该市计划生育主管部门预测未来人口的总数为: 2000年 :535.14 万人 2010年 :597.00万人 若城市化水平2000年按20%计,2010年按35%计: 2000年城镇总人口为535.1420%=107.03万人,农业人口:428.11万人; 2010年城镇总人口为597.00 35%=208.95万人, 农业人口:388.05万人。 又据多年统计资料分析,本城市人口为: 2000年:107.03 45%=48.2万人,加上同期规划 区农村人口15万人,则2000年该城市规划区总人口约为65 万人; 2010年:208.95 45%=94.0万人,加上同期规划区 农村人口15万

3、人,则该城市规划区总人口为110万人。,二、自然增长法 以现有总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确定预测末期的总人口数,常用的公式有: P=N(1+R)n P=N(1+R)n+G 式中 : P 预测人口数; N人口现状数字; R 人口增长率; n预测年限; G人口机械增长数(迁入与迁出之间的差数)。 这里:人口增长率(R)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 数之比。可以通过历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按下式计算。 R= -1 式中: P0某一阶段末人口总数; N0某一阶段初人口总数; m该阶段的年数,例: 某县1986年人口总数为17.4万人,1996年为20万人,则: R= -1=1.

4、014-1=0.014 若计算城市人口变化,R可按下式计算: 例:某城市1995年为34.06万人;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 ;机械迁入为40;市郊农转非转城市为35。 则R=0.011+0.04+0.035, 那么:2000年城市人口为34.06(1+0.011+0.04+0.035)5 =51.5万人 2010年城市人口为34.06(1+0.011+0.04+0.035)15 =117.4万人,三、回归方程法 此方法目前不仅广泛适用于未来人口规模,也广泛适用于土地需求量预测。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是一元回归,也可以是多元回归。 一元回归(趋势预测法) 已知某县19491996年的人口统计

5、数,若人口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建立线型,再代入x(时间t),即可推算出未来人口的数量。 1)直线性: 2)指数曲线: 3)二次抛物线: 4)三次以上多项式型: 此外,还可有:双曲线型; 幂指数型:,四、人口性别构成预测 性别预测在国际上习惯用男婴占52%,女婴占48%的比例。 我国有关资料也基本相似,因而,在计算出总人口后,采用这一比例对预测区男女比例进行计算。,第二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一、内容 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 其中:农业用地: 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及水产养殖用地。 建设用地: 1)按类型:可分城乡居民用地、工业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风景旅游区用地、军事

6、用地等。 2)按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制:可分为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又可细分为: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设用地。,二、方法 当今世界关于预测的方法多达200余种,最常用的也有十几种。 (一)耕地需求量预测 回归预测法(参见人口预测部分) (1)耕地变化与时间(t)单因素的回归关系(趋势外推法)可以是直线型、指数型、二次抛物型、三次以上多项式型等多种类型。 (2)耕地变化与多种因素(x1、x2xm)的回归关系(多元回归)。,根据农作物产品需求量和农作耕地单产预测 即:C=Di/Ai (i=1,2,3n) 式中: C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 Di第i 种农作物产品需求量

7、; Ai第i 种农作物耕地单产 其中:Di,即各类农作物(水稻、小麦)产品需求量可通过两个途径求得:当地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或农业发展规划中规定的总产指标;根据规划总人口数、人均需求量和当地其它主要需求量(工业用粮等)及国家订购任务来确定。 Ai,各类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按回归方法预测。 耕地预测应注意: 防止因统计资料不实(耕地统计数比实际面积小)而形成单产偏高的现象。 与人口预测一样,要留有余地,宁可把预测值定得低一点,使推算的耕地需求量切实可靠。,(二)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人口用地定额指标法: Z=CXJ1+NXJ2 式中:Z规划目标年居民点占地面积 C、N分别为城镇人口和农

8、村人口数量 J1 、J2分别为城镇和农村人均用地定额指标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预测 : Z=H(1+K) 式中:Z规划区新增农村居民用地面积; 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面积; K公路、道路和乡镇生产建房占地系数,一般为0.30.6 规划期间个人建房用地面积: H=(N/P+F0) x n/2 x d x e 式中:(实际取:基期和期末户数的平均值) H规划期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面积; n规划期限 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 d规划期间建房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 P户均人口数; e每户宅基地占地定额标准 F0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 除此而外,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也可采取人口与用地面积回归法或灰色系统模型法进

9、行预测。,(三)国家建设用地预测 通常是利用回归方法:建立国家建设占地(Y)与投资(X)间的数学模型对国家建设用地进行预测。 例:浙江省根据19851995年投资与新占地面积数据,建立y=a+b/x关系式,从而可以预测未来规划期每年的国家建设占地面积。,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从总体上对整个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和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程度及数量等方面所做的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与要求,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分析 进行历史性的纵向分析,并探

10、讨这些变化的内外原因、变化规律及变化的合理性。 通过分析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反映土地结构变化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着重阐述和分析土地利用的地类数量、结构及特点。(全国有12个一级类(旧3个),57个二级类(旧10个); 通过与同类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各类用地面积及结构形成的条件、基本特点和地区布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益 包括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复种指数、城市居民点人均用地、城镇化水平、交通网密度、各类用地单位产值等的计算和分析。,土地利用地域差异 从地形特点、土地类型、土壤条件、人均土地、交通状况、地理位置、主要经济部门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土地利用效益方面,分析规划区土地利用的

11、差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 存在的问题: 社会性 利用开发 管理方面 开发潜力方面: 现有耕地开发利用和提高单产的潜力; 待开发荒地资源类型、面积、分布及开发利用潜力。,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要求 收集有关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报告、图件) 历年土地面积统计表; 人口、经济发展战略; 农业区划发展计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统计资料; 城镇建设、工业发展、交通运输、能源等。,核实各类土地面积 突出地方特色 农区要侧重于耕地 林区牧区要侧重于林地和草地 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把城镇、工矿、交通用地作为重点,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指各种用地,包括耕地、

12、园林、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占辖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及其在辖区内的分布情况。 方法 静态分析法、动态变化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图上分析法,一、静态分析法 是分析对象在某一时期或时刻的状况与特点。主要用于对基期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耕地 辖区耕地面积及其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级地类面积及在耕地中的比重; 高、中、低产田的百分比; 辖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地域分布利用上的差异; 本地种植业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园地 辖区园地面积及其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二级地类的面积及比重和分布情况; 园地生产情况; 人均占有量; 销售情况等。,

13、林地 林地面积及其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二级地类面积、比重分布; 森林覆盖率等。 牧草地 辖区牧草地面积及其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三级地类面积比重和分布; 产草量、载畜量等。,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占辖区总土地面积百分比; 二级地类的面积、比重和分布; 居民点分布形式,按城市和乡镇分别计算人均用地面积等。 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面积及占辖区总土地面积百分比; 二级地类面积、比重及分布; 现有交通网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等。,水域 水域面积及占辖区总土地面积百分比; 二级地类(河流、湖泊等)的面积、比重及分布 利用现状等。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面积以及占辖区总土地面积百分比; 二

14、级地类(荒草地、沙地等)的面积、比重; 开发潜力、制约因素、开发的难以程度等。,二、对比分析法 将不同地类的面积、构成与同类型地区或与有关更大一级区域平均值平均值进行比较。,三、动态分析 运用多年土地统计资料,分析土地类型变化情况、特点规律和成因。,四、指标分析 用特定的指标,反映土类利用的特点和状况,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程度、经济效果的分析。,常用的指标有: 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率 耕地复种指数 水面利用率 建筑密度 城镇用地容积率 土地经济效果指标,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述评,以文字报告的形式,总结全辖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找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的建

15、议。,一、基本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行政辖区,人口,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等。 自然条件:包括地貌(地貌类型、地势走向、海拔等)、水系(河流、湖泊及有水文、水资源数据)、气候(10以上积温、无霜期、降水量等)、土壤(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植被(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状况)、水文地质等。 经济条件: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发展水平(如国民经济历年总产值,总产量、总收入等)、经营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城镇情况分布等。 生态条件:包括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分布)、土壤污染情况、草原退化现象等。,二、土地利用现状 主要包括土地总面积,各类土地面积

16、及结构、主要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等内容。 三、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总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核心。如:土地供需矛盾问题,耕地不足,土地资源保护问题,耕地质量,土地污染,水资源问题,森林覆盖等生态因素,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指占地多,产出少,土地生产率低,粗放经营现象,如低产耕地,低产果园,低产林,城乡居民点工矿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四、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建议 如怎样控制占用耕地,怎样补充耕地,改良耕地,如何协调果业和粮食生产,怎样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怎样加强城乡居民点用地管理等,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率。如居民点,高楼与平房等问题。,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利用决策、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