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882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课件新20100625)(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是以心理(精神)活动(指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应用医学概念将它概括为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等。,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借助于视、听、嗅、味、触等感官及内感受器可感知外界事物和躯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况。,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声光的刺激以及身体上的轻微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刺眼,开关门声刺耳等,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症、感染后的虚弱状态等等。,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如强烈的疼痛(用针刺入皮肤)只有较轻微的感觉。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感觉消失)。症状在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中常见

2、,在精神疾病中常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以及某些癔症病人,感觉消失多见于癔症。,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如凉一热,轻触皮肤时有疼痛感,多见于癔症。,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如感到身上有虫子爬,脏器被牵拉等,但不能明确指出具体部位。这需与内脏性幻觉区别。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及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知觉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知觉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症状,常见的有错觉、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

3、全不相符合的事物。,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感知有它的存在。,(1)幻听:听到各种不同类的和不同性质的声音。 (2)幻视:看到的形象较清晰、鲜明,有时较模糊。 (3)幻嗅:多是一些使病人不愉快的难闻气味。 (4)幻味: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 (5)幻触:常见的是麻木感、通电感、虫爬感等。,(6)内脏性幻觉:可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内部。病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昆虫在胃内游走 。 (7)运动性幻觉:是关于本体感觉器如肌肉、肌健、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 (8)思维鸣响或思维化声,又称思维回响:当病人想到什么,就听到(

4、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内容,也就是说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当时所想的事。 (9)机能性幻听:是幻觉(幻听)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 (10)反射性幻觉:当某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此时病人所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患者常以为是他亲眼看到的或亲耳听到的。,病人所感受的幻觉形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这些幻觉的形象并不位于客观空间,而是 存在于病人的主观空间之内 。 这些幻觉并不是通过病人的感官而获得的。,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这一事物(包括病人躯体本身)的某些个别属性却产生与该事物的实际情况

5、不相符合的感知 。,视物变形症 空间的知觉障碍 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 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它使人们不仅能反映由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能够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大致可分为思维形式(以联想过程的障碍为主)和内容(妄想、超级观念、强迫观念)方面障碍两类。,(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方面的障碍,思维奔逸。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多和转变快速而言。 思维迟缓。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因此病人言语简短,语量减少,速度缓慢,语音低沉。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要领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仅简单的答以

6、“不知道”、“没什么”。 病理性赘述。以思维过程中主题转换带粘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而抓不住主要环节为主要特征。,(2)思维联想连贯性方面的障碍,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不易理解 。 思维破裂。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思维不连贯。与思维破裂相似,但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病人的言语较上者更为杂乱,语句多断,毫无主题可言。,(2)思维联想连贯性方面的障碍,思维中断。病人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

7、暂时间内突然中断,或言语突然停顿。 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思潮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 强迫性思维。即强迫观念。指某一观念或概念多次重复地出现于病人的思想中,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的区别,(2)思维联想连贯性方面的障碍,(3)思维逻辑性方面的障碍,象征性思维。指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语词新作。病人创造一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的意义。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诡辩性思维。是认识内容完整,缺乏现实意义

8、和确切的根据,所议论的课题,常是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4)思维活动形式的障碍,持续言语。思维不仅粘滞,而是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病人单调的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于某些不同的问题,总是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 重复言语。病人常重复他所说的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 刻板言语。指病人机械而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子。 模仿言语。病人模仿周围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病人就重复什么。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妄想:是思维内容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症状。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1)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病人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的现象,都认为与他本人有关。 (2)被害妄想:病人

9、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们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 (3)影响妄想:物理影响妄想,病人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均受外力的干扰、控制、支配、操纵,或认为有外力刺激自己的躯体产生了种种不舒服的感觉。,(4)夸大妄想:多发生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上。内容常因时间、环境,病人的文化水平和经历而有很大不同。 (5)罪恶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以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6)嫉妒妄想:病人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7)疑病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是不治之症。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检查,都不能纠正病人的

10、这种病态信念。,(8)钟情妄想:病人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无置疑,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纠缠不已。 (9)被窃妄想:病人认为自己所收藏的东西被人偷窃了。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期抑郁症等。 (10)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读心症:病人认为他所想的事已经被人知道,虽然病人说不出是怎样被人探知的,但确信已经尽人皆知,甚至搞的满城风雨,所有的人都在议论他。,定义 :,指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性。外界的任何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可能是注意的对象。,分类 :,被动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自然的注

11、意。它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简单的原始性的反应。 主动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是自觉的,由预定目的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作一定的努力。,(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这样注意范围的大小,不仅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也往往因活动的性质和个人知识经验的不同而异。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字体或某个活动。而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为了保持稳定的注意,不要长时间的进行单调活动,应该使所进行的活动多样化。,(3)注意的紧张性:在紧张注意的情况下,一个人会完全沉浸于他所注意的对象。而注意不到周围所发生的其他事情。 (

12、4)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如骑自行车)。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转移,(1)注意增强:有两种,一种是注意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另一种是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 (2)注意减弱:即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或称为注意的松懈,病人的注意难于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所能掌握的客体的范围显著缩小,这样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见于疲劳状态、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病等。,(3)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即注意不集中。多见于神经衰

13、弱和精神分裂症。 (4)注意狭窄:病人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多见于朦胧状态和痴呆病人。 (5)注意转移: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注意不持久,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大脑中重新反映出来,这种既往经验的认知(再认)和回忆(再现),就是记忆。,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回忆起来。如回忆童年的事情。 2.记忆减退:是指记忆、保存、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鉴于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3.遗忘:是指那些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有以下几种: (1)顺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 (

14、2)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3)进行性遗忘:病人除遗忘外,同时还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淡漠。 (4)心因性遗忘:是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起,疾病产生的原因往往与病人犯了基本种严重错误或罪行有关。遗忘的内容只限定于与某些痛苦体验有关的事。,4.错构:是一种记忆的错误。 5.虚构:也是一种记忆的错误,是指病人在回忆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或体验,说成是确有其事。 6.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和旧事如新症:病人体验新事物时,有一种似乎早已体验过的熟悉感,或将已多次体验过的事物感到似乎从未体验过的生疏感。,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15、。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分析能力、创造力等。,1.智能低下,这类障碍基本因为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大脑发育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而受到阻碍,以致大脑发良不良,或受到阻滞,使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这类现象见于精神发育迟滞的病人。,2.痴呆,是一种综合症,可见定向、记忆、理解、计算、学习等能力以及判断的障碍,并伴有影响脑功能的器质性情况,常见于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1)心因性假性痴呆 ;(2)童样痴呆 。,定义: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可以为判断病人的指标之一。自知力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往往被看作是判断

16、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义:指一个人自己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双重定向:是精神分裂症带有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此时病人认为他同时处于两个不同的地点。,1.情感高涨 此时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总是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得意,讲话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生动。 2.情感低落 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3.情感迟钝 指病人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 4.情感淡漠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5.情感倒错 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性而言,此时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当他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感到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得非常高兴愉快。 6.表情倒错 这是指情感体验与表情之间的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 7.易激惹 病人一遇到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