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879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5 《坛经》两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坛经两则,修剪欲望 马志国 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住持后,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山坡上长着灌木。一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客人问:“人怎样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索提那克法师说:“只要能经常反复修剪一棵树,你的欲望就会消除。”客人疑惑地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一壶茶的工夫过去,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身体倒是轻松了许多,可是堵塞心头的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客人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10天后再来。法师不知道,客人是曼谷最负盛名的娱乐大亨。10天后,大亨来了;16天后,大亨又来了。3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得像一只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

2、地回答:“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可是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大亨修剪的鸟完全成型后,法师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大亨大悟。,人生的痛苦从哪里来?我们所欲无限,而我们所能有限。怎么解脱痛苦?修剪欲望,收回自己的心。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人或东西能局限你,是你的欲望在疯长。而你的心一旦回归自然本性,反而会获得无限的自由,你也就彻底摆脱欲望的局限了。,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新

3、州(今广东新会)人。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后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

4、泛的关注。 坛经,又称六祖坛经,全称是六祖慧能大师法定坛经。 在中国人所写的全部佛教著作中,只有坛经被尊为经。一般认为,它是由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口述,其弟子法海笔录而成。,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在禅宗一脉承传中,菩提达摩大师是西天第二十八祖,也是东土初祖。他在梁武帝时代来到东土,将法传给二祖慧可,慧可传给三祖僧琛,三祖僧琛传给四祖道信,四祖道信得法后又传给五祖弘忍,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坛经记载了慧能得法传宗的经历和启发门徒的言教,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此经主张人生觉悟和解脱之道在我不在天,在内不在外,唯一的正途是认识自身本性,实现自我。此经倡导“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凡圣如一

5、”“众生皆有佛性”,因此蔑视言教,挑战权威,视一切名言经典只不过是开智悟道的方便之门。 坛经不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思想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2.背景资料 禅宗的主导思想主要包括佛性本有、无住生心(在没有执着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顿悟法门。它们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但含英咀华,剔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禅一度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如果你面对着种种烦恼,不能自拔,读一点禅语,参一参机锋,这会帮助你进入一个快乐无忧的境界,促使你的心灵变得洒脱、旷达。,3.文化常识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6、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的认识自我。,兴起于唐五代时期的禅宗,与天台、华严、法相等经院化的宗派相比,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其一,禅宗强调个体的内心觉悟,强调个体精神的独立、自由,所以它具有一种反教条、反权威的性质。如慧能所说:“万法尽在内心,何不从中顿见真如”。其二,禅宗强调个体的直接体验,所以它要破除语言和逻辑的障碍。在禅宗那里,个人的当下直接的体验就是一切。其三,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吃饭、走路、担水、砍柴,都可以悟道。世上的一草一木,一切生机活泼的东

7、西,都可以体现禅意。所以禅宗强调“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无念”,“无念”是不执着于念,也就是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人的清静心。一个人一旦开悟,他就会明白最自然、最平常的生活,就是佛性的显现。,1.易误读字,自主学习,S,2.一词多义,听说,听见,见闻,让听到,闻名,见闻,学识,知道,懂得,名声,名誉,将要,将领,带领,扶持,且,又,,请,所以,缘故,原因,从前,原来的,故意,快,病,痛恨,加强,痛,敏捷,利益,对有利,锋利,便利,3.古今异义,同一宗族,文中特指“宗派”,4.词类活用 5.文言句式,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 (1)省略句 若住(于)此间 五祖夜至(于)三更 唤慧能

8、(于)堂内 (2)倒装句 何以渐顿(宾语前置),同一宗族,文中特指“宗派”,文本研读,【主旨归纳】 慧能受法 讲的是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 南能北秀 讲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1.禅宗传法中的“以心传心” 禅宗传法强调“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当令自悟”,意思是师徒的传授,不借助语言文字,单纯以慧心相授受。这种传授方式实质是要破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不执着于外物。语言是我们人类认识世

9、界的重要工具,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当我们适应了这套符号体系之后,有时候会把语言呈现给我们的意义错当作事物的本体,反而忽视了对本体的探察。,要点解析,就像初习禅的人,总要问“禅是什么”“佛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期待祖师们的回答。禅宗认为这种期待通过语言文字的解释去悟道的方式,实质上堕入了一种执着。就像一个从未尝过梨的滋味的人,你尽可以告诉他梨的滋味是甜的,也可以告诉他甜字怎么写,但如他执着于此,不去亲自尝一尝,永远无法体会甜的属性。因此,禅宗主张要破除语言的障碍,用心去体察事物的真实形象。,2.顿悟与渐悟 禅宗的悟道方式有顿悟和渐悟之分。慧能一系后世弟子强调顿悟,认为应该单刀直入

10、,“直指人心”;而神秀一系则强调渐悟,认为要达到觉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像扫除灰尘一样,慢慢地扫。实际上,最初慧能并不反对渐悟。他认为,顿悟和渐悟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慧能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因为众生的清静佛性一向为迷妄所覆盖,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显露出来。但是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说要因材施法。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不管顿悟还是渐悟,最后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

11、才有了不同。,1.怎样理解“南能北秀”“法即一宗”,却分“渐”“顿”的说法? 思路提示:在佛教史上,“南能北秀”代表的是当时南、北二方禅法的派系,实际上都是禅宗一派。南方主要是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禅法,北方主要是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禅法。慧能虽然家庭出身、文化学识、社会地位等都不及神秀大师,但是他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后来他主张的“顿悟”思想,却对后世禅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顿悟和渐悟,是慧能与神秀禅法思想的最大差别。,文本探究,2.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思路提示:坛经作为慧能传教说法的记录,语言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禅宗讲究“以心传心”,

12、“不立文字”,因此并不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多用当时口语,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形成了一种雅俗之间的文字风格。比如慧能受法一段,对弘忍和尚讲解金刚经,一笔带过,就直接写出结果“慧能一闻,言下便悟”。一方面说明慧能对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语言简洁有力,符合禅宗“当令自悟”的传法宗旨。再如南能北秀中,“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一句,运用整齐的文言,又夹杂白话成分(比如“一种”这种数量词组,在文言中是不多见的),质朴简洁,对“何以渐顿”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分析。二是善于运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一句,用生命悬在发丝上比喻危险的境地,非常形象。,禅:一种意境 禅,是一个非

13、常具有东方智慧的词,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表示其全部含义。其大概的意思就是用心灵感悟到玄机和意境。 禅,不是简单的大道理,而是种境界。禅的概念来自于佛教禅宗,但是禅的意境又不局限于佛教。 对于禅的实质,禅宗祖师伽叶行者“拈花微笑”的故事让人觉得玄机重重,深不可测,而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显得过于超脱,令寻常人抓不住要领。,那么“禅”到底是什么?人们又如何领悟“禅”? 禅宗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则兴起于唐代,禅僧又称禅师,有许多是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和当时的许多文化人往来密切,相互影响颇多。他们经常在一起用诗文比试智慧、切磋禅机,被称为“斗机锋”。,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化为渐悟和顿悟两支

14、,经七祖神会的力争,顿悟一派最终占了上风,神会的师父慧能被追认为六祖,六祖坛经成为传世经典。神会是一位长寿的高僧,他与杜甫、王维等文人交往很多,杜甫写过“门求七祖禅”的诗句,王维则亲自为六祖慧能写过碑铭,柳宗元、刘禹锡等也都为慧能写过纪念文章。在众多的诗作大家中,王维、孟浩然尤其以山水诗文为专长,有“山水诗人”的美称。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这样的诗句都是语言、画面、禅趣和情感的完美结合,简直让人无法分辨所谓诗与画的区别,寥寥几字已经把构图、线条、色彩乃至意境全部包括了进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色彩浓烈、壮丽至,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

15、近人”素墨清淡、宁静致远,都称得上山水诗的经典之作。王维不但与禅僧交往最多,还把对禅机意境的理解直接运用于园林建设上,成为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造园家,将山水画、山水诗文和山水园林三者的意境有机地塑造为一个整体,直接促成了文人园林“诗情画意”性格的成熟。王维的私人园林“辋川别业”位于唐长安附近的山岭之中(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是王维晚年常居的山庄别墅。这里山形起伏、碧波荡漾、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经过王维对自然山水景致进行的充分挖掘,营造出二十多个如画的景区。他的鹿柴系列就是专门用来给自己的园林画龙点睛、激发禅意的。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都是情景交融、禅意深远的千古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