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718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股利政策(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股利政策,第一节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实施 第三节 股利支付方式,学习目标, 了解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的关系; 理解股利政策无关论、“一鸟在手”理论和税收差别理论的基本思想; 掌握股利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实务中的基本做法,了解股利支付程序与方式; 掌握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动机以及股票回购与股票分割对公司价值和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第一节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一、股利政策与投资、筹资决策 二、股利政策无关论 三、“一鸟在手”理论 四、差别税收理论 五、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一、股利政策与投资、筹资决策,股利政策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进行分配或留存以用于再投

2、资的决策问题,通常用股利支付率表示。,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投资决策既定的情况下,股利政策的选择实质上归结于公司是否用留存收益(内部筹资)或以出售新股票(外部筹资)来融通投资所需要的股权资本。,公司三大财务决策投资、筹资和股利分配决策之间的关系,分析,【例】假设某公司当前的政策是:负债与股权之比为1:1;总资产收益率为15%;股利支付率为33%。公司未来有一个投资机会,需要增加资本25万元。现有四个调整方案: A:改变股利支付率,即采取剩余股利政策,将股利支付率从原来的33%下降到16.67%,以满足投资资本需要和保持资本结构不变。 B:改变目标资本结构,将原来负债比率从50%提高到52

3、%,以满足投资需要并保持股利政策不变。 C:改变投资规模,将投资额削减到20万元,以保持当前的目标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不变。 D:发行新股筹资,增发新的普通股2.5万元,以满足投资需要,并保持当前的目标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图11- 1 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与股利政策 (单位:万元),二、股利政策无关论, 由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首次提出的。 MM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价值是由公司投资决策所确定的本身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所决定,而不是由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所决定。, MM理论的基本假设: 公司所有的股东均能准确地掌握公司的情况

4、,对于将来的投资机会,投资者与管理者拥有相同的信息。 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对投资者来说,无论收到股利或是资本利得都是无差别的。 不存在任何股票发行或交易费用。 公司的投资决策独立于其股利政策。, MM理论认为,在不改变投资决策和目标资本结构的条件下,无论用剩余现金流量支付的股利是多少,都不会影响股东的财富。,(1)公司拥有剩余现金发放股利 假设公司在满足项目投资需要之后,尚有剩余现金N元支付股利。,(2)公司发行新股筹资,发放现金股利 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N元股利,则需要先增发N元新股,这可以暂时地增加公司价值,股利支付后,公司价值又回到原来发行新股前的价值。,(3)公司不发放现金股

5、利,股东自制股利 假设公司不支付股利,现有股东为获取现金在资本市场上出售部分股票给新的投资者,结果是新老股东之间的价值转移,而公司的价值保持不变。,【例11-1】ACC公司目前有2 000元现金既可用于项目投资(净现值为1 000元),也可用于支付股利。假设该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那么,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讨论方便,假设该公司面临两种选择: (1)不发放现金股利,直接用2 000元进行项目投资; (2)发放现金股利,然后发行新股筹资2 000元用于项目投资。,表9-1 ACC公司资产负债表(不发放股利) 金额单位:元,表9-2 ACC公司资产负债表(发放股利) 金

6、额单位:元,三、“一鸟在手”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M.Gordon 和 D.Durand 基本思想:股票投资收益包括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两种,即 股票投资收益率股利收益率 资本利得 (风险小) (风险大) 由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型,他们宁愿要相对可靠的股利收入而不愿意要未来不确定的资本利得,因此公司应维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即:“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四、差别税收理论, 差别税收理论是由Litzenberger 和 Ramaswamy 于1979年提出的。 基本思想:由于股利收入所得税率高于资本利得所得税率,这样,公司留存收益而不是支付股利对投资者更有利。 由于资本利得税要递延到股票真正

7、售出的时候才会发生,同时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即使股利和资本利得这两种收入所征收的税率相同,实际的资本利得税也比股利收入税率要低。因此支付股利的股票必须比具有同等风险但不支付股利的股票提供一个更高的预期税前收益率,才能补偿纳税义务给股东造成的价值损失。,【例11-2】假设股利所得税税率为40%,资本利得的所得税税率为零。现有A、B两个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A公司当前股票价格为100元,不支付股利,投资者期望一年后其股票价格为112.5元。因此股东期望的资本利得为每股12.5元。则股东税前、税后期望收益率均为12.5%。 B公司除在当年年末支付10元的现金股利外,其他情况与A公司相同。

8、扣除股利后的价格为102.5元(112.510)。 由于B公司股票与A公司股票风险相同,B公司的股票也应当或能够提供12.5%的税后收益率。 在股利纳税、资本利得不纳税的情况下,B公司的股票价格应为多少?,在股利所得税税率为40%的情况下, 股利税后所得为:1060%6(元) B公司股东每股拥有的价值为:102.5+6108.5(元) 为提供12.5%的收益率,B公司现在每股价值应为预期未来价值的现值,即 B公司股票的税前收益率为:, 不同税收等级的投资者对股利支付率的不同要求,基本假设 (1)公司支付的有效边际税率Tc=40%; (2)个人对股利收入支付不同的个人所得税,承担较高税率的股东支

9、付个人所得税税率Tph=50%,而承担较低税率的股东支付个人所得税税率Tpl =20%; (3) 资本利得税Tg=0; (4) 国税局以向股利支付征税的相同方式对定期的公司股票回购征税; (5)没有债务; (6)对实物资产的投资获得 r=18%的税前收益。, 承担较高税率的股东,其股利的税后收益率为:,如果这笔资本由公司留存,要获得相同的税后收益率所要求的税前收益率为:, 承担较低税率的股东,其股利的税后收益率为:,如果这笔资本由公司留存,要获得相同的税后收益率所要求的税前收益率为:,五、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 关于股利政策研究的分类,第一类 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不同股利政策的市场效应,特别是研

10、究股利分配方案公布前后,对股票价格或公司价值的影响。,第二类 以各种股利政策理论为出发点,进行股利分配的动因分析,试图寻找影响股利政策的各种驱动因素和影响程度。, 关于股利政策研究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法玛(Fama,1974)、(1985)、格拉汉莫(Graham,1985)分别研究了股利与投资、筹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现金股利与投资政策互相独立,支持了MM股利政策的无关理论。相反的结论(Higgins,1972)则认为现金股利是利润和投资的函数,不同时期的股利差异归因于利润和投资需求的不同,他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股利无关理论。詹森(Jesen,1976)指出成长机会和现金股利水平呈

11、负相关关系。, 伊斯特布鲁克(Easterbrook,1984)、凯利(Kalay,1982)研究了债权契约对于现金股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债公司具有较严格的限制条款,因此现金股利发放率较低;资本结构的变动、合约的变动都会影响股利政策,与有效契约理论的预测结果相符。, 德米兹和库兹(Dhrymes and Kurz,1967)的研究表明行业因素对于股利政策有影响。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高于新兴产业,公共事业公司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 罗泽夫(Rozeff,1982)依据有效契约理论建立了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决策模型研究决定股利支付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公司股利发放率可以通过在外部筹资

12、成本与公司增加股利的代理成本的减少之间进行抉择而做出解释。,贝克、法莱和爱得曼(Baker,Farrelly and Edelman)1985年采用调查表的方法对562位财务经理调查发放股利要考虑的因素,发现决定股利政策四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于未来盈余的预期;过去股利的模式;现金储备的多少;对于保持或提高股票价格关注。经理层保持或提高股价的目标在股利决策中起重要作用。, 布莱克和思科尔斯(Black and Scholes,1974)利用扩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股利支付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他们选择1926至1966年的数据,按照风险系数的高低将样本分为25个不同的组合,检验结果发现股利政策不

13、影响股票价格。, 哈罗尼和斯瓦里(Aharony and Swary,1980)以1963年至1976年间149家公司的资料,进行股利宣告与盈利宣告时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对股利宣告的反应比盈余的宣告反应显著,他们认为股利和盈余数字对管理层而言,是可以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信息的重要工具。, 阿斯奎斯和牡林(Asquith and Mullins,1983)选择了1964年至1980年第一次或至少间隔10年后的一次发放股利的168家公司作为样本,同时选择连续三年发放股利且股利递增的公司作为比较样本,结果发现现金股利发放规模越大,股价上升越大。, 詹森和琼斯(Jensen and Johnson

14、,1995)选择1974年至1989年共268个股利减发超过20%幅度的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包括50家停发事件,研究了宣告前后三年21项公司的财务特征的变化,结果发现公司盈利在现金股利减发前下降,但在宣告后却又增加的情形。, 原红旗(1998)通过对我国的特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之后,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使用沪深两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得出现金股利和当期的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盈余波动现象突出。大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转移现金的倾向。, 赵春光(2001)对于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样本选自1999年度以前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研究认为现金股利与资产负债率、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增

15、长率和是否分配股票有关。, 陈浪南(2000)用沪市数据对于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结论不能支持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而送股、配股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中还发现各样本组合对于“好”消息、“坏”消息的市场反应通常在3至4个交易日,这与半强式效率市场相矛盾。,吕长江、王克敏(1999)认为国有股和法人股在公司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程度就越强,公司股利支付水平就越低;国有股及法人股控股比例越低,公司自我发展和成长性越强,股票股利支付额就越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就越低。盈利能力与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业绩不佳的公司倾向于采取长期负债的方式支付股利以满足股东的要求,一些公司股票股

16、利和现金股利的发放源于公司长期负债的增加,与公司盈利能力无关。, Baker, Farrelly和Edelman1983年对纽约股票交易所31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CFO)进行了调研。,表11- 3 公司管理者对股利政策的看法,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实施,一、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二、股利政策的实施,一、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二、股利政策的实施,(一)剩余股利政策, 确定最佳资本支出水平 (根据资本投资计划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如果满足后有剩余,则发放股利, 设定目标资本结构 (股东权益资本/债务资本),留 存 收 益, 如果留存收益不足,需发行新股, 公司的收益首先应当用于盈利性投资项目资本的需要,在满足了盈利性投资项目的资本需要之后,若有剩余,则公司可将剩余部分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确定最佳资本支出水平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