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516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3)(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3)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面是四种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B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收获。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D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解析:C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该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句中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明显不恰当。答案:C2、下列各

2、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因具有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围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云端抢票。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解析:A项,成分赘余。去掉“所”。B项,

3、不合逻辑。删去“不再发生”中的“不”。C项,成分残缺。在“一票难求”后加“的现象”。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烟消云散。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

4、浩不仅是一位村干部,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中国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ABC D解析: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此处用于人错误。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甘共苦。陈陈相因:比喻处理问题因袭旧法,毫无改进。前后矛盾

5、,应为“口口相传”。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差距太大,在你眼中是“习以为常”,_。就好比北方人冬天蜂拥到南方看海,这在南方人眼中就是一种奇怪的景象;而北方人看到南方人将薄薄的一层雪叹为“银装素裹”的奇景,_。降雪的时候,北方朋友秀出了优越感;但提到阳光海滩,南方人不也是底气十足?所以说,大家生长在不同的区域环境,_,需要彼此尊重和欣赏。答: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一是空格前后文的意思。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一些自然景象的看法也有

6、区别。第一个空格,前文写各地差距大,从后文的举例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该写与“习以为常”相反的内容;第二个空格,从上文“是一种奇怪的景象”分析,这个空格的内容应该是与此语意类似的;第三个空格是总结句,根据前文所举例子可知,空格内容应该是“各有值得自豪之处”。答案:在我这儿却是“少见多怪”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各有值得自豪之处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怎样才算好好说话?我觉得,说话是用嘴说的,是拿脑子说的。如果你是真想和别人沟通,那么,你下意识里一定会选用更加晦涩的、更加书面的、更加绕的方式和别人说话;如果你压根不想让别人听懂或者为了显示自己说话特高级,那么你下意

7、识里一定会选用最通俗的、最口语的、最让人爱听的方式与别人说话。还有一点,如果某个道理是你真正想通了的,那你一定不能够把这个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如果你自己对这个道理都一知半解,那你就能把这个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如果你是真想和别人沟通,你会选择最通俗的、最口语的、最让人爱听的方式与别人说话。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1句话是总说,中心是“怎样才算好好说话”。第2段列举了“想和别人真正沟通”和“不想让别人听懂”的两种说话方式。第3段列举了两种现象,一种是自己弄明白的道理,向别人表达时的效果,一种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道理,向别人表达时的效果。弄清楚本段的内在逻辑顺序后,就不难明白作者想表

8、达的本意了。答案:如果你把某个道理悟透了,那你一定能够把这个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如果你自己对这个道理都一知半解,那你就不能把这个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浦树:水边的树。散丝:雨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颔联、颈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

9、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C“十分含蓄”错,泪水比雨丝还要密集,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1)直抒胸臆。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相送情无限”直抒别情之无穷无尽。(2)比喻。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使得送别之情更

10、为浓重。【作者:韦应物】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在中唐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

11、。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这一辈子石钟山家是什么,每个人对家的理解或许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每个时期,对于家的概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家是藏在心底里的一个小巢,秘密而又温暖,不管什么人,只要一想起家,心里是热的,眼睛是潮湿的。童年的家,是放在床头的一本小人书,是藏在床下角落里的一把弹弓,还有母亲的一声声呼唤。童年对家眷恋而又无知,有一串笑声,有一份梦想就足够了。它不需要有多大,只要能装载下那一点点玩梦便足够了。童年时对家没有更多的奢望,贫也好,富也好;大也罢,小也罢,它装载的都是童年天真的欢乐,真实的梦幻。父亲是座山,母亲是条河,父母的风景是流动的,是动人的。青年人的家

12、是一张床,是客栈。因为是青年了,就有了许多在外面的世界闯荡的理由,疲了,累了,那一张床便成了休身养息的地方。这里有父亲探询的目光,母亲无休止的唠叨。青年人对这一切都习惯了,吃了,喝了,睡了,力气和勇气又重新回到了身上,一虎身站起来,青年已人高马大,个头早已超过了父母。父母小心仰视着眼前的青年,青年人无所顾忌地甩一下头,很响地带上房门,走了。留在家里的是父母双亲担心的叹息。青年人闯荡出了一些眉目,便在家里大着声音讲话,指点江山;失意了,家就是一个港湾,是父亲伸过来的一条臂膀,是母亲盛满爱意的热面。青年人忍不住,流泪了。在家里流下的眼泪,是咸是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换来了同情和鼓励。这时的家,更像是

13、一座加油站,避风港。青年人有时对家也会生出烦来,母亲的唠叨,父亲的阻止,让青年人觉得碍手碍脚,然后就一门心思地想,要是没有家里的管束多好,想干嘛就干嘛,于是就盼着自己有个家。日子复日子地过着,青年人长大了,大到了谈婚论嫁,成家立业了。终于,青年人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从父母的家里分离出来,正如当年从父母的身体里分裂出来一样。青年人有了妻子或丈夫,两个人构筑一个爱的小巢,每天清晨在门口分别,爱意缠在心口,一天都是温暖、踏实的。终于盼到适于重逢的时候,厨房里是两个人忙碌的身影,然后是饭桌前的恩爱,和着有一搭、无一搭的拌嘴,这时的家甜蜜又温馨。一晃,他们生子了。随着一声啼哭,小家便红火了,热闹了,接

14、下来的日子里,苦苦辣辣酸酸甜甜。年轻的父母开始为家牵肠挂肚,孩子吃饱了吗,喝水了吗,睡觉了吗?出去玩儿得小心,要注意安全。提心吊胆了一整日,下班铃一响,抓起包往家赶。推开门,看见孩子仰着小脸正冲着自己笑,叫一声爸爸和妈妈,这一刻,就是家的全部。游子的家又是另一番模样了,在遥远的异地,不管成功与失败,不管成家立业多少年,他们的背后都仍然有另外一个家,那就是他们曾经出生、成长,后来又离开的家。身在异地他们总是感到不踏实,梦也总是出奇得多,这些梦大都和家有关。年迈的双亲,儿时的伙伴,还有门前流淌的河无一不在梦中迭现。抹一把脸颊,才发现已被梦中的泪水打湿。忙也好,闲也罢,下了决心,挤出时间,焦渴地说一声:回家。此时游子已然忘了自己的小家,想的更多的是故乡那个家。坐火车,坐飞机,回来了,远远地望见了故乡上空飘着的炊烟,又看见了那条青石板路,还有那条已经干涸的小河,热热地唤一声:到家了。直到这时,游子的心才是踏实的,坐在父母面前,听父亲因操劳一辈子而发出的叹息和母亲衰弱的唠叨,游子流泪了。泪热热的一直流到父母的心里。游子心安神泰地住上几日,便又挂念起远在千里的小家了。孩子还好吗,家里还好吗?于是,又心神不定地踏上了回程。匆匆推开家门,看着熟悉的一切,心踏实了下来。这样的心情不会持续太久,遥远的那个家,又成了永远的想念。于是又一番的重复,时光荏苒,就有了日子,有了年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