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231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1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情分析,体系构建,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精析,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精析,考点精析,温馨提示:关于“联系”的考查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误区 (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也就是说只有进 入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事物才存在着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整体功能并非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整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科学、有序组合 时,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一般来说,部分不能决定整体

2、,但是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考点精析,温馨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也不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 和个别的关系。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 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它 们有根本的区别。,考点精析,2系统与要素,误区诊断,1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2015江苏卷,28A) 2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2015四川卷,7) 3事物联系是创

3、造出来的。( ) (2014安徽卷,10) 4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 (2014江苏卷,23) 5.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2015浙江卷,29) 6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 (2013广东卷,33B),误区诊断,提示 1.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 事物的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内部结构优化时,大于,否则,会小于。 3 联系是客观的。 4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5 联系是普遍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6 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答题模

4、板,(2016高考江苏)图2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B,拓展升华,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本题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漫画一般都是带有启发或讽刺意义的。本题如果抛开漫画的启发意义,D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猴子的做法也是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在只能选择一个最佳选项的前提下,我们就要注意漫画的启发意义,因为这才是漫画作者的本意,结合漫画标题“只顾一头”,故此本题最终选择B。,拓展升华,(2016高考北京)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A,拓展升华,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

5、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在平常的学习中应该明确:规律是不能创造的,人也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地位上讲,不能说外因的作用比内因更重要。,拓展升华,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精析,考点精析,考点精析,知识链接:正确把握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联系 (

6、1)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2)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3)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误区诊断,1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 (2015浙江卷,30) 2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 (2015江苏卷,33) 3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 (2015海南卷,20

7、D) 4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 (2014浙江卷,27) 5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 (2013重庆卷,11B) 6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 (2015广东卷,34),误区诊断,提示 1.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定新旧事物不能以出现的早晚做标准。 2 新事物一开始力量弱于旧事物。 3 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 4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善、恶的积累不一定会导致相应的质变。 5 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6 判断事物是不是新事物,不能以形式的新旧来判断,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

8、物,也不一定具有远大发展前景。,(2016高考北京)“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 A.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 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 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C,拓展升华,解析:本题考查量变质变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包括社会价值的实现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社会价值指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自我价值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在社会价值

9、与自我价值中社会价值的实现是根本的,人生的真正价值也在于社会价值的实现。,拓展升华,(2016高考江苏)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B. C. D.,A,拓展升华,解析:“日行一善”微信群用红包来帮助贫困人群,这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的说法过于绝对,的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总

10、趋势是上升性。正确答案是A。,拓展升华,(2016高考上海)从对“物”的守护到对“人”的关注,观众从“看客”变为“学习者”,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在藏品入库、研究课题设置、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人才队伍建设、免费开放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从辩证法角度预见,博物馆功能转变的发展过程是 A.道路平坦 B.举步维艰 C.曲折前进 D.前途光明,C,拓展升华,解析:解答好本题需要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和途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总方向。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即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11、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明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事物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点上有可能是前进的,也有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有可能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拓展升华,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考点精析,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考点精析,考点精析,知识拓展:矛盾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1)“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根

12、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4)“第一(要务)、重点、关键、首要(问题)、中心、重心、重中之重、突破口、根本途径、主题、核心”,此类语言哲理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抓重点和关键。 (5)“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认清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性质、利大于弊、本质”此类语言哲理是:事

13、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考点精析,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关键词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矛盾多用重点、关键、中心、重中之重、主题、第一要务等词语。矛盾的主要方面多用主流、主体、性质、方向、大局、总的来看、利弊、本质等词语。 (2)方法论的区别:主次矛盾用于解决问题,侧重分析“怎么办”;矛盾主次方面用于看待问题,侧重分析“如何评”。,误区诊断,1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2015江苏卷,28D) 2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 (2014新课标卷,22) 3. 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2015江苏卷,28 A) 4矛盾的特殊

14、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2016江苏卷,30),误区诊断,提示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2 个性表现共性,但说其优于共性是错误的。 3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2016高考全国1卷)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

15、互转化 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B. C. D.,B,拓展升华,解析:本题考察矛盾的主次方面。本题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正确认识矛盾的主次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做此类题既要分析选项,又要仔细的阅读材料,领会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出正确的答案。,拓展升华,(2016高考全国3卷)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 C. D.,A,拓展升华,解析: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提到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从哲学上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从哲学上讲,就是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个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