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124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创新设计课件》浙江历史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第2讲(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1 唐朝三省六部制(b) 1(2016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解析 材料说明了中书省草拟诏书,门下省审议,这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2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 从示意图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项主

2、要是指秦朝和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 B项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D项是明朝的中央机构。 答案 C,考点2 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3.(20168月温州选考模拟)史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一现象发生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宋朝的二府。 答案 C,考点3 元朝行省制度(b) 4.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 A三司 B宣政院 C内阁 D军机处 解析 A项是宋代掌管财政的中央机构;C项是明朝时设置;D项是清代时设置。 答案 B,5“元代行省长官在忽

3、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解析 依据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正确。 答案 C,考点4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 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A B C D 解

4、析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形成割据势力,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 答案 D,考点5 (加试)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c) 7(20169月台州质量评估)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 ) A监察权 B行政权 C军事权 D经济权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刺史负责监察地方,行使监察权。 答案 A,8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 C宋代:提点刑狱司 D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A、B

5、、C都是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都与反腐倡廉相关,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 D,9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宋代所采取的措施是设_。,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10下图所示印章,作为历史材料可用以证明( ),A汉代已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 B监察机构的设置始于汉代 C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完备 D汉代已设置负责监察的官员,解析 A项表述题干图片无从体现,排除;B、C两项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秦朝就开始了监察机构的设置,图片反映的是汉代地方监察系统,而非中央,排除B、C。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客观,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考点6 (加试)中国

6、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d) 11“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反映的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举孝廉”可知是察举制。 答案 B,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 材料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是指底层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上层社会,故答案选D,A通过血缘世袭官位,B察举制选官标准为“孝、廉”,C九品中正制依靠家世门第成为高官。 答案 D

7、,13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解析 材料中体现唐代选官多样性,并不是只有士族垄断仕途,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是当时通过考试做官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材料中“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说明当时选官制度多样性,故C项正确;科举制不是材料中论述主要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

8、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对思想的禁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与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题干意旨未体现君主专制强化,故C项错误;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是西汉察举制的做法,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7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 一个目的:防止丞相专权、加强君主专制。 一个性质: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与皇权的关系: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能制约君权。,1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

9、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 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所说的首辅权力来源于皇帝,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不断加强。 答案 B,考点8 清朝军机处(c) 16“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

10、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解析 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就可以判断军机大臣只能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行事。 答案 B,考点9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 17.“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 ) 导致了政治腐败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促进了经济发展 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 B C D 解析 “废除宰相”体现

11、了“君主专制强化”。“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对应,“搜刮社会”对应,“遭遇西方”“不堪一击”对应,而“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与相违背,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B,考点10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d) 18.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皇权的不断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明初被废除。 答案 A,考点11 (加试)清朝的边疆政策(c) 19.康熙会典中记载“(漠南

12、蒙古)四十九旗自王而降,岁时必有至阙下者。使之分年相待以免其劳顿,给之稼粟以恤其匮乏,临莅之体,与拂循之仁交近矣。”清设立与此相应的机构是( ) A.土司制 B.理藩院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解析 土司制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制度,不是机构,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机构,所以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20.清代的改土归流,始于康熙朝,盛于雍正朝,收于乾隆朝。关于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前强化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 C.延续了明朝政府促进民族融合的积极政策 D.促进了中原先进

13、生产技术在边疆地区传播 解析 改土归流是中央派流官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但A项错在“空前强化专制主义”;B、C、D项都是改土归流的作用。 答案 A,易错点1 曲解唐代三省六部与西方三权分立中体现的“分权”与 “民主”的内涵,辨识 二者形式相似,但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下的分权和民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近代“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思想的产物,是近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本质区别。,【例题1】 下面关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六部与美国的国会、总统、联邦法院都是民主的反映 B.前者反映了

14、封建社会的民主,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皇权独尊,后者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独裁、维护民主 D.两种制度下机构的官员都是任命的,解析 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其目的在于分割相权强化皇权专制,它与民主政治无关,但在客观上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提高了行政效率;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在于避免专制独裁的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所以二者实质根本不同,故答案选C,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史实。 答案 C,易错点2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辨识,【例题2】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

15、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 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 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 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解析 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A正确;二者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B正确;内阁的地位不能够与丞相相比,不是中央正式行政官职,没有决策权,而宰相有决策权,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正确。D项表述明显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易错点3 对皇权削弱相权的方式认识不清,辨识,【例题3】 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

16、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 ) A.汉唐 B.唐宋 C.宋元 D.明清 解析 注意“分化肢解相权”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宋两朝都采用分割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 答案 B,易错点4 混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概念含义,【例题4】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辨识 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皇帝的专制独裁;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图主要涉及中央官制改革,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只是表面现象,故C项错误;宰相制度在明朝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