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121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 及其问题策略,本章的学习目标: 1、了解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2、掌握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影响因素 3、明确青少年的主要人际关系 4、掌握使青少年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的策略,第一节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第二节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第一节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二、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三、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第一节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一、人际交往的含义,BACK,人际交往是指:由协同活动的需要引起的交往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认知及相互作用的复杂多变的联系过程。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第一节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二、

2、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一) 青少年交往是信息的沟通 (二) 青少年交往是相互认知 (三) 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作用,二、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一) 青少年交往是信息的沟通 交往过程的首要方面就是交往双方的信息沟通,它是青少年相互知觉和了解的基础。,人际沟通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作为工具来传递信息。 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无声动姿,无声静姿,有声辅助语言,类语言,(一) 青少年交往是信息的沟通,(一) 青少年交往是信息的沟通,制约信息沟通顺利实现的条件: 1、信息沟通的双方必须有着共同的经验领域 1)沟通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注意非语言的表达以保证双方的编码过程和译码过程的匹配。

3、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非语言手段表达的。 2)交往双方在社会地位、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和职业方面的差异越小越有利于沟通。 2、沟通的信息传递要力求少受外部干扰。,(二) 青少年交往是相互认知,人际认知:交往过程中个人对他人的知觉、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人际认知既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二) 青少年交往是相互认知,首先,人们的交往始于对对方的外貌、服饰、说话的内容和语调的感知,并由此判断其情绪状态、行为动机、职业、年龄及文化水平。 其次,人际认知又是人际关系的基础,通过人际认知人们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对他人行为内在原因的推测,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预见对方的行为。,(二) 青少年交往是

4、相互认知,青少年通过对方的外部资料对其形成一定的印象,并力图揭示其观念、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内在因素。 印象的形成和归因是青少年人际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1、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是指观察者在第一次与对方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它包括第一眼见到对方所得到的印象,也包括看到或听到有关对方其他方面的间接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形象往往是深刻和牢固的,并对以后人际知觉起指导性的作用。它是青少年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留下的最初印象。,1、印象的形成,影响第一印象的因素: 1)外表,如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和才华等; 2)个体间接资料的影响,如他人的描述、个人的相关资料

5、等; 3)个人的好恶评价。,2、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所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影响归因的因素: 1) 经验 2)思想方法 3)世界观,2、归因,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即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其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如能力、人格品质等,而忽视引起行为的外部因素,如环境、外在条件等。 2)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即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如随情境而变。 3)非中性事件的归因错误,即当行为是成功的并获得了良好结果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就会被归因为外部因素,如果是自己的行为就会被归因为内部因素;当行为本身是不好的或失败时,

6、正相反。,青少年人际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方式: 1、感染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不自主的屈从。这种屈从是通过传播某种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情绪感染表现为别人的情绪会在个人的身上引起同样的情绪,反过来,这种情绪又会加强其他人的情绪。 感染一般更易于在具有共同信息、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之间传播,在朋友之间比在陌生人之间更易传播。,(三) 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作用,(三) 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作用,2、暗示指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它是一个人对他人有目的但无根据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语言、手势、表情的,也可以是其他物理环境的。 暗示常常使受暗示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照一定方式

7、行动,或不加批评地接受某种意见或信仰。 暗示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暗示者的吸引力、年龄及手段,另一方面也与被暗示者的年龄和受暗示性高低有关。,3、说服指通过交换意见、收听广播和阅读书刊等方式改变人的观念和信念。为提高说服者的说服效果,说服者在被说服者心中应有一定的威信。,(三) 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作用,(三) 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作用,4、模仿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特点是它不仅接受别人行为或心理状态的外部特点,而且个体还要对表现出的行为特点进行复制。模仿的性质和效果受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的某些特点的影响。1)人们总是倾向于模仿他所景仰的、崇拜的人;2)优秀的、先进的和值得欣赏的行为容易激起

8、模仿动机; 3)通常有主见、自尊心强和自视较高的人不爱模仿他人,信心不足、缺乏主见的人更易模仿他人。,第一节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第一节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三、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 交往对象的变化 (二) 交往方式的变化 (三) 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三、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特点,(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幼儿期:家庭中的成员 少年期:交往对象的重点转向同伴,感情的重心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 初中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 高中期:几乎达到结交同性朋友的高峰期 研究显示:认为高中阶段朋友最多者占35.4%,排第一位;认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高中时期结交的占45%,也排第一位。,三、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

9、特点,(二) 交往方式的变化 儿童:团伙性,以活动为中心,内容以游戏、玩耍为主。小学高年级团伙式发展到了极点,然后趋于解体。 青春期以后: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需要一个能够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内容开始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三、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特点,青少年选择朋友的标准: 1、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2、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3、性格相近; 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三、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特点,(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的。 少年期:以活动为中心,只要能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

10、忠诚、坦白,相互之间要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原则。 高中生:择友注重内在品质和情趣,能求大同存小异,交往领域广泛,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求。,第二节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一、人际关系 (一) 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 (二) 人际关系的结构 (三) 人际吸引因素,一、人际关系,(一) 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标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成中关系的深度及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心理层面。

11、其特点是:1、个人性 2、直接性 3、情感性,(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1、个人性 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交往过程中。 在人际交往中,角色关系退居其次,对方是否是自己喜欢或乐于接近的对象成为主要问题。,(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2、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感受甚至面对面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一般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一定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分析,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感情色彩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也是评价和判断人际关系的主要指标。,(二)人际关系的结构,心理学家李维特根据时间的长短、权力的大

12、小、行为规则和社会角色等标准,对人际关系结构加以分类,有长期与短期人际关系,依赖与独立的人际关系以及从属与平行关系等。,(二)人际关系的结构,心理学家纽加姆发现人际关系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特点是: 1、在团体中人际关系不断随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头至尾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只是极少数。 2、在团体形成初期,富有吸引力的成员并不能一直保持其优势,到后期,优势必将会被其他人取代。 3、最初的小团体人数不少于4人,等大群体稳定后以三人小群体的结合居多。,(二)人际关系的结构,4、最初的小群体内人们的个性呈多样性,最后的小群体往往排除了多样性而变得单一化。 5、群体内有少受孤独者,他们不主动参加

13、其他结合群,一些结合群也不主动联系和接纳孤独者。,(三)人际吸引因素,人际吸引既可以表现为在人的空间距离、外表上的,如外貌吸引和言语吸引,也可以体现在人的内在品质上,如品学吸引。它们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三)人际吸引因素,1、接近性 个体间在空间上距离接近是有利于人际吸引的因素这一,尤其是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因为空间距离接近时,交往的机会自然较多戒备较少彼此之间容易了解,并能预见对方的行为使双方和谐相处。其次,由于空间的接近对方往往成为居住环境的一部分,如果希望有一个和谐、友善的居住环境,那么人们就会怀有彼

14、此友好相处的动机,也就容易使关系密切起来。,(三)人际吸引因素,2、仪表特点 人的长相、穿着、仪态等仪表因素影响人们彼此间吸引,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时,仪表特点具有重要作用。,(三)人际吸引因素,3、相似性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彼此相似,则容易相互吸引,产生密切关系。个人特性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背景、价值观及态度等。,(三)人际吸引因素,4、互补性 当双边的需要、期望能力、性格和气质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互补增强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中,特别是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研究表明(已确立恋爱关系的大学生): 对短期伴侣来说,推动吸引的动力是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形成密切关

15、系的动力是互补性。,(三)人际吸引因素,5、特质性 特质因素包括人的能力、特长和人格品质。能力出众、特长超群和与众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他人对之产生钦佩并欣赏其才能,愿意与他接近。,6、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个体自愿向交往对象吐露纯属个人的、真实而又重要的信息。 由于自我暴露具有风险性,因此越是信任对方,就越可能自我暴露。相反,没有自我暴露也就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三)人际吸引因素,第二节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二、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二) 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 (三) 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二、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BACK,(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16、1、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 少年期以前,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形象至高无上,他们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父母既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避难的港湾。 少年期开始这种关系开始变化,首先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从前亲密了开始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寻找重新可以寄托感情的对象;其次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最后在思想上对以前一直信任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重新审视,审视结果往往与父母不一致。,二、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特点,BACK,(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 2、与父母的矛盾 1)从父母角度看:父母往往不能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2)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在独立与依赖、反抗与自责、爱与恨、希望与恐惧之间波动,会变得任性、乖戾、自私、对父母冷漠和处处与父母对着干。 3)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二、青少年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