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3119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5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四)历史---解析精品Word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轮强化训练综合卷四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一、单选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1.下表是不同历史文献关于禹传启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下表:A. 禹的做法曾引起激烈的反对B. 有扈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部落C. “家天下”不符合时代潮流D. 启通过战争巩固了禅让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益干启位,启杀之”和“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可知禹死后传位于其子启,引起了不满,如益、有扈氏等,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有扈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部落,故B错误;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故C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启与其他部落之间的战争,未体现巩固禅让制,故D错误

2、。【点睛】材料考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需要结合材料,不能随意联系。由材料只能得出禹传位于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引起了其他部落的不满,出现了战争。2.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兼爱、非攻、尚贤”C. “不尚贤,使民不争”D.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答案】A【解析】“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大爱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

3、。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鸣,有学派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之”,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最后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要求集中统一到中央。该学派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韩非子C. 老子D. 墨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说明墨家的“尚同”思想,该派创始人是墨子,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故A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故C项错误。4.钱穆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其政治措施之重要,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

4、制,固已日在府之中,封建制新坏,即郡县制新推行,三者相因,本属一事。”钱穆旨在说明A. 春秋时期已普遍推行郡县制B. 春秋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存在C. 秦始皇开创郡县制推行全国D. 郡县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制是在秦代以后,故排除A项;春秋是郡县制已经存在,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郡县制春秋是就已经存在,并不是秦始皇开创的,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代礼崩乐坏,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代设立郡县制,故选D。【点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实力增强,并开始了诸侯争霸,包括分封制在内的周代一整套礼乐制度濒临崩溃。分封

5、制不但不在发挥积极作用,反而成了威胁周王室的因素。因此为了减少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秦代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郡县制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5.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

6、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临时突击督察派遣司隶校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有学者在论及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

7、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材料所指制度应指A. 世卿世禄制B. 三公九卿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联系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集体议政,决策、审核、执行分权运行,故C正确;世卿世禄制指古代官吏可以父死子继,世袭此职,时代享有该职俸禄,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三公九卿制指中国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决策体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总管政治、军事、监察等事务,不符合“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排除B;内阁六部制,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

8、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无法体现“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联系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解答。7.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B.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 官营手工业渐衰落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货币收入不断上升,在1022年前后超过了实物收入,说明商品交换增多了,商品经济发展了,故选A。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是指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了北方,是一种经济现象,与材料无关

9、,故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官营手工业,故排除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8.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途,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 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 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皆奉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项;根据柳永一人的行为得出 “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未免过于绝对,排除C项;D项的叙述更是偏离了材料,

10、是无关项。以词为代表的宋代文学逐渐世俗化和平民化,柳永等词人的出现代表了这一倾向,A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名师点睛】宋词兴盛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9.北宋时,于州县之上设有更高一级的地方长官监司,但州县长官也可上书直达朝廷,因此,常有知州不满监司之决定,而直接上书要求朝廷重新作出决定的例子。甚至县亦有权在认为本辖区受到不公正待遇之时,向朝廷作出申诉。朝廷允许“越级申诉”的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B.

11、 加强中央集权C. 分化地方权力D. 扩大地方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北宋时期允许地方长官上诉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分割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材料目的是加强对于地方管理,A错误。分化地方权力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显然不是扩大地方权力,D错误。10.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 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景德

12、镇瓷器远销国内外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均有销售,说明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本地方市场,故D项正确。 材料中商品交换突破了区域之间,并不是论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景德镇和佛山两地市场交换,并不是较为普遍,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商品交换突破地域限制,并不是说明市场需求的问题,故C项错误。11.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 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

13、达C.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 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根据“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贽的言论主要是针对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导致了这种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官商勾结和商品经济发达,故排除A、B项;古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官府阻碍商业发展,故排除D项;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是封建制度,故选C。12.顺治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权最高。康熙时期,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职权再次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虽存

14、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这表明清朝A. 内阁已失去辅政作用B. 增设军机处取代内阁C. 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D. 皇权开始兼并了相权【答案】C【解析】材料中,内阁原来拥有票拟权,清朝康熙时期,被翰林院分权,军机处设置之后,再次被削弱,总体来说职权越来越小,“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说明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故C正确;A不符合“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军机处设置之后,内阁仍然拥有草拟诏旨的职责,内阁并没有完全被取代,故B错误;内阁和军机处都不具备宰相的权力,所以不能算是兼并相权,故D错误。13.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

15、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A. 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B. 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C. 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D. 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表明,传统手工棉布的产量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传统手工业是否已经使用机器,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表明,19世纪60年代,中国国产机制布占比为0,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外国资本的内容,排除D项。14.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观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与工业文明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词“承认了中学不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可以推断为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故CD项错误。15.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