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888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吸收与改造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

2、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一、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二、宋明理学,【史论必记】 中国的思想文化

3、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内容上,应用性强,主要集中于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等方面,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缺

4、少实验、理论探究。 (3)在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二、古代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 (1)奴隶社会时期的诗经,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 (2)战国时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强烈不满。他创造“楚辞”体,也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秦汉时期的赋是一种新型文学体裁,词藻虽然华丽,但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乐府诗由民歌加工而成,语言清晰、感情真挚。 (4)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北方的民歌则刚劲质朴。,(5)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李白、杜甫、白居易的

5、诗分别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反映。唐宋散文气势雄伟,与魏晋以来的“靡靡之风”截然不同。 (6)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作为短篇小说前身的传奇文学于唐朝出现。两宋民族关系复杂,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 (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很多著名的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史论必记】 古代中国,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过辉煌灿烂的成就,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了解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清理文学艺术的遗产,剔除文学艺术的封建性糟粕,吸收其精华,这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

6、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高频考点1 儒家的“民本”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1(2012浙江高考)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 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 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延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B C D 解析:选 。解答本题要阅读题干,依据康熙帝的作为进行思考。结合祭孔、听学、授官可知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提升满族文化”的内容,故B项符合题意。,B,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心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 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

7、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选 。材料从社会不同职业“各就其资之所近”“求尽其心”,以达到“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心地端正诚恳) 。A、B不符合题干材料旨意,C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D。,D,3.(2011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8、,解析: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故选择C项。,C,4(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

9、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 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解析:第(1)问,“主张”抓住题干材料中的“仁政”“无为” “明法”即可概括得出;“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回答。第(2)问,

10、根据“大一统”“道之大原出于天”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分析出“特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特点”抓住“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可知,当时多元文化并存,兼收并蓄;“原因”可根据唐朝的经济、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回答。第(4)问,“认识”可从材料中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到破坏。 (2

11、)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特点:文化的多元性(兼收并蓄)。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切合主题,言之有理即可),知道高考考什么 1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2.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

12、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谋定高考快行动,1(2012邯郸模拟)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解析:选 。题干强调的是“明德于天下”所要做的事,而“明德于天下”是指使天下之人明其德,准确理解材料即可

13、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C项是朱熹的观点,但不是目的,属于手段之一;B、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2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 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于从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 在国际

14、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图1和图2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 (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 评价。 解析:第(1)问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以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境遇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命运;第

15、(3)问则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孔子的态度入手,发扬史学的现实价值,属于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比较新颖。,答案:(1)救世之策: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批判封建儒学。 (3)图1孔子论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 图2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与破坏。,【高频考点2

16、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文学艺术精华】 1(2012福建高考) 说文解字 释读为:“大册也。”今 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解析:选 。结合题干材料“大册也”“手捧册”等信息及该字的书写特点类似若干竹片串在一起的形状,可知C项正确。,C,2(2012江苏高考)“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 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