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785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_2(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本科和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而设立的。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这个进程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阐述。,课程简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就是把两大理论成果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中来进行分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2、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并认真总结中国的独创性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紧密结合党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领导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力求充分反映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准确把握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就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时,重在讲授其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

3、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要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探索前进的道路并建立和完善制度体制等;另一方面又要解决理论指导问题,要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就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时,把重点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时期;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时,把重点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 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

4、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放在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问题上。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课程重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同学们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和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

5、念。,教学目的,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代中国大学生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自觉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们的大学生如果真正能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就一定能够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展示自己的青春才华,并且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动、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学习建议,一要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上下功夫。在本课程学习

6、中,要深刻理解贯穿了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教材列有“阅读书目”和“思考题”,希望同学们把阅读教材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原著领会基本理论。,二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课程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联系的重点,应该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当今世界的重大实际(客观实际),还要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主观实际) ,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联系实际的目的在于能够增强历史观点、扩大世界视野、提高国情意识

7、和问题意识,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本教材每一章列有思考题,是为了促成大家思考一些问题。,三要积极培养理论学习兴趣和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学习本课程,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的层面,而应该在“是什么”的基础上向“为什么”层面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其中:,3. 期中考核。以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占20%。,考核方式,1. 平时考核。课堂考勤、提问、发言等形式,占20%。,4. 期未考试。占40%。,2. 平时作

8、业。课堂小作业,占20%。,根据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教材在结构上除了前言和结束语外,由三部分共十二章组成。,教材结构,第一部分是本教材的总论,设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讲授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关系和精髓。 第二部分,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设三章,分别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三部分,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共设八章,分别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实现祖

9、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等理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本课程的总论部分。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讲授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关系和精髓。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什么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后还要推进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怎样?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的精

10、髓是什么?所有这些,都是学习“概论”课首先应该明白的问题。,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教学内容,本节以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为主线。其教学内容主要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本节作为“概论”课的开篇,是这门课程的总论部分的导论篇,是“概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本专题的教学,帮助学生: 1.认识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11、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怎样?,教学目的,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它必须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

12、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本节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教学导入,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政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这里还有一个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满足中国的需要并实现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

13、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新中国建立后,论新阶段报告的一部分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题收入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4、具体化”。 对于毛泽东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修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学术界有过讨论。有学者指出,其实这里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在苏联人看来似有叫板之嫌,分庭抗礼之势。为了减少苏联人的担心,就只好一般地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而不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值得注意的是,其后不久,毛泽东又针对党内各种不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生动地说: “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

15、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要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党领导革命的初期,特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但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不够自觉,“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注重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以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中国革命。,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16、,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确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而且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民族化、具体化;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问题:如何认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几个探索阶段和多种成果形态” “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