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712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检测,肝脏的基本功能,代谢功能 蛋白质:合成全部血清白蛋白、多种凝 血因子、部分球蛋白等 糖类:合成糖原、糖异生、糖酵解等,维持 血糖稳定 脂类:合成脂肪、胆固醇、磷脂等 维生素、激素、金属等的代谢 生物转化:解毒作用 分泌与排泄功能 分泌胆汁,排泄代谢产物、解毒产物等,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脏疾病本身: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 胆道系统疾病:炎症、梗阻 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心衰、重症感染、中毒、休克等,血清酶学检查 蛋白质代谢试验 凝血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试验 胆汁酸代谢试验 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测定 摄取排泄功能

2、检查,肝功能检测,血清酶学检查,一.主要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酶类 二.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 三.主要反映肝纤维化的酶类,一.主要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酶类,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为骨骼肌、肾脏、心肌等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肾脏等 反映肝损伤出现最早、最敏感的指标,当肝细胞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AST大量入血 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AST均明显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 转氨酶活性高低同肝脏损伤程度不成正比,重症肝炎时可出现“酶胆分离”现象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

3、病时转氨酶可轻中度升高或正常,转氨酶,AST多存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在肝细胞明显损伤尤其是线粒体损伤时才升高,AST高于ALT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急性心肌梗塞后68小时AST明显升高 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梗阻性黄疸转氨酶也可显著升高,但多于2448小时明显下降 其他器官病变时,如骨骼肌疾病、肺梗塞、肾梗塞、胰腺炎休克等也可发生转氨酶升高,需全面分析,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升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骼肌损伤、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LDH总活力测定主要价值在于诊断心肌梗死 正常血清LDH同工酶含量由高到低

4、以此为:LDH2、LDH1、LDH3、LDH4、LDH5 同工酶LDH1、LDH2主要来自心肌,LDH4、LDH5主要来自肝脏、骨骼肌,肝病时主要引起LDH5升高,胆碱酯酶(CHE),是肝功能减退的灵敏指标之一 作为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 CHE在4500u/L以下时,对肝病有诊断意义 CHE在2500u/L以下时,可视为重型肝炎的诊断条件,二.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二.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二.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碱性磷酸酶(ALP),ALP主要分布于肝脏、骨骼、小肠、胎盘等 ALP活性增高最常见于梗阻性黄疸,肝内外梗阻使胆汁排泄不畅,ALP滞留血中而升高 胰头癌、胆道结石引起的胆道

5、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内占位性病变等可明显升高 增高程度与梗阻的程度成正相关,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行 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时轻度升高, 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成骨细胞瘤及骨折愈合期血清ALP升高 药物性肝损伤、妊娠期妇女、骨骼生长期儿童也可以升高,谷氨酰转移酶(GGT、GT),主要来自肝脏,由肝细胞线粒体产生,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胆汁淤积可显著升高,与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相一致 活动性肝硬化、嗜酒或酒精性肝病可显著升高 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可明显升高 在骨病、儿童、孕妇时均不升高,可弥补ALP的不足,三.主要反映肝纤维化

6、的酶类,单胺氧化酶(MAO):是一种含铜的酶,大部分来自肝细胞线粒体,肝组织出现纤维化,MAO的活性可升高 透明质酸、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P)、层粘蛋白、板层素的测定可用以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这些实验反映基质转换率,不是反映基质沉积 无特异性 同时测定多种酶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蛋白质代谢检测,肝脏是蛋白质代谢重要场所,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白蛋白由肝脏合成 当肝细胞受损时合成各种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内蛋白的质和量发生变化 目前临床常用指标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ALB) 半衰期为1721天,急性肝炎时白蛋白变化可不明显,急性重型肝炎病程短,变化亦可不明显,肝

7、硬化常可明显降低。在有门脉高压存在,白蛋白低于30g/L,极易出现腹水。 ALB是最重要的反映肝细胞储备功能的指标 ALB水平降低:合成障碍;氨基酸不足;蛋白分解过多如感染、发热、癌肿等;从异常途径丢失增加如合并肾病时 前白蛋白(PA) 半衰期为1.9天,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敏感而可靠的指标,球蛋白 升高常是慢性肝炎的反应,常与慢性肝炎的程度相关,其他如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该指标也可升高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倒置 白蛋白降低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 球蛋白增高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等 血清蛋白电泳 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白蛋白减少、1 2

8、球蛋白减少、 球蛋白增加 M蛋白血症在区区见M蛋白峰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2 球蛋白增高,白蛋白及 球蛋白降低 结缔组织病见多克隆 球蛋白增高 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球蛋白降低,血氨测定,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肠道产氨经门脉进入肝脏,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严重肝功能损害(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门体分流血氨升高 氨体内蓄积导致肝性脑病 红细胞与血浆氨含量比为28:1,采集标本要抗凝并立即送检,减少假性,凝血功能检测,大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肝功能受损时显著降低,可作为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 胆汁淤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维生素依赖因子(、)活性降低 凝血酶原

9、时间(PT)测定:反映含量,能判断肝病预后。较对照延长3秒为异常。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严重肝病时,因子合成减少,APTT延长。较对照延长10秒为异常 凝血酶凝固时间(TT)测定:TT延长主要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和FDP的存在。较对照延长3秒为异常。,胆红素代谢试验,总胆红素(TBiL)正常上限为17.1umol/L,34umol/L以下为隐性黄疸,3485umol/L为轻度黄疸,85171umol/L为中度黄疸,171umol/L以上或每天递增17.1umol/L以上为重度黄疸。病毒性肝炎时,胆红素增高

10、程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平行,而在淤胆型肝炎时不平行 直接胆红素(DBiL)与间接胆红素(UDBiL)DBiL正常时占TBiL的25,UDBiL占75。二者的测定用来进行黄疸的鉴别:DBiLTBiL40,阻塞性黄疸时60,胆汁酸代谢试验,临床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其水平可直接反映肝脏的损害程度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原发性肝癌及药物性肝损害时,均可见TBA升高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可有TBA增高,可早于胆红素的改变,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测定,肝脏参与脂类代谢,胆固醇与胆固醇酯的生成减少说明肝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当肝脏实质性病变时,如胆固醇合成减少,尤其胆固醇脂减少,则说明肝

11、脏储备功能显著降低,高度提示预后不良,反映肝衰竭的预后和严重程度,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AFP持续高浓度强烈提示原发性肝癌:AFP 500ug/L,且持续4周,或AFP在200-500 ug/L持续8周,在排除其他引起AFP升高的因素后,结合定位检查可诊断 低持阳:连续两个月检查AFP 3次以上,均在50-200ug/L以上,可能是亚临床型肝癌 假阳性:非癌肝病,胚胎癌,其他癌,孕妇 假阴性:癌体较小、不能合成AFP、分化程度高、坏死程度严重的肝癌。,肝炎病毒,HAV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HEV 表现为急性肝炎,一般无病原携带状态 HBV 血液、体液传播 HCV 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12、 HDV 可表现为急性、慢性、病原携带,甲型肝炎,抗HAVIgM:病程早期(1周)即可阳性,23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可靠的血清学标志,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但注意假阳性. 抗HAVIgG:出现稍晚(2周),于23个月达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于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的标志。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也是诊断甲型肝炎的依据.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注射疫苗.,乙型肝炎,HBsAg:在感染HBV 2周后即可阳性,最迟1112 周.阳性可诊断HBV感染. 抗HBs: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急性恢复期,注射疫苗,HBIG被动免疫. HBV

13、感染后的窗口期两者均阴性 两者同时阳性:1.HBV感染恢复期 2.S基因发生变异 3.抗HBs阳性者感染了免疫逃避株 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1.HBsAg滴度低或正在消失 2.不同亚型感染 3.S基因变异,乙型肝炎,HBeAg:是HBV复制的指标,代表传染性强。急性HBV感染出现迟于HBsAg,消失早于HBsAg,持续阳性趋向慢性.慢性HBV感染及病原携带者可持续存在 抗HBe:代表恢复期,HBV DNA阴转。但也有抗HBe阳性而HBV DNA阳性者 HBV前C区变异时,始终不产生HBeAg,但病毒仍复制,可出现病情加重,乙型肝炎,HBcAg:常规方法在血清中检测不到,肝细胞核

14、内. 抗HBcIgM: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 性发作,90%出现发病第一周,多在6月内消失. 抗HBcIgG:高滴度常与HBsAg并存,表示现症感染;低滴度常与抗HBs并存,提示过去感染 单一抗HBcIgG阳性,低滴度为过去感染,高滴度为低水平感染,单一抗HBc(+)有30%假(+) HBV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意义,丙型肝炎,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不能区分急性,慢性或治愈. 5070%在症状出 现时即(+),其他病后36周(+),阳性率97%,有假阳性. 抗-HCV IgM: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是否存在还有争议, 急性50

15、93%(+),慢性5070%(+). 抗-HCV IgG: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低滴度 提示病毒处于静止状态,高滴度提示病毒复制活跃 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 定量检测HCV RNA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 程度、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及疗效评估。 HCV RNA在血液中含量少,且随病程波动 HCV Ag血清中含量很低,检出率不高,丁型肝炎,HDV 是缺陷病毒,必须有HB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及引起肝损害 HDAg:出现最早,阳性是HDV感染的直接证据 抗HDIgM:阳性是现症感染的证据 抗HDIgG:高滴度提示感染的持续存在,低滴 度提示感染静止或终止 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

16、 HDV RNA:血清或肝组织中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证据,戊型肝炎,抗HEV IgM:阳性是近期感染的标志,出现的早,消 失快,但滴度不高. 抗HEV IgG:出现的早,消失快,多在感染6月1年 内消失.急性期滴度较高,恢复期明显下降。滴度较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或由低滴度升为高滴度,或由高滴度降至低滴度甚至阴转,均可诊断为HEV感染。 少数戊型肝炎病人始终不产生HEV IgM、 HEV IgG,两者均阴性不能排除戊型肝炎 HEV RNA:自血液和粪便中检出。,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小三阳: HBsAg(+),抗HBe(+),抗HBc(+) 乙肝携带者:ALT和TBIL正常,乙肝病毒必须包括HBsAg(+), 慢性肝炎:ALT和TBIL异常,乙肝病毒必须包括HBsAg(+), 以上需要报卡(但除外肝硬化),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