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614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冯浩)(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授课教师:杨永明 电话:15570520022,第1章 绪论,1.1机电一体化 1.1.1 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体现了一体化、柔性化及智能化特征。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 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 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 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运用各种现代高新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产品各部分的合理组合,使产品的整体效能最佳。,1.1.2 机电一体化技术构成,要深入进行机电一体化研究及产品开发,就必须掌

2、握有关技术。这些技术包括: 检测与传感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 机械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系统总成技术,1、检测传感技术,作用:感受器官、反馈环节。,研究对象: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即变送器),要求:能快速、精确地获得信息并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中具有高可靠性。,2、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完成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其主要工具是计算机。,3、控制技术,关于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为指导,对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现场调试、可靠运行等。,4、伺服驱动技术,执行元件种类:电动、液压、气压,研究对象: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用来实现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影响系统的结构、重量、体积、刚性、可靠性等。,5、机械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整体最优。其重要内容为接口技术。接口包括电气接口、机械接口、人机接口。,1.1.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1. 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工程师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机械产品和电子技术相结 合,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相对 落后,使得机械与电子的结合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 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计算机技术、

4、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 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 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必然与社会的发展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和系统化发展。,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

5、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2 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巨大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机电一体化产品也能够具备网络功能。,3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

6、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4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RS422,现场总线等等。,1.2 机电一体化系统 1.2.1 系统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框图,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结构,主功能,(,变换,、,传递,、,储存,),计测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人或其它系统,信息,输入,控制,输出,控制,动力,输入,能,量,构,造,功,能,

7、物质,能量,信息,(,新,),物质,能量,信息,(,原,),干,扰,废弃物,输出,输入,输出,1、机械本体,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产品支持机构,实现构造功能。,要求:可靠、小型、美观,2、能源(动力),提供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功能。,要求:效率高、可靠性好,3、检测传感装置(传感器检测),检测产品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实现计测功能。,要求: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4、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与信息处理),处理、运算、决策,实现控制功能。,要求:高可靠性、柔性、智能化,5、执行机构(执行元件),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接收控制信息,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主功能。,要求: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

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个组成要素之间并非彼此无关或者简单拼凑在一起,而是在工作中它们要各司其职,互相补充、互相协调,共同完成规定任务。,1.2.2 机电一体化系统分类及其应用,根据机电集成度,机电一体化和产品可划分为机电融合型、功能附加型和功能替代型三类。 机电融合型产品的主要特征:机与电在更深层次上有机结合。如传真机、复印机、CNC数控机床。 功能附加型产品的主要特征:在原有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使产品功能增加和增强,性能得到提到。如电子秤、数显量具、全自动洗衣机。 功能替代型产品的主要特征:采用微电子技术及装置取代原产品中的机械控制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或主功能,是产品结构简化、性能提高、柔性增强。如电子缝纫机、电子石英钟。,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于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数 控 铣 床,数控车床,焊接机器人,汽车防抱死系统(AB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