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597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新人教版)(广西专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考情搜索 :8年2考:2013、2009崇左以单篇形式考查。(2016可能考查地市:南宁、贵港、梧州),知识梳理,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重点字词 1.西【F】:原意为:西方,在句中意思为:_ 2.乐【F】: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_ 3.伐【F】: _ 4.下【F】:原意为:下面,在句中的意思为: _ _ 5.尤:_ 6.冽:_ 7.卷:_ 8.

2、以:_,向西,以为乐,砍伐,动作行为的处所,向下,往下,名词作状语,表,格外,凉,弯曲,而,二、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12大理) 【答案】隔着竹林,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11孝感,10海南)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3.其:_ 4.犬牙:原意为: 狗的牙齿,在句中的意思为: _ _ 5.其: _ 二、句子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4聊城,13眉山,12德宏州)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指示代词,那,像狗的,牙齿那样,代词,指

3、溪水,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重点字词 1.寥【F】:_ 2.凄:原意为:凄凉,在句中的意思为:_ 3.寒:原意为:寒冷,在句中的意思为:_ 4.以:_ 5.清:_ 6.乃:_,空虚,寂静,使凄凉,使感到寒冷,连词,表示原因,因为,凄清,副词,就,7.而:_ 8.去【F】:_ 二、句子翻译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3锦州) 【答案】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 伤的气息。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红河,11 河南) 【答案】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

4、留,在写下 这篇文章、记录下这件事情后就离开了。,连词,表顺承,离开,第5段:交代同游者。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重点字词 1.隶:_ 2.小生:古义: _,今义: 戏剧中的一种角色,跟着,年轻人,二、文意理解 1.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09崇左) 【答案】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 2.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冽?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09贺州) 【答案】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比喻。,3.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解析其变化原因。(15恩施) 【答

5、案】作者的心情由先前的“心乐之”,到后来的“悄怆幽邃”。变化原因: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西宁) 【答案】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或: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僻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怨愤抑郁的心情。,三、文章中心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

6、木,渲染了凄寒幽怆的气氛,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四、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之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之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备考试题精编,(15钦州)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小石潭记第1、2段。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

7、,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注释】控:连接。磴(dng):山道的石阶。循:顺着、沿着。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山门:寺院。,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下见小潭 自高淙下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能容十许人 C. 心乐之 山之胜盖自此始 D. 佁然不动 然前瞰涧水,【解析】A项前句中“下”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下”;后句中“下”是动词,意思是“流下”。B项“许”都是表约数。C项前句中“之”在这里是代词,代指此句中前面的部分,“隔篁竹,闻水

8、声”;后句中“之”是助词“的”。D项前句中“然”是形容词词尾,指“的样子”;后句中“然”表转折,意思是“但”。 【答案】 B,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卷石/底以出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 【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石底”是句子主语,不能分开,应在其后划分节奏,故A项错误。 【答案】 A,3.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

9、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解析】【乙】文详写的是百丈山上的小涧,并没有详写石磴。 【答案】 B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鱼儿)呆呆的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答案】 (涧边)都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即使在盛夏正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参考译文】【乙】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的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山道的石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边)都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即使在盛夏正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水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的曲折小路而上,就发现一座寺院。寺院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寺院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