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 (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580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因子 (2)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细胞因子 (2)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细胞因子 (2)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细胞因子 (2)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细胞因子 (2)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因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因子 (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复习题:,1. 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 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 B.中和毒素作用 C.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 D.炎症介质作用 E.过敏毒素作用 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 C.激活物相同 D.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E.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一.单项选择题:,3、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脂多糖; C、聚合IgA; D、甘露糖; E、酵母多糖 4、可激活经典途径的复合物分子是( ) A、IgG4与抗原的复合物; B、一个IgG与抗原的复合物; C、一个IgD与抗原的复合物; D、Ig

2、M与抗原的复合物; E、一个sIgA与抗原的复合物 5、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是( ) A、D因子、P因子 B、C3 C5 C、C4,C2 D、C5,C6 E、B因子,C8 6、补体系统激活必须参加的成分是( ) A、C1s C1r B、C4和C2 C、B因子和D因子 D、C3 C5C9 E、D因子和P因子 7、MBL激活途径发生在( ) A、感染刚刚形成; B、抗体产生之后; C、脂多糖的激活 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 E、感染恢复期,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补体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 A、溶解细菌 B、37,30分钟可被灭活 C、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D、都是球蛋白 E、与抗原刺激相

3、关 2、属于补体系统固有成分的是( ) A、C1C9 B、B因子, D因子; C、H因子、I因子 D、DAF MCP HRF E、丝氨酸蛋白酶(MASP) 3、C3是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分原因是( ) A、C3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B、C3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 C、为旁路激活途径的第一个成分 D、它是激活效应扩大的主要因子 E、是3条补体活化途径的汇合点 4、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活化阶段有关的组分是( ) A、C4 C2 ; B、C3 C5 ; C、C1 ; D、C5 C9 ; E、B因子P因子,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CK),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概念: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

4、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1.根据来源:单核因子, 淋巴因子,一.细胞因子的命名,2.按CK的传统命名与功能分类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趋化因子(chemokine),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及特点,1 .产生与分泌特点: * 多细胞来源 * 主要由激活的细胞产生 * 瞬时性:分泌是短暂的自限过程,*

5、通过与相应CK受体结合发挥效应,微量高效。 * 作用方式: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 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 * 多效性: 一种CK多种靶细胞多种生物学作用 * 重叠性: 不同CK同一靶细胞相同或相似效应 * 拮抗性: 一种CK-抑制-另一种CK的某种生物学效应 * 协同性: 一种CK-增强-另一种CK的某种生物学 网络性: 细胞因子间相互诱生,生物活性间相互影响。 具有高效性、局部性、短暂性、网络性的作用特点,2.生物学作用特点:,自分泌 autocrine,内分泌 endocrine,血液循环,远距离作用,旁分泌 paracrine,作用于毗邻细胞,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分泌

6、特点,自分泌 和旁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肥大细胞,胸腺细胞,B,IL-4,多效性,活化、增殖、分化,增殖,增殖,IL-2、 IL-4、 IL-5,IL-4 + IL-5,B细胞,IL-4,IFN-g,拮抗性,重叠性,协同性,均有刺激B细胞增殖的功能,更有效地诱导IgE类别转换,IFN-r 阻断IL-4诱导类别转化的作用,IL-4抑制IFN-r作用,B,B,B,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一)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鉴于陆续发现的多数细胞因子均来源于白细胞,并参与白细胞间的信息交通,故将它们统称为白细胞(间)介素。 目前已证实,白细胞以外的其他某些细

7、胞也可产生IL,但仍沿用此命名。迄今已发现IL-1IL-35。,表1 白细胞介素的特性,白细胞介素 产生细胞 效应 IL-1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T、B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反应 IL-2 活化的T细胞 T、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NK杀伤活性 IL-3 活化的T细胞 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 IL-4 活化的T细胞 T、B细胞的增殖,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 IL-5 活化的T细胞 B细胞的增殖分化 IL-6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促进B细胞分化,参与炎症反应 IL-7 骨髓及胸腺基质细胞 促进前T、前B细胞增殖和T细胞生长 IL-8 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趋化作用 IL

8、-9 活化的T细胞 促进TH细胞的增殖 IL-10 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 抑制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IL-11 骨髓基质细胞 促进B细胞分化 IL-12 B细胞 促进Tc,NK,LAK细胞杀伤功能,(二)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故得名。 根据干扰素的来源、生物学性质及活性,可将其分为IFN-、IFN-和IFN-。 其中,IFN-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 胞 产生, IF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二者又称I型干扰素,主要的生物学活性是抑制病毒复制、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IFN-又称型干扰素,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

9、胞产生。 其生物学活性为: 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多种细胞表达MHC抗原、促进Th1细胞分化、参与炎症反应等。,干扰素类(Interferon, IFNs): 一组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参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的细胞因子。,(三)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TNF-: 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分泌。 诱发炎症反应,还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高浓度TNF-可进入血流,起内分泌激素样作用 可诱发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引起发热等。 TNF -: 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等产

10、生。 在局部发挥免疫效应。,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一类直接导致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并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蛋白质。,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CSF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包括巨噬细胞CSF(macrophage-CSF,M-CSF) 粒细胞CSF(granulocyte-CSF,G-CSF) 巨噬细胞/粒细胞CSF(GM-CSF),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

11、O),(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表3 集落刺激因子的特性,细胞因子 产生细胞 效应 GM-CSF 活化的T细胞(巨噬细胞等) 刺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 G-CSF 纤维母细胞 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及其功能 M-CSF 巨噬细胞 刺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及其功能 SCF 纤维母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等) 刺激髓系、淋巴系等造血祖细胞 EPO 肾细胞 刺激红系造血祖细胞 TPO 肝、肾细胞 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化和成熟,趋化因子(chemokine): 趋化因子的英文命名来源于(chemoattractant cytokine),

12、故又称趋化性细胞因子,乃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 。 该家族成员依据其分子N端半胱氨酸的数目及其间隔,可分为CC、CXC、C、CX3C四个亚家族。 CXC亚家族(如IL-8)主要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 和激活作用,(五)趋化因子(chemokine):,趋化因子(chemokine),一类具有吸引白细胞趋化聚集引起炎症的细胞因子。,CxC型: IL-8(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C型:MCP-1(趋化单核细胞、T细胞、DC) C 型: 淋巴细胞趋化蛋白(lymphotactin)趋化T 、B细胞 Cx3C: neurotactin(对NK,T, B细胞,DC趋化作用),一类具有刺

13、激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六)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TGF-b (转化生长因子) EG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NGF (神经生长因子),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一、细胞因子膜结合型受体(mCKR): 结合CK,促进或抑制细胞活化。 种类: IgSF I型细胞因子受体(造血因子受体家族) 型细胞因子受体(干扰素受体家族) 型细胞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 趋化因子受体家族(CxCR1-4, CCR1-8),二、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 主要由mCKR胞外区被水解脱落产生。 作用:与mCKR竞争

14、结合对应CK,而阻断CK发挥作用。 如:sIL-2、sTNF-、sIL-1R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一)抗细菌作用: IL-1、 IL- 6、 IL- 8、 IL- 12、TNF- (二)抗病毒作用 IFN (三)调节固有性、适应性的免疫反应 IL-2、IL-4、IL-6、IL-12、IL-13、 IL-15 (四)刺激造血 CSF、EPO、TPO (五)促进血管的生成 IL-8,Cytokines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图:Ig转换与细胞因子,第五节 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关的生物制品,第五节 与

15、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相关的生物制品,可溶性TNF: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IL-2: 免疫毒素治疗T细胞淋巴瘤 抗TNF抗体: 治疗肠道自身免疫炎症 抗IL-4抗体: 治疗变态反应性哮喘,附: 细胞因子与临床,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不但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也与许多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 (一)细菌内毒素性休克: (二)淋巴样及髓样肿瘤:,(三)免疫相关性疾病 1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2免疫缺陷病 IL-2或IL-2R链缺陷或基因突变可导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3超敏反应 IL-4、IL-5和IL-6可正向调节IgE的合成或类型转换。 4自身免疫病 IFN-可诱导某些自身组织细胞表达MHC-类抗原,导致自身免疫性损伤。,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细胞因子补充疗法,乃通过补充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疾病,例如应用IFN、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