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579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蜀道难》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蜀道难,诗海探珠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 枫叶落纷纷。,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此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课堂互动探究,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3课 蜀道难,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六、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七、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

3、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八、经典语段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课堂互动探究,本篇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1.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诗

5、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加上神话传说的穿插运用,描绘了蜀道的雄奇峻伟、高耸险恶。“连峰去天不盈尺”、“六龙回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的夸张描写;天梯石栈、太白鸟道、飞瀑鸣雷、枯松倒挂的动人心魄的描绘;豺狼、虎蛇的比喻;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力士劈山等神话传说的运用,都给诗歌增添了神秘奇幻、光怪陆离的色彩和雄健奔放的气势。,2.感情色彩强烈。诗歌开篇使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连串的强烈慨叹,创造了笼罩全诗的感情气氛,先声夺人,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主旋律共三次出现,分别表达了这一感情的爆发、深化和收束,贯穿全诗的这种浪漫主义激情

6、,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艺术感染。,3.诗句参差错落,极富变化。诗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以至十一言句子,使诗歌的节奏缓急相间,且具有明显的散文化色彩。此诗用韵灵活,不但多次换韵,而且有地方不大讲究用韵,有时又连用仄声字,如“历井仰协息”;连用平声字,如“愁空山”。由于诗句和声韵的变化莫测,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对表达诗人激情奔放、淋漓酣畅的感情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文脉探究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提示】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

7、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提示】 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

8、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提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激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

9、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诗中李白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

10、、相得益彰的作用。,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名师点拨】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11、。,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含义? 【名师点拨】 三次分别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一感叹,突出表现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张本。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勾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知能优化演

12、练,美文佳作欣赏,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地独特与纯粹?,“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尚不识月的小李白在哪里呢?在中亚碎叶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那是他的血地。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从李白幼

13、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那是大唐的最西缘。历史记载,他们不得不过着“隐易姓名”的生活。祖先具体犯了什么罪,李白没有说,他的亲朋好友也没有说。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各种记载提及此事时均说“潜还”、“遁还”,看来,对这个家族来说,这又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大动作。这真是一个漂泊者的家族。,李白以上五六代内,即使是平民,也一定出过一些非凡的人物。他的父亲名叫李客,这显然是一个漂泊者才有的名字。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

14、这仅仅是我的猜想。我还进一步推测,李白及亲人之所以对此只字不提,或许可以从中原人特有的心态及儒家文化上予以解说吧。,这个漂泊者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天才相遇。 隋唐之前,正是所谓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近三百年大分裂时代。胡人的铁骑潮水般漫过中原,将中原已显僵硬的版块踏碎,而这些碎块又以柔性之力令铁蹄最终疲软下来。迟至6世纪末7世纪初,五胡全被汉人同化,汉人仇视恐惧异族的心理也在广大地域里消失。涌动着异族新鲜血液的李渊、李世民和广大民众昂然而起,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到来了,唐朝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唐人的心态也是最为健康的。,只有大唐的江

15、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野,就放开了喉咙。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樽酒行)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赏评】 本文介绍了李白的身世以及他成长的历史背景,展示出一位天才诗人是如何从时代的风云变幻里铸炼出奔涌不息的华美诗篇,给盛唐瑰丽壮观的景色再添上雍容开朗的气魄。文章把李白放置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宏大的时代变迁中,突出个人与时代发展的内在关联,从而形象地阐释出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是造就天才诗人的最重要的土壤。这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也是我们理解李白及其思想内涵的关键所在,是千年后李白及其时代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仰慕以求的最好理由。,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