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471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图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备考导航,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升,推动作用,物质财富,社会变革,群众,群众,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1)社会存在,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内容: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

2、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内容: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提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三个”代表的思想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B C D F,(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

3、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提示: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4、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消极的社会意识。,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2)党和政府高度

5、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体现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先进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观点,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实践构成了社会

6、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2)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思想、观念),制度和设施 (政治、法律制度),决定,反作用,所有制关系 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2、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

7、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则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变化,(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性质 经济基础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变化,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

8、的巩固和完善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变革,(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上层建筑是通过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注意,(2011山东)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

9、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C,【2011 浙江文综】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 B C 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 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

10、会中都起普遍作用的规律,马克思发现社会发展规律,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总结概括,区别:(1)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 联系: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表现。,注意: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11、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知识拓展: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及方法论,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

12、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改变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发展不适应的部分,使上层建筑更好地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完善,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阶级社会(对抗性矛盾):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 (非对抗性矛盾) :改革(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

13、会的发展。,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注意】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012高考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参考答案:

1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 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 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

15、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高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出社会精神财富,A、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B、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创

16、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1)党的群众观点,(2)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让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两个重要保证,(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