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471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基本症状,三多一少: 多食 多尿 多饮 消瘦,糖尿病病因学分类,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

2、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

3、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眼的其他病变 糖尿病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白内障、眼底改变,口腔念珠菌病,结核,冠心病,皮肤黄色瘤,肝脏脂肪沉积,体位性高/低血压,慢性肾脏疾病,腹泻,阳痿、阴道炎等,胰岛素性脂肪 萎缩或肥大,夏科关节,脂肪渐进性坏死,神经性溃疡,腱反射消失,骨病,大血管病变,主动脉 冠状动脉 脑动脉

4、肾动脉 肢体外周动脉,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脉直径在100um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 典型改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主要累及: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神经病变,机制 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所致。 病变部位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感觉异常 运动神经受累 自主神经,1期:血流动力学改变 2期:结构改变 3期: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199ug/min 4期:临床肾病 UAER200ug/min;尿白蛋白300mg/24h;尿蛋白0.5g/24h;可有肾功能减退 5期:尿毒症,微血管病

5、变 糖尿病肾病,眼部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1期:微血管瘤 出血 2期:微血管瘤 出血并硬性渗出 3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4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5期:机化物增生 6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 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反映细胞储存颗粒中胰岛素的分泌,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 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反映新合成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等的分泌,时间,0600,1000,1400,1800,22

6、00,0200,0600,800,600,400,200,胰岛素分泌 (pmol/min),正常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模式,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4:777,0,各种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正常,T1DM,T2DM,胰岛素分泌量,时间,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7、,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 2、胰岛素,降糖药分类:,1、促胰岛素分泌药 磺酰脲类: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 餐后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2、非促胰岛素分泌药 双胍类:二甲双胍 葡萄糖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磺酰脲类,磺酰脲类药物作用于胰岛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而促进胰岛素释放。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醋磺己脲,妥拉磺酰脲。其作用弱,维持时间短。 第二代 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其作用较第一代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24h。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第三代 格

8、列美脲 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其作用强,起效快,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 格列美脲(1995年在瑞典首先上市)的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且无抗利尿作用,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与此同时可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且低血糖的发生率很低。 格列美脲还有胰外作用,通过脂肪和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运载体4的转位作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的敏感性。,药理作用,降低正常人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胰腺至少保留30正常功能 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和完全切除胰腺的糖尿病人,或胰岛素分泌能力严重衰竭的糖尿病人无效,临床应用,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患者。 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

9、。因为对于已经没有胰岛素分泌能力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磺脲类药几乎没什么作用。 体重正常或者偏轻的患者。,不良反应,低血糖症。这是磺脲类降糖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副作用。任何一种磺脲类降糖药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作用越强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从降糖的角度来说作用强者是好药,但从引起低血糖的角度来看,它又不那么好了。 体重增加。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糖分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如不注意饮食调节和适当的运动,可能使患者的体重增加。 其他问题。如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头晕、视力模糊、身体平衡功能发生障碍等神经系统反应,但均不常见。,药物相互作

10、用,磺酰脲类药物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与保泰松、水杨酸钠、吲哚美辛、青霉素、双香豆素等会发生血浆蛋白竞争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而引起低血糖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和氯丙嗪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注意事项,适用于II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 一般,用磺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磺脲类的药用在一个人身上,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因为磺脲类的药能够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多了以后,假如血糖本身不太高,它可以引起低血糖,所以开始小量,然后监测血糖,控制要是不理想,慢慢加量,所以这是磺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磺脲类用药一般是在饭前半

11、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不适合于以下情况: 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诺和龙,不能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术期间。,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的种类及应用,目前的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诺和龙) 那格列奈

12、(唐力) KAD-1229: 那格列奈类似物,临床试验阶段 格列奈类的应用 单用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重度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方式,与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优势互补,瑞格列奈,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基本同磺脲类。 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取得良好降糖效果,明显优于二药单用。 单独应用时,低血糖发生较少,且多轻微,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则需注意避免较重低血糖。 此药特点为能快速使胰岛素释放,恢复胰岛素早相分泌,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便于病人就餐时服用。,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

13、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第一口,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4种情况可放心用,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血糖仍未降到满意水平者。 肥胖的高血糖患者。因为这类患者服用这类药物不会使体重进一步增加,而且还有点减低体重的功效,有人甚至认为双胍类降糖药可用于糖耐量损害者及肥胖的治疗。 可以与磺脲类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二酮类和胰岛素合用,加强降糖力度。同时可以加用双胍类降糖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年龄不太大、肝肾功能问题不大,而且没有发生酮症危险的患者。,4大副作用,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

14、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每日150毫克时,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增加。老年人,或者年龄虽然不太大,但心血管、肺、肝、肾有问题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腹泻等,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可能性比二甲双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或是肾功能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中肌酐和尿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

15、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加重酮症酸中毒。降糖灵能促进酮体的生成,所以有酮症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倾向的糖尿病患者不宜用之。,有以下情况者,应禁用双胍类降糖药:,()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消瘦及有黄疸病的人 ()孕期及产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服用双胍类药物后,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 ()有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的糖尿病患者 ()嗜酒及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患者。,-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可逆性地抑制小肠粘膜的-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消化复杂多糖和蔗糖速度,延缓葡萄糖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应用 可单用或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型单用无效) 尤

16、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尚有伏格列波糖(倍欣) 不良反应 体内几乎不吸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胃肠胀气,偶有腹痛、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药理作用 增加脂肪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 增加糖原和脂质合成; 减少肝糖原输出及糖原分解; 增强对肝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保护细胞及改善胰岛素应答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若胰岛素严重缺乏则不能奏效。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改善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不引起低血糖。 可使餐后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原下降。 机制:直接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结合并激活而产生作用。PPAR存在于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该药能增加末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