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2301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反转录病毒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五章 反转录病毒,1、分科: RNA肿瘤病毒亚科:HTLV(1,2,5) 泡沫病毒亚科:尚未发现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毒 慢病毒亚科:HIV,特性: 1、有包膜球状病毒 2、基因组由两个相同的正链RNA组成; 3、病毒含有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4、基因复制通过DNA中间体,并与细胞染色体整合 5、具有编码gag、pol和env基因 6、细胞受体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成熟病毒以芽生方式释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球形,100-120nm 2、核心:两条相同的RNA,核衣壳蛋白质(P7、P9)及三种酶,反转录酶、核糖核酸酶、整合酶 3、病毒衣壳:P17/18,P24/25 4、外膜:脂蛋白、

2、gp120及gp41,生物学性状,1、 长约10Kb,3个结构基因,6个调节基因 基因结构:含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及至少6个调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图30-2)。 2、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爱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 3、抵抗力:HIV对热敏感。5630min灭活,对消毒剂和去污剂亦敏感,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结构基因产物 Gag:编码一个多聚蛋白(Gag蛋白前体) 基质蛋白(P17 衣壳蛋白(P24) 核酸结合蛋白(P9) 富含脯氨酸蛋白(P6) 在前体中:NH2-P17-P24-P

3、9-P6-C00H,生物学性状,POL:编码至少三种功能性酶 Env:基因产物gp120和gp41,生物学性状,HIV复制周期 五个步骤: 1、吸附 2、穿入与脱壳 3、逆转录 4、整合 5、转录,装配,芽生,生物学性状,CD4-gp120复合物与膜上7个跨膜趋化因子协同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与细胞膜融合 单核细胞或郎罕细胞的表面是CCR5受体 易被嗜巨噬细胞病毒所感染;CD4的T细胞表面是CXCR4受体,仅与嗜T细胞病毒所感染;原始的T细胞可同时表达CCR5和CXCR4受体,可被这两种病毒株感染。,生物学性状,在病毒逆转录酶作用下,病毒RNA转录为负链DNA,再由负链DNA为模板合成正链DN

4、A,两者互补结合形成双链前病毒DNA。 前病毒DNA复制,一般没有病毒蛋白合成。但在蛋白酶作用下,可按正常细胞基因表达遗传信息,由DNA转录RNA,进入细胞浆,部分RNA形成mRNA转译各蛋白成分,另一部分RNA被加工、修饰成病毒子代基因组RNA,后装配成核衣壳而释放。,生物学性状,致 病 性与免疫性,传染源: HIV感染者,从其血液、精液、阴道 分泌液、眼泪、乳汁等分离得HIV。 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男性同性恋之间及异性 间的性接触感染。 2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液制品等 3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和哺乳 方式传播。,研究资料表明: 性接触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途径(我国为7.2%)

5、1.同性性接触是男性同性恋者主要传播 途径 2.异性性接触: 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HIV 男传女是女传男的24倍 性病等增加感染的危险性,静脉注射吸毒是我国HIV感染主要途径 (我国高达68%) 母婴传播:非洲高达1540%,发达国家约 为510%,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 病毒受体: 细胞表面的CD4+分子 ; 辅助受体:CXCR4、CCR5 细胞亲嗜性: 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皮肤的 Langerhans细胞、淋巴结的滤泡树突 状细胞、脑小胶质细胞等。,致 病 性与免疫性,HIV感染可分为3个时期: 急性感染期:常在感染后24周开始; 临床潜伏期:可持续10年左右,病人一般无症状,亦可发生

6、AIDS相关综合征; 免疫缺损期:即AIDS期,在病人血浆中能稳定检出较高水平HIV。,致 病 性与免疫性,致 病 性与免疫性,免疫特点:感染早期机体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体内抗体量随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 抗gp120抗体是主要中和抗体,可清除血液中病毒,但gp120常发生变异,使原有抗体失去作用。 病毒攻击的是免疫细胞本身,故细胞免疫受损,不足以清除细胞内的病毒。机体一旦感染HIV,便终生带毒。 尽管产生对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但病毒仍在体内活跃复制,构成长期慢性感染状态。,致 病 性与免疫性,感染初期,血液首先出现病毒血症,可检出HIV和HIVRNA,也能查到P24抗原,

7、含量不低。窗口期后,血中可查出相应抗体,P24、P55、gp160、gp120、gp41、P51等抗体, 不同个体对HIV免疫应答并非一致,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抗体浓度也会不同。,致 病 性与免疫性,Th-1应答主要在无症状感染者中存在,而Th-2主要产生在慢性爱滋病阶段。 CD4细胞大量减少 CD8细胞具有两方面作用 抗HIV的细胞毒活性反应,在无症状感染期表现较高水平,发病后随CD4减少其活性迅速下降或凋亡; CD8抗病毒活性还与其分泌3个趋化因子:RANTES、MIP-1a、MIP-1有关,竞争抑制病毒感染。 另外,分泌CAF可阻断病毒转录(非细胞毒活性)。,致 病 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

8、诊断,抗体检测:测衣壳蛋白P24抗体和gp120抗体 抗原检测:在感染初期或后期测P24抗原 核酸检测:可用RT-PCR等测定HIV核酸 病毒分离:最敏感的分离技术是共培养,即未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与病人单核细胞作混合培养。,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1、类核含RNA基因组,反转录酶,和Gag蛋白,外有包膜 2、主要抗原: 核心抗原:组特异性抗原 包膜抗原:型或亚组特异性抗原 RT抗原:由pol编码三个功能酶。,途径:主要通过输血、注射、性接触等传播,也可经胎盘、产道、哺乳传播; 疾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亦能引起热带下肢痉挛性瘫痪和B细胞淋巴瘤; 免疫:感染后可出现抗体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可杀伤带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但抗体下调病毒抗原的表达,使感染细胞得以生存。,复习思考题 1. 简述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征 2. 试述HIV的复制过程 3. 试述HIV感染人体后的病变过程。 4. 试述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 5. 试解释逆转录病毒、HIV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