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2103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ppt-系统解剖学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髓 spinal cord,解剖学教研室 冉建华,目的要求,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节段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的内部结构(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行径及功能意义)。 熟悉:脊髓小脑束、椎体外系下行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内侧纵束)的行径及功能意义;脊髓的功能及损伤表现。 了解:Rexed分层。,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 Spinal Cord 二、脑 brain 1.脑干 Brain stem 2.小脑 Cerebellum 3.间脑 Diencephalon 4.端脑 Telencephalon,脊 髓,分化较少、功能较低的中枢部分

2、,具有节段性; 与31对脊神经(传入刺激/传出运动信息)相连; 与脑的各部有广泛的联系(借助上下行传导通路); 多数活动受脑的调控,但其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位置:位于椎管内,上于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平L1下缘(新生儿达L3下缘);长约42-45cm; 外形特点: 1.两个膨大(四肢有关) 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2.脊髓圆锥、终丝 3.脊神经(31对:C8, T12, L5, S5,Co1)、马尾 4.六(八)条纵沟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后中间沟(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内部结构,1.中央管(纵贯全长:第

3、四脑室-终池) 2.灰质(H型)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后角(柱):分头、颈和基底,与痛、温、触觉有关; 侧角(柱):中间带之间,与植物神经有关 中央灰质:灰质前、后连合; 3.白质(上行+下行白质纤维) 三个索:前、后与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网状结构(颈部明显);,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 后角:由中间神经元组成,与感觉传入有关。 中间带:T1L3有向外突出的侧角,含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S24节段的中间带含骶副交感核。,灰质:神经元胞体、突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的复合体,脊髓灰质核团与Rexed分层,- 相当于后角头,向上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端延续,是皮肤外感受性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侧支的

4、主要接受区,可发出纤维到节段内和节段间参与多突触反射通路,以及发出上行纤维到更高的平面。,白质,由纤维束组成,按起止点命名。 长上行传导束:将脊神经后根传入的感觉信息上传至脑,不同的感觉信息由不同的上行传导束进行传递。 长下行传导束:将脑不同部位发出的运动指令下传至脊髓。 短固有束:起止点均在脊髓内,完成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反射。,感觉的分类,后根进入脊髓分内、外两部。 内侧部纤维粗,沿后角内侧进入后索,升支组成薄束、楔束,降支进入脊髓灰质,主要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外侧部纤维细,沿后角外侧进入脊髓上升或下降1-2个节段,在胶状质背外侧聚集成背外侧束(Lissauer束),发出侧枝或终支进

5、入后角,主要传导痛温觉、粗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脊髓白质,1.长上行纤维 (感觉传导束) 1)薄束(下半身):T5以下脊神经中枢突薄束核 楔束(上半身): T4以上(含T4 )脊神经中枢突楔束核 功能:传递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后索内排列顺序:由内向外分别为骶、腰、胸、颈。 受损后,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闭眼走路时摇摆不稳,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脊髓白质,1.长上行纤维 (感觉传导束) 2)脊髓小脑后束(了解): 本体感觉经后根内侧纤维同(主)、对侧(次)背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故此束仅见于L2以上节段 3)脊髓小脑前束: 本体感觉经后根内侧纤维腰骶膨大-层外侧部对(主)、同

6、(次)侧上行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功能: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后束传递与个别肌精细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的信息;前束传递与整个肢体运动和姿势有关的信息,脊髓白质,1.长上行纤维(感觉传导束) 4)脊髓丘脑束:脊神经节中枢突经后根外侧部的细纤维在脊髓灰质、-层换元后,经白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侧束;脊神经节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后索内上升1-2个节段,在脊髓灰质、-层换元后,经白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至脑干下部时,前束加入内侧丘系,侧束延续为脊髓丘脑系,二者均止于丘脑。 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功能: 前束:粗触觉、压觉 侧束:痛、温觉,脊髓

7、白质,2.长下行纤维 (运动传导束) 管理骨骼肌的下行纤维分为锥体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锥体外系(源自皮质下中枢) 1)皮质脊髓束(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其他皮质区) 侧束:经延髓交叉,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由内向外排列:颈、胸、腰、骶的纤维。 前束:在前束最内侧下行,经脊髓白质前联合交叉至对侧前角细胞/不交叉;仅存于脊髓中胸部以上; barne外侧束:沿侧束前外侧部下降的不交叉纤维,止于颈髓前角。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接受对侧大脑半球的纤维和少量同侧纤维。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来的纤维,而支配躯干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当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

8、后,出现同侧肢体的肌肉瘫痪,而躯干肌不瘫痪。,2.长下行纤维(运动传导束):锥体外系: 2)红核脊髓束:至上3个颈髓;屈肌运动有关; 3)前庭脊髓束:止于板层;与伸肌运动有关; 4)顶盖脊髓束:止于颈髓,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5)网状脊髓束:与躯干四肢近端肌运动有关; 6)内侧纵束:协调眼与头颈的运动;,脊髓功能,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 反射中枢:受高级中枢调节,但生存反射主要靠脊髓完成,脊髓的反射,单突触反射(节段内反射)和多突触反射(节段间反射) 躯体反射(骨骼肌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 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内脏-躯体反射):如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

9、射、直肠排便反射,脊髓反射,牵张反射(深反射、肌张力反射)维持肌张力,正常情况下要受高级中枢的抑制,失去与高级中枢的联系、调节脊髓休克 屈曲反射:保护性反射 浅反射(脊髓皮肤反射):上、中、下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 病理反射:原始的屈肌反射,受大脑皮质和其他下行传导束抑制,正常时没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如Babinski征 内脏反射:立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脊髓的损伤表现,全横断:脊髓休克,断面以下感觉与运动功能全丧失; 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损伤同侧以下位置觉,震动觉,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损伤平面1-2各节段以下对侧的身体痛温觉丧失; 前角受损:其支配的骨骼肌软瘫(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萎缩,无病理反射),但感觉无异常; 中央灰质受损:可致感觉分离(痛温觉消失、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正常);,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