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827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实验法,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一、实验法的概念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要确认A、B两变量中,A是B的原因(B是由A引起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共变关系,即 A变B也变。如果A变B未变,则不能肯定A是B的原因。 第二,时间顺序,即A在B前变,或与B同时变化。如果B先于A变化,则也不能肯定A是B的原因。 第三,控制原则,必须在排除A之外的一切可能对B发生影响的情况下,才能确定A是B的原因。,记忆配对词组,A组例子 大象-强壮 松鼠-灵巧

2、狗熊-愚蠢 乌龟-长寿 B组例子 猞猁-敏捷 伯劳-凶猛 树獭-迟缓 考拉-可爱,二、实验法的特点 (一)优点 第一,以“假设”为前提 第二,以“控制条件”为关键。 第三,以“揭示因果关系”为主要任务。 第四,以“可重复验证”为研究成果推广运用的必备条件。 (二)局限 许多变量难以操纵和控制 实验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实验离不开研究假设,三、实验法的类型 (一)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 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内或模拟生活环境或在高度控制的实验场地中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 例:视崖实验 现场实验(自然实验): 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尽可能的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

3、量,以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例:定势实验,视崖实验,目的与要求:测查儿童对深度的知觉是先天具有的,还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内容与步骤:把23个月、6个半月14个月的婴儿放在中央板上,让孩子的母亲分别在“浅滩”和“视崖”两边招呼孩子。,材料: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央板和格子形图案的布(两块)。“视觉悬崖设置”: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的一侧玻璃上铺有一块格子形的图案布,这块布与中央板的高度差不多,看起来似乎像个“浅滩”。在中央板的另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格子形的图案布,造成一种像“视崖”的错觉。 实验结果测评标准:婴儿不朝母亲方向爬,而是朝离开母

4、亲的方向爬,或哭叫,表明婴儿有了深度知觉。测婴儿的心率变化,心率减慢,表明婴儿把视崖作为一种好奇的刺激;心率加快,表明婴儿产生害怕情绪。,“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

5、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

6、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情绪实验,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

7、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 “那么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你能猜出这三组数字之间有何关系吗? (每一组数字都

8、一个相同的条件),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

9、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左右脑,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男性是根据右脑和左脑各自不同的分工来使用大脑的;相比之下,女性却可以同时使用左脑和右

10、脑。多数男性方向感天生就比女性强。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逊于女性。,(二)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分: 前实验 准实验 真实验 (三)根据研究层次分: 因素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 (四)根据分配被试的方式 : 单组实验 等组实验 轮组实验,四、教育实验法的功能 发展教育科学理论 探索教育规律 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节 实验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单组实验法 (1或多)对1 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对这一组受试者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其他各种条件保持不变,然后将各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加以测量和比较。 (一)实验程序设计: 程序一:前测实验变量后测 例:集中识字与识字能力提高的研究 程序二

11、:前测实验变量甲后侧1实验变量乙后测2 例: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与识字能力的比较研究,(二)优缺点 优点 (1)简单易行,只要有一个被试组就能进行实验。 (2)由于整个实验都是在一个被试组内完成的,教师、组内气氛、学生家庭条件等因素都是相同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比较一致。 缺点 (1)很难克服“时序效应”,特别是在周期长的实验中。 (2)前一次实验容易对后一次实验产生影响,因为前后两次实验都在同一个被试组进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容易对后一次实验产生影响。 (3)前后两次测验的难度很难保持一致。,二、等组实验法(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 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方面情况都相等的班、组,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素,

12、然后将实验产生的效果加以测量和比较。 (一)实验程序设计: 程序一: 1对(2或2以上) 实验组:前测1实验变量后测1 控制组:前测2无实验变量后侧2 例:经常反馈对学习成绩有无影响的研究 程序二: (2或2以上)对(2或2以上),单轮 实验组1:前测1实验变量甲后侧1 实验组2:前测2实验变量乙后测2 例:甲、乙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比较,(二)优缺点 优点 (1)用等组平衡的方式控制了无关变量。 (2)可以免去某一实验因素对另一实验因素的迁移影响。 (3)两组所用的测验单位(即试题难度)容易相等。 (4)实验周期短。 缺点 组成等组本身并非易事,并且要使实验组与控制组除实验因

13、子外的其他因子全部相同,在实际中很难做到。,三、轮组实验法(多轮实验) 是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受试者同时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素,经过第一期实验后,测量各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第二期实验时,将实验因素对调,经过与第一期实验相同的时间,再测量各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然后将两次实验因素产生的总效果进行比较,说明实验的结果。 (一)实验程序 (2或2以上)对(2或2以上),多轮 第一轮: 实验组1:前测实验变量甲后侧(实验效果甲1) 实验组2:前测实验变量乙后测(实验效果乙1) 第二轮: 实验组1:前测实验变量乙后侧(实验效果乙2) 实验组2:前测实验变量甲后测(实验效果甲2) 例:甲、乙教学方法对学生

14、自学能力培养的影响,(三)优缺点 优点 (1)不需要设立等组,弥补了等组实验中难以配置等组的不足 (2)可以减少无关混杂因子的干扰 (3)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增加 缺点 (1)实验周期长 (2)要准备两种教学内容,并且要使它们在性质与难度上大致相当,往往很难做到 (3)准备两套难度相同的试题,较难做到,案例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实验研究,1实验时间:2006年9月-2007年7月。 2实验对象: 从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中选择了教龄二年、三年、五年、六年、八年、十年不等的青年幼儿教师六位,她们都属于幼儿园的培养对象。 3实验方法:单组实验。 将优秀幼儿教师与实验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实验幼

15、儿教师在教育行为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传授知识的问题、如何爱孩子的问题、如何组织调控的问题及信息反馈的问题等。据此,各位实验幼儿教师制订改进方案。,物质奖励与学习兴趣的关系研究,雷珀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实验组:他对第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你们画得好,老师就给你们奖品”;对第二组的孩子说:“我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具体的点评。 三个星期后,雷珀发现,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喜欢绘画。后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作过多次论证,结果都

16、是相同的。,中学生目标设置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假设: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进行了目标设置与未进行目标设置对中学生的影响具有一致性,明确目标的成绩明显好于不明确目标的成绩。 取样:选取两个自然班,将每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30名,注意男女人数相等。 处理: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行了目标设置的任务及对应题目呈现给实验组中学生,要求他们上机答题。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未进行目标设置的任务及对应题目呈现给控制组的中学生,要求他们上机答题。 实验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采用的控制方法: (1)随机指派形成被试组:实验组、控制组的识别图形、推理认知能力进行初始状态前测,以保持两组均衡。 (2)计算机呈现的刺激内容相同。 (3)控制性别差异。 (4)优、差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始进行任务。 (5)采用同样的后测。,第三节 实验法的程序,一、选择课题、提出假设 选择课题:第一步 提出假设:成功的一半 二、制定计划(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