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755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案含设计理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3 学与问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规范书写,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日星月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不懈探求”等词语的意思。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明确说理性文章的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3.抓住首尾段中的两个比喻句,依托哥白尼和沈括的典型事例,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4.学生在搜集、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中得到启示,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凭借

2、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正确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文中名人的典型事例及学生搜集的名人故事或名言,领悟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在阅读教学方面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两个要求,在目标2、3中得到了落实,而目标1则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而目标4则是在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实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分段轮读课文,

3、默写生字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大声读、浏览、默读等方式,结合说理性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了解说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标划批注、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借助拓展练笔,进一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促使学生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

4、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 故事导入: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二一无所获吗?假如你是你一位智者,你会给这位只知道学的老二指点迷津吗?今天咱就来学习23课学与问。2.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词语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能否读正确。 钥匙 沈括 日新月异 不懈探求 翱翔 强健 瞬息

5、万变 相辅相成(1)指名读正确,纠正发音不准的,“钥匙”中的“匙”读轻声;“瞬”读“shn”。(2)指导书写,提醒学生左右结构的生字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重点指导写好“沈”字的最后一笔。(3)指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整体感知,认识文体结构。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指导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简要概括课文内容。2.思考课文的结构与学过的哪些课文相同? 结合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这篇课文属于说理性文章。3. 默读思考,按照“提出观点、举例说明观点、总结明确观点”把课文分作三部分。(学生自学

6、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说理文的结构,感悟第1自然段是提出观点;2、3、4自然段是举例论证,5自然段是总结观点。)4.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 (1)默读课文,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齐读,你读出了什么?(3)认识首尾呼应 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结论。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4)质疑: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 -举事例:哥白尼

7、和沈括的事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初知课文大意,在理解各段意思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说理性文章的结构,感知首尾呼应的重要性,把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落实到实处。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抓住比喻句,突破“学”与“问”的关系1、学和问有着怎样的关系?结合课文的事例谈谈认识,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交流:-比喻句:抓住“金钥匙”和“铺路石”感知“问”的重要性;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初感“学”与“问”的

8、联系。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相辅相成2、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给你讲的那个故事吗?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3. 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列举具体的事例。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例如: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9、为落实这一实施建议,我抓住比喻句和结论理解学与问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本课的重点。回归故事,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初学课文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积累名人名言,用名人名言阐明观点能深化学生对说理性文章写法的理解。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学与问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为了让别人也信服自己的观点,作者是如何利用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呢?环节

10、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自主感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思考:从哥白尼的事例、沈括的事例中你领悟到什么?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理解。(六)走进哥白尼的故事,感受“好问”的重要性【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重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哥白尼的勤学好问,沈括的善于观察思考,明白只有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感知说理性文章围绕观点选择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看法的表达方法。1. (课件出示哥白尼图片)介绍哥白尼的成就,简单讲解他创立的”日心说”。2.引导学生

11、思考:为什么哥白尼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好问)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3.交流预设:(1)学生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省略号) (2)从经常 缠着这两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经常”说明小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字我们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3)指导朗读-谁愿意当小哥白尼,带着缠着的语气读这几句话?(4)同学们注意到省略号了吗?省略了什么?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师引导学法: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

12、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比喻句:理解“金钥匙”和“铺路石”,感知“问”的重要性。5.知识迁移训练照例子,仿写句子。例句:“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是 的金钥匙,是 的铺路石。“学”是 的 ,是 的 。6.师小结:哥白尼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学好问。可见,问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课文说的,引读两个论点。(七)走进沈括的故事,感悟“观察思考”的重要性过渡:从哥白尼的事例上,我们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1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1. 出示:大林寺桃花这是白居易的诗,谁来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2. 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吗?沈括满意妈妈的答案吗?沈括是怎样获取最准确答案的?从“仍然”一词中你感悟到什么?3.你从中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4.你还能举出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名人例子吗? (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默读第3段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结合语境,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意思。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

14、“能者为师”)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齐读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天资聪明,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 5. 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