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717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赤峰学院常海燕毕业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09级 学习地点(函授站) 赤峰学院 学生姓名 常海燕 指导教师 孙玉恩 完成日期 2011年11月 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摘要:修辞造词法是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一种,是指修辞方法介入造词过程,组织语素从无到有地造出新词语的一种方法。修辞方法不只是指修辞格,而是一种广义的修辞手。我们身边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在使用和交流的过程中,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化发展,特对出现的新词语构词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汉字修辞和修辞格两个方面来考察修辞手法

2、在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中的作用。关键词:新词语 造词法 修辞手法【abstract】works about new words studying from the layer of the meanings of new words .But the articles that studied new words from rhetorical manners seldom appear. The studying layers of my article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words. Second, the

3、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new words from rhetorical manner. Third the situation of new words from figural, borrowing manners. Forth the situation of new words from other rhetorical manners, and so on.【key words】rhetorical new word trope borrowing目 录摘要2正文4一、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的研究意义4二、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5(一)、仿拟构

4、成新词的特点及趋势5(二)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6三、修辞方式造词法的概念及组成部分7(一)仿拟造词法81、语义仿9(1)、对义相仿9(2)、反义相仿9(3)、类义相仿92、格式仿9(1)、仿前式9(2)、仿后式10(3)、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10(4)、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103、单纯式和兼用式仿拟10(1)、仿拟兼简缩10(2)、仿拟兼夸张10(3)、仿拟兼谐音10(二)借代造词法111、以专称代指通称112、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113、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11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115、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1

5、16、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12(三)比喻造词法12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122、以喻体代指本体123、以喻体作中心词134、新词语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13(四)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14四、结论15注释15参考文献15浅谈新词语修辞方式构词法一、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的研究意义汉语中一部分词语是用修辞方法创造的。所谓修辞方法造词是指修辞方法介入造词过程。具体来说,修辞方法造词经历了“修辞格造词说”到“修辞转化说”的过程。李如龙的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一文在修辞造词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了“修辞转化说”。他认为利用修辞方法造词不限于辞格,而是属于广义的修辞。他把汉语衍生的方式概括为4种:音

6、义相生、语素合成、语法类推、修辞转化。其中修辞转化,是指经过修辞加工的多音节或作为词用的固定词组。无论词义还是词形都经过适当的修饰。苏向红则从语音、语义、文字等方面考察修辞方法在汉语新造词语中的作用。有些不计其数的新事物、新现象,要为其命名,就必须有丰富的造词方法。所谓“造词”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创造出新词,是新词从无到有的创制。“造词法”也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即给新事物命名的方法。它着重考察词语创造时所运用的手段,即运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方法来创制新词。新词语的出现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能够通过这些词语进行社会生活观察。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国外文化蜂拥而至。国内外文化相互碰撞、交

7、融,产生了一些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往往是通过借代、比喻和仿造的方式而形成。例如:白银书、压洲、睡眠博客、海绵路、电话门、骸骼门、学术超男等。从构词方式来看,词汇构造原则和方法是十分多样而丰富的。同时,新造词语的语族化、专业化词语的普泛化、网络用语的通用化等构词方式更是使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词汇明显地表现出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流行性和庞杂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大众传播媒介和渠道不断增多、言论出版自由得到保障、社会观念普遍开放,大众文化成为日益崛起的文化景观,成为具有最为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心理和取向,并呈现前所未有的普及浪潮及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的基础上,表现会

8、日益明显。另外,我们对于新词语的考察,不应该过多地去考究一个新词语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词语本身的构造方式及其所表征的社会文化。因为新词语本身具有其生命历程,正如解构语言观所认为的语言是人类生命的运动,它的出生具有独创性,它既必须经过生产的阵痛,又有不知结果如何的危险。二、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一、仿拟构成新词的特点及趋势首先,仿拟型新词语具有对应性。仿拟性新词语与原型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仿拟型新词语中以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构成的语义仿新词语是对应性的突出体现。其次,仿拟型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表扬倾向,如“新秀”;有的带有嘲讽、戏谑的色彩,如 “家

9、庭妇男”等;有的则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如“以权谋私”。再者,仿拟型新词语体现了仿拟构词手段的丰富性。从这类词语的构成方式看,仿拟词与原型词之间,涉及音、形、义三个方面。就拿“语义仿”来说吧,语义上的“类义”、“反义”都可以作为联想的线索,这就使仿拟构词具有丰富的手段,构成新词的能力也较强。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将何去何从呢?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丰富和扩大。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新词生成中仿拟现象的出现,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心理的

10、反映,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它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二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由修辞而逐渐凝固成新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中固有的现象。例如:古汉语中“须眉”代指男子;“裙钗”“巾帼”代指妇女;以“杜康”代指酒;这类词语比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词语,存在着一种趋新求雅和系列化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追求形象鲜明、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由修辞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更是引人注目,无论在“表情”还是在“达意”上,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例如文革时期,人被丑化、异化,灵魂和肉体被肆意糟踏、蹂躏,反映在语言上,那就是在词语里“牛鬼蛇神”

11、“臭老九”等等。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因而被用来做借体或喻体的多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事物如:“中关村”、“硅谷”、“短平快”、“气候”等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当今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广大群众视角中心的重要转移。其次,这类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词语意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缺少清晰的界限,由比喻和借代凝固形成的新词语,其意义普遍存在相当模糊性。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表达方式,大多只有模糊概念,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科学上界定严格的意义范畴。如“龙头项目”等会因地因时而异,其概念外延没有确定标准。“热”本指一定的温度,与“社会现象”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

12、事,把它们混为一谈,词义更模糊了。再次,修辞用词往往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这类词语所要表达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属临时性或短期性的社会事物、现象。如:“XX热”、“ XX风”只不过时髦一阵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使“X星”、“ XX精神”等也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词语能风行一阵,当事过境迁也就烟消云散了。比喻和借代形成的新词语的发展趋势:由比喻和借代构成的词语中,不少词语词义带有相当的模糊性,表达上也可能用其他方式代替,流传使用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们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这类词语多用于口语,也就不大容易进入正式公文、科学论文等文体。另外,这类词语有不少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个人成分占很大作用。这样,也使这类词语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影响。这类词语总体上说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只有少部分词语能进入一般词语,保持较长期的稳定性。三、修辞方式造词法的概念及组成部分词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吸收外来词,二是构造新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