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课件-(8)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682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课件-(8)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心理学基础课件-(8)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心理学基础课件-(8)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心理学基础课件-(8)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心理学基础课件-(8)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课件-(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课件-(8)(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公共课教材,心理学 (第二版),蔡笑岳 主 编 王庆芳 陈丁堂 陈保平 副主编,第6讲 学生群体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学习目标,了解与掌握学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了解与掌握班级管理中的群体心理特征 了解与掌握班级中师生关系的协调方法,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一、学生群体心理的概念,(一)群体、学生群体与群体心理 群体(group)是指人们基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一、学生群体心理的概念(续),判断群体的标准: 一是看它是否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并以此进行共同活动;

2、二是看它是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其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中; 三是看其是否具有自己的规范与心理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学生群体心理的概念(续),群体心理(group mind)是指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现象。,一、学生群体心理的概念(续),(二)研究学生群体心理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 2、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 3、有助于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二、学生群体的类型,(一)大型学生群体与小型学生群体 一般认为,3-40人为小型群体,3-40人以上为大型群体。 也有的学者认为,凡是群体成员间有直接的个人接触和联系的群体,称为小型群体。,二、学生群体的类型(续),(二)松散学生群体,联合式学

3、生群体和学生集体 所谓松散学生群体是指学生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关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意义的共同认识,彼此之间心理距离较远的学生群体。 所谓联合式学生群体就是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标或共同的活动计划,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定的相互了解,共同的活动较多,但成员之间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松散性,故而不能很好完成任务,尤其不能完成艰巨任务的学生群体。 学生集体是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纪律与规范,群体内形成了较高的共同的信仰体系和为实现集体目标争作贡献的自觉性。,二、学生群体的类型(续),(三)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是根据行政管理机构正式文

4、件规定和学校管理惯例成立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则是学生依照各自的好恶等自发形成的群体,它没有确定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与名称。,二、学生群体的类型(续),(四)假设学生群体和实际学生群体 假设学生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的群体,又叫统计群体。 实际学生群体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成员间有直接和间接实际联系的学生群体。,二、学生群体的类型(续),(五)面对面学生群体和虚拟学生群体 以直接接触为联系方式的学生群体称为面对面学生群体。 虚拟学生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分布于不同的物理位置,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跨越学校甚至国家界限,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沟

5、通的一种学生群体。,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一)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的概念 1、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 所谓社会促进作用是指有他人在场或许多人在一起从事同样活动时,可以提高个人活动(工作、学习)的效率,出现增量或增质。,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如果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完成某任务,不如一个人单独从事某项活动的效果好,即出现减量或减质,这种现象叫社会懈怠作用。,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产生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的条件 一是与活动任务的难易程度有关。 二是与能否表现个体优势行为有关。,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如何避免社会懈怠作用的发生呢?

6、 群体按个体努力程度给予报酬; 感到任务艰巨个人有责任多作贡献。,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二)从众 、从众的概念 从众(conformity)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Asch的线段判断研究,被试的任务是从左边的三个线段中找出一条与右边的靶线段长度相同的线段. 单独判断时,正确率可以高达99% 。但当有4或5个人先给出错误答案时,有37%的时候人们给出了错误答案。,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2、从众产生的原因 ()群体的内聚力程度 若班级内聚力很强,个体对群体存在很强的依恋性,就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反之,就较少有

7、从众行为。,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较高者难从众,地位较低者易从众。 一般说来,新进入群体的成员大多都有从众的表现。,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个体需求和个性特征 个体有与大家保持一致的需求, 有取得其他人好感的需求, 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现状的需求, 有不愿承受群体压力的需求, 个体独立性不强, 缺乏自信或智商较低等等,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4)群体的规模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群体的规模越大,引起的从众率也越高。,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5)刺激物的性质 人们更容易对模棱两可的刺激物的判断作出

8、从众反映。 当然,从众行为的产生还有其他原因,如社会风气,对个人利益的考虑,班集体的心理氛围,等等。,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3、从众行为与教育 (1)在保证学生群体规范正确的前提下,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个体从众,因为正确的群体规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在发现学生群体压力不妥的情况下,要支持学生个人的正确意见而防止从众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千方百计解除这种不妥的群体压力。 (3)在个人意见不同又不从众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和时限内保留个人意见,要精心呵护、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造成敢于发表意见的气氛,避免因从众而失去发表个人有价值意见的机会。,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

9、响(续),(三)服从 1、服从的概念 服从是按组织要求、群体规范或其他人意志行事的社会心理现象。,Milgram 的服从实验,40名用登广告的办法招募来的自愿被试被安排成为“教师”,以电击方式来惩罚“学生”(实验助手)。 电压从15 V到450 V不等 Milgram想知道,面对学生的痛苦反应,被试会在电压高到什么程度时选择拒绝服从实验者。,Milgram 的服从实验结果,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2、服从产生的原因 一是合法权力。 这是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二是责任转移。 这是指人们在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伤害后果时,由于是

10、服从上级或权威的指挥,自己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因而,人们要多的是关心如何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服从上级或权威。,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其他影响服从的因素 (1)权威人物的权威性 (2)权威人物与服从者的空间关系 (3)他人支持与服从 (4)服从者的个性特点,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3、服从与教育 (1)提高学生对服从社会和学校规范的道德认识水平。 (2)要提倡自觉的服从,反对盲从 (3)适度运用奖励、惩罚和威胁 (4)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四)去个性化现象 1、“去个性化”的概念 “去个性化”指的是个体在群

11、体影响下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产生一些与群体一致的行为。,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Zimbardo (1970) 让4位年轻女士组成一组,对陌生人施加电击。 被试被分为易辨识组和不易辨识组,结果是不易辨识组施加的电击数量是其他人的两倍。,去个体化条件下人们的攻击行为明显增加 Zimbardo (1970),去个体化组,普通可辨组,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2、“去个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匿名因素 (2)责任分散因素 (3)自我意识因素,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五)个体社会化 1、个体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

12、学习社会经验即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一定社会成员的过程。,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续),2、学生群体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心理功能 (1)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 (2)促进个性的发展 (3)获得未来社会生活素养,第二节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一、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个体或群体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与状态。,一、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续),(一)班级群体目标的内容 一是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班具体条件所制定的目标系统。 二是为满足本班学生需要而制订的有特色的目标。,一、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续),(二)群体目标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交往、共同活

13、动和一致的目标是群体形式的基本条件”。 教育实践也证明,群体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和教育作用。 群体目标虽然对个体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然而运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一、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续),(三)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调适 必须注意目标的方向性与合理性,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要科学组织班级群体目标制订的过程。,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续),群体规范是指由群体所确定的、群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或行为准则。 它是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形成的。 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赋予个体行为和外界事物以一定的意义。 当群体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心理尺度和自觉行动的

14、标准时,实际上就完成了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续),(一)班级群体规范的内容 1、正式规定的集体规范 一是国家颁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制度。二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布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三是结合班级实际而拟定的具有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 2、非正式的群体规范 非正式规定的群体规范是自发形成的,它无明文规定,通过舆论、时尚、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等发挥约束作用,它是群体成员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续),(二)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 维系和巩固群体的纽带作用和支柱作用; 统一认识的标准化作用; 约束引导成员行为的指向作用; 促进学生社

15、会化与人格成熟的教育作用。同时,它还具有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的保护作用。,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续),2、消极作用 (1)压抑作用 (2)惰性作用 (3)离心作用,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他特殊!,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续),(三)维护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的统一 一定的自由度是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 1、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合理需求是维护群体规范与个体充分自由统一的基础。 2、盯住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创造 3、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4、努力消除正式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差距,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一)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1、以共同的心

16、理需要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2、规模小,人数少 3、有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续),(二)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作用 1、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作用不同 非正式学生群体所产生的作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续),2、从对成员的心理影响和行为影响上看,非正式学生群体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成员在正式学生群体中难以满足的一些心理需要; 在非正式学生群体中成员能得到更多的更及时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 能对成员产生规范作用。,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续),消极作用 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偏激、冲动和极端,进而对班集体、学校的正常活动造成损害; 若一个班级内有若干个高凝聚力的非正式学生群体,其目标与利益和正式学生群体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局面; 少数“后进型”非正式学生群体有可能会相互感染、强化,对群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发展成为对学校对社会具有破坏性的犯罪团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