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440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国学之法:象思维,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 国学心理老师:慧鑫居士,一、研究传统文化本源的方法 象思维概观,据文献记载,我国古有三皇五帝,太昊伏羲为三皇之首,是华夏始祖。自宋流传至今的启蒙读本三字经说:“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在上世”。尚书记载的三皇是指:伏羲、神农和皇帝。三皇在先,下接五帝,是在商朝以前出现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后是夏、商、周三代。最富于原创的、形象化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表述,是伏羲氏始创八卦的独特背景,它代表着国学思维的源头活水。 用直觉的内在感悟来思维(即象思维)是研究国学的本源方法。,二、汉字的象形性根基,左脑主管理性分析 右脑主管感性整合 英文启动左脑

2、汉字启动双脑 汉字有利于创新、开发潜能 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中国的!,文字的渊源,象形字体文化,象形字体文化,三、象思维的类比性,1. 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含义 2. 取象比类 3. “天、地、人、万物”之间的类比 人与物的类比,如观物比德、援物比类 4. 类比与类推(合理外推),1.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含义,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2.取象比类,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并按照特定时期汉民族的心理、观念与认识水平对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分。

3、取象比类:指的是将杂乱无章的事物分门别类,用以比较某种结构、规律和秩序,以此了解这些事物间的关系。这里的“象”指的是元素、指代的事物及其特征;“比”是比照、对比的意思。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易系辞传上 “治众如治寡” 孙子兵法。势篇,3“天、地、人、万物”之间的类比,古代汉民族的类比思维,常见的主要是在“天象”、“地法”、“人事”之间作类比。 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就内在属性而言,比如“观天象知人事”的事例 。 可见“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体现系统整体思维的。,“观物比德”,即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

4、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可知“水”是类比智者“动”、“乐”之德的,“山”是类比仁者“静”、“寿”之德的。“寿”不是“长寿”,而是指“山”可用于耕畴,为万物为民众提供衣食之源,表明山有“正德、利用、厚生”的“生生”之“德”。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是用“风”类比君子之德。,“援物比类”,黄帝内经以“援物比类”的思维方法,研究了人的生理、病理、疗理等医学问题。它将人的生理器官与各类职官类比,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肺者,相傅之官”,“脾胃者,仓禀之官”,“大肠者,传

5、道之官”。它从国家各类职官的特点和职能,推导出人的心、肺、脾、胃、大肠的各自特点和职能。,4合理外推,类比已含有类推,可以发展出类推,因而类比思维中包含了类推。例如孟子告子上中“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就是在作类推。可以看出,类推是把两个以上有联系的类比排列出来,按照意义发展的顺序逐层往下推导。 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述了治政应经历的几个阶段:修养个人道德,和谐家庭人伦,治理国家政事,安定百姓与治平天下。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就告诉我们,修、齐、治、平四个阶段之间存在着本末始终的关系,因而可“

6、以修身为本”,逐层往下类推。,类比、类推、的象思维方式对需要丰富想象力、联想力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十分有益的,它能够激发起丰富的想象、联想,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 古人创造了模仿动物活动的养生体育,如“五禽戏”“、八段锦”“、鹤翔桩”“、大雁功”等等。太极拳,则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人格化演绎。拳法中的“棚、捋、挤、按、采、捩、肘、靠”即“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八卦的外化;步法上的“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潜移。 如长拳十二型、太极拳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等,都使人通过联想产生美妙的意境。 一些动作名称 体现了美的诗情画意。如“白鹤亮翅”“、海底捞月”

7、“、手挥琵琶”。,象思维模式的现实应用,四、国学自主创新之道会通以超胜,国学象思维 右脑(感觉) 灵性 悟性 体验 形象 空间 直觉 主观整体地感受 为什么 潜意识,西方概念思维 左脑(思考) 分析 理性 实验 抽象 语言 理智 客观逐一地分析 是什么 意识,位置 特征 分工 判断 方法 对象 表述,会通不是一方吃掉或者取代另一方,二是促使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精神境界有机地连接起来!,结论:,中国人拥有西方人所不具备的思维结构优势 “象思维”作为动态整体直观的悟性思维,比理性逻辑思维更为本原 “象思维”是人类最本原的思维,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又是富于原创性的思维 回归原创性的思维,我们才会本

8、真地体认到心性,国学五步塑心教育体系,象思维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归纳为: 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万事万物之根本一个“和”字。 李大钊先生有言:东方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东西文明根本之异同),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上应天理的“和” 天理即天道,是宇宙的法则,也就是自然规律。我们说“和”是“上应天理”的,就是说宇宙法则就是和谐的。 宇宙天体和谐运行和演化 地球提供诸多生存条件供人类繁衍 可以说,没有“和”,就没有宇宙的运行与演化;没有“和”,就没有地球的生态和生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下合人伦”的“和” 人伦即伦理道德。而伦

9、理道德的根本,就是建立在相互关切基础之上的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事实证明,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个家庭,凡是兴旺发达的,都是由于其成员紧密团结、协同努力所致。 可以说,没有“和”,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没有民族的兴旺发达,就没有群体的团结友爱,就没有家庭的和睦吉祥,也没有个人的福寿安康。,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贯穿万事万物之根本”的“和” 万事即世间种种事业。万物即自然界种种生物。 若想成就一项美好的事业,就离不开同心同德。放眼自然,皆为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一颗参天大树,离不开深厚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充沛的雨水、流通的空气 可以说,没有“和”,就没有事业的成功,就

10、没有动物的健壮,就没有植物的繁茂。,小结:,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儒家的“仁礼”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 其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构成了正圆。它告诉我们,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这就是“太极和谐原理”。,从这个“太极和谐原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哲和,则哲理圆融;医和,则医道入神; 文和,则文风俊雅;武和,则武德

11、纯正; 农和,则农耕适宜;商和,则商誉隆盛; 人和,则相濡以沫;事和,则相辅相成; 声和,则悦耳动听;色和,则赏心悦目; 身和,则气血通畅;心和,则怡乐安康,二、西方文化的特质,西方文化的特质: 在于一个“争”。对于这种“争”的哲学,其利弊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获显利而伏隐患,得近利而播远忧。 正是由于这种“显利”和“近利”的驱动,包含“争”的特质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于世。经过三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年所埋伏的“隐患”渐渐显化为“明患”,历年所播下的“远忧”渐渐紧逼为“近忧”,才造成目前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以致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思考:,1、传统=遥远? 2、新的=好的? 3

12、、中国的?西方的?,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爱人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思想在人与人乃至于国与国之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发展和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这种思想对于当今国际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了一定的批判效果。 孔子教学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对于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等消极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反对作用。,孔子的思想在千年之后仍获得人民的推崇!,对个人而言 中国人曾经把传统信仰打得支离破碎,依靠国家力量维持个人与群体的协调。当国家的力量对我们的内心影响越来越

13、小时,我们的内心便会无从寄托,且无所敬畏。无所寄托我们便无所适从,茫然浮躁;而无所敬畏便容易道德沦丧,胡作非为。目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恶性事件主要也在这两个方面。 所以,我们应该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人生,建设好个体,从而建设好我们的民族。,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对社会而言 国学大师钱穆一辈子研究国学,临终前悟出一个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用现代语言翻译就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他的女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一生致力于科学,近年则聚焦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父女两人,一个从传统文化入手,一个从科学技术出发,殊途同归。 这说明我国国学里有许多方法

14、论上的东西可以古为今用。,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二),对国家而言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背 景的变化,学术界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完全否定抛弃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也会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正确的态度应是:立足国情,辨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既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未来,从而建构起中国现代民族文化。,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三),对世界而言 要想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就必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和”的精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无可比拟的巨大价值所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将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从而造福于整个人类。,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四),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 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 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