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322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发展(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发展(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发展(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发展(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教育学)(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21,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4/21,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人格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2019/4/21,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2019/4/21,科学的心理发展观 1、毕生发展观: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各个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 2、全面发展观: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社会性发展相互依存和影响;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发展的结果。 3、动态发展观:心理发展是在主客体相 互作用的过

2、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交替 发生而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的过程。,2019/4/21,二、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发展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生理成熟和教育的结果(系统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关键期A 心理发展的互补性和关联性 心理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019/4/21,印刻现象洛伦兹的研究,2019/4/21,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A 社会文化因素A 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 学校因素 PS:影响个体发展的两个因素 遗传因素PK社会因素,2019/4/21,2019/4/21,2019/4/21,2019/4/21,美国心理学家布

3、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1979,1998)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theory of social ecosystems)认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也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因此,要研究个体的发展就必须考察个体不同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2019/4/21,一、认知发展的实质,构成认知加工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 构成认知加工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关系逐渐趋于协调,2019/4/21,二、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A,2019/4

4、/21,1.认知发展基本过程: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应和平衡。,(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019/4/21,同化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5、。 平衡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2019/4/21,皮亚杰认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皮亚杰认为影响这一心理发展过程的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

6、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2019/4/21,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两岁)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一种图形的知识,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2.认知发展的阶段,2019/4/21,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但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知觉思支配。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超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2)前运算阶段(2-7岁左右),

7、2019/4/21,这一阶段儿童具有运算的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变化大小。,3)具体运算阶段(约7-12岁),2019/4/21,儿童开始不再依赖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4)形式运演阶段(12岁至成年),2019/4/21,1、两种心理机能,2019/4/21,2、心理发展的实质,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转化的四个表现: 心理

8、活动的随意性增强;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不断提高;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2019/4/21,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2019/4/21,4、最近发展区,2019/4/21,三、认知发展的教育启示,教育应按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开发智力潜能,关注高级心理机

9、能的发展 强调实践活动和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儿童在实际活动中学习 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有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019/4/21,一、人格发展的实质,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人格特征或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过程,2019/4/21,二、人格发展的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1、婴儿期(出生到1岁):信赖感对不信赖感(信任感) 2、幼儿期(1岁3岁):自主感对怀疑、羞愧感(信心) 3、学前期(3岁6岁):独立感对内疚感(自主性) 4、学龄期(6岁12岁):事业感对自卑感(勤奋感) 5、青少年期(12岁20岁):自我同一对

10、角色混乱感(自我同一性) 6、成年早期(20岁4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爱) 7、成年中期(40岁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关心) 8、成年晚期(60岁以上):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智慧),2019/4/21,三、人格发展的教育启示,强调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 依据个体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2019/4/21,一、社会性发展的内涵,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适应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特性。,20

11、19/4/21,2019/4/21,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安慰、分享、合作等 艾森伯格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2019/4/21,艾森伯格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2019/4/21,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移情、文化、榜样 亲社会行为的习得途径 移情反应的条件化 直接训练 观察学习,2019/4/21,三、攻击行为的发展与教育,攻击行为的含义 攻击行为是一种经常有意地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是在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2019/4/21,攻击行为的分类及发展,2019/4/21,改变攻击行为的方法 消退法、 暂时隔离法、 榜样示

12、范法、 角色扮演法,2019/4/21,四、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同伴关系及其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个体间的,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有利于个体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发展; 同伴可以满足个体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同伴交往为个体提供学习的机会; 同伴是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的来源。,2019/4/21,友谊发展,影响友谊发展的 因素: 相互接近 同情挚爱 尊敬共鸣 集体合作,2019/4/21,促进同伴关系发展的方法 让儿童学习有关交往的新知识和新原则 帮助儿童将这些新知识和新原则转化成可操作的特殊技能 在同伴交往中树立新的目标 促使儿童将已获得的行为保持在大脑中 创设情境,使他们的交往获得成功,以此增强与同伴交往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