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060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件第五章(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教育制度,本章主要内容: 一、教育制度概述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的词源 汉语中,对“制度”的解释有两种意思: 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 一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一是system,另一个是institution。 system有“系统”、“体系”、“制度”、“体制”等含义。 institution有“建立”、“制定” 、“设立” 、“制度”、“惯例”、“风俗”以及“公共机构”等含义。,英语中,表示“制度”的

2、词有两个:,因此,无论是从汉语还是从英语来看,“制度”一词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 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一个机构或组织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系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套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运行和协调规则。,概念: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 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受社会制度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

3、政策的要求。,3、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三、制度化教育的形成,从形式上看,人类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形式化教育。当时,教育没有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而是与人们生产活动、宗教活动、消闲活动浑然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 即使是在人类的学校已经形成一个高度复杂

4、网络的今天,非形式化教育也仍然存在,只是它在个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了。,当社会经验积累到非经过专门组织传递不可的程度时,才产生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形式化教育的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产生了以教育活动为专门职能的教师。 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 4、大抵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 5、有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以至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古代社会的教育就属于形式化教育。当时,虽然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教育机

5、构,但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系统,各种机构之间还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小,层次简单。总之,古代教育还缺乏一种明确的制度。,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式,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形式。现代教育兴起以后,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备,使大量原先处于游离状态的学校逐渐聚合成学校系统,逐渐形式化教育日益走向制度化。到19世纪下半叶,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6、、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衔接关系。,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各级学校与横向划分的各类学校所构成。各级学校是学制的纵向构成,区别为不同的教育程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类学校是学制的横向构成,区分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育。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最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最重要的外在形式,它为国家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各项规定的执行提供了组织系统上的保证。,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现代学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和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虽然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在16世纪就出现了,但西方

7、现代学制却是19世纪末才建立起来。 在此之前,各种学校教育机构处于游离状态,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程度上的区别,但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上下级别的衔接关系。即使程度相近的学校,彼此之间也没有固定的分工。,18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国家先后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扩大教育范围,由此促进了各种学校的建立。 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需要确定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并解决上下级别学校衔接、不同类型学校分工以及办学权限等问题。,于是,学制应运而生,大量散落各方的学校逐渐聚合成为学校系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西方国家已基本形成现代学制,并朝着多样化和系统化发展。,1、学前教育 自从有了人类,实际

8、上就有了对幼儿的教育。而现代学前教育则是从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发展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大批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劳动力进入市场。 妇女就业造成了不少幼儿无人照顾、流落街头的现象,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建立专门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来照顾幼儿便成了一种社会需要。,1770年,法国牧师奥柏良(Jean Frederick Oberlin,1740-1826年)办了一所慈善性质的“编制学校”,招收所在教区贫民家庭3岁以上的幼儿。该校是法国“幼儿学校”的开端,也被认为是现代幼儿教育机构历史的开端。,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各国幼儿教育机构迅速发展。各国

9、政府纷纷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初等教育 在15世纪前,欧洲各国已经存在各种类型的初等学校。这些学校主要由教会兴办,招收贵族子女,教学组织不正规,具有浓厚的宗教性、等级性和非正规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15世纪开始,初等教育的范围有所扩大,出现了一些由教会和慈善团体为劳动阶层子女开办的世俗初等学校。,从18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广大劳动者进行最基本的文化教育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欧洲各国初等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 到了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开始从教会手中取得教育的领导权,纷纷兴办公立小学,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的知识与技能

10、,灌输资产阶级的道德精神。,从19世纪后半叶起,欧洲各主要国家相续通过立法建立国民教育制度,推行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3、中等教育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学校、行会学校是现代中等教育机构的前身,但现代意义上的中学产生于16世纪。 14-16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颂扬和肯定人的能力,要求人性的解放,主张在一切领域中都贯穿“抑神扬人”的原则,反对神权和愚昧。,这一思想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冲破中世纪神学束缚,建立新型学校和教育体制,力图培养具有新世界观、掌握广泛知识和文艺修养、能力得到发展的新人。,1537年,德国教育家斯图尔谟

11、(Johanns Sturm, 1507-1589年)被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城市拉丁学校的校长。以人文主义原则为指导,他将学校分为10个年级,儿童7岁入学,17岁毕业,每年都有隆重的升级仪式,课程的门类和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扩展。很快这所学校就成为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拉丁学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文科中学。,到19世纪,文科中学已经成为欧洲国家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这类学校的一端并不和小学衔接,而是和预备学校或预备班衔接;另一端则和大学相衔接。它的目的是为了大学培养新生,为教会培养僧侣,为国家培养官吏。,1708年,德国教育家席母勒(C.Zemmler)首创实科中学,称为“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比较注重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教学。到19世纪,实科中学已经成为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类型。 尽管当时实科中学比文科中学低,其毕业生只能升入低于大学水平的技术学院,但是实科中学负担着就业和升学的双重任务,它比起文科中学来,更接近生活,更适应生产需要,因此它更具有鲜明的现代中学的性质。,4、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古已有之,如古希腊柏拉图在公元前386年创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5年创办的吕克昂学园等。 产生于12世纪的西欧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雏形。中世纪大学既有教会创办的,也有市民自发成立的。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这些大

13、学具有独立自主性,分设艺、法、医、神四科。大学设有学位制度,通过考试确定学位候选人资格,逐渐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作为大学教育某一个阶段正式完成的标志。中世纪大学与古代大学相比,已有很大区别,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内涵。,西欧第一所大学是11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波伦亚的波伦亚大学。 1150年,巴黎大学形成,后来巴黎大学中的英国学生返回祖国,组成了牛津大学(1168年)。 1209年,从牛津分出一部分学生设立剑桥大学。 14世纪末,欧洲已有47所大学,15世纪末达60多所,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欧洲各国政府加强了

14、对本国高等教育的干预,高等学校逐渐转化为国家主办,基本清除了宗教的影响。 各国政府通过改革中世纪大学,创办新大学,逐步形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德国于1694年创办哈勒大学,该大学采纳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从而使大学的性质从根本上得到改观。,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F.W.V. Humboldt,1767-1835年)创办柏林大学,把办学重点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力图把柏林大学办成科学和学术的中心。在柏林大学的影响下,一些旧式大学也开始进行整顿。,5、职业技术教育 近代的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前身。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兴起于18世纪后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以

15、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大工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以传授现代生产科学原理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德国早在18世纪40年代末就创办了柏林实科学校。19世纪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在农业、渔业、矿业等部门都创办了各种专门学校,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国先后通过立法建立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职业技术学校具有初、中、高三个层次。,6、师范教育 “古之学者必有师”。但古代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有知识、有经验的人都可以担任教师。直到17世纪末期,才产生了师资培养的机构师范学校。,1684年,法国神

16、父拉萨尔(J.B. De Lasalle)在兰斯首创师资培训学校。现代师范教育是在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儿童入学率的提高,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欧洲各国纷纷建立师范学校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来培养师资。法国于179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7、成人教育 现代成人教育产生于18世纪以后,是西方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 随着欧美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产生,急需培养民众的民主思想和政治能力,向劳动者传授新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英国是成人教育的先驱。初期的成人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多为补习性质。1711年,英国基督教知识促进会设立成人夜校,教贫穷的人读书、写字、计算,目的是使一般穷人能读圣经接受上帝的福音,成为宗教的信徒,这是英国成人教育的开始。,此后,另一类为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求,教一般民众基本知识、技能的成人学校不断出现,如创办于1799年的工人学习班和创办于1824年的民众学院。 19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用立法确立了成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