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0706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2018 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一一 积累应用积累应用 1010 分分 1.1.要求填空。(要求填空。(5 5 分)分) (1)子日:“君子固穷,_。”(论语?卫灵公)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李清照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 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答案:答案:(1)小人穷斯滥矣 (2)凄凄惨惨戚戚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 2按要求选择。(按要求选择。(5 5 分)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

2、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 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B C D 答案:答案:(1)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于说文章无文采,而非无独到见解

3、) (2)B(艺术家可以活在但更为真实的是活在社会历史之中,艺术的独立性不是 而是) 二二 阅读阅读 7070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 37 7 题,(题,(1616 分)分)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过是居于被支配的和被 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部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 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

4、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 认知。 2 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 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 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 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 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 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 值得这么做。 比较复杂的一种

5、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 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 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 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 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 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 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 系

6、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这两种情况不是有点矛盾?其实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是人在处理情 感时的精致细微处,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因此在小利小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 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啊护父母家人的权益。 由此可见,对于情感的运用,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人不是情感的动物, 而是成本效益的动物!不是情感役使着理智,反而是理智在驾驭、节制着情感! 喜怒哀乐这些情感,值得仔细琢磨,追根究底,这些情感都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在漫长的演 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晶。 在粗浅的层面上,生物有基本的生

7、理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胃 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觉;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喜怒哀乐等情感, 也是生物体面对或经历情境时的一种生理反应。在河里捕着了鱼,会觉得欣喜;到嘴的肥肉丢 了,会觉得愤怒如此等等,都是生理上自然而然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每个人的一生, 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这一回合所发生的事,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喜怒哀乐既是对已然 之事的反应,对未来也有刺激、诱发、提醒、警示的作用,让人追加或停止新的成本投入。譬 如,学习达成目标,得到嘉勉,有了“喜悦”的情绪;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状态,会透发后

8、续 的行为,从而带来更多的类似情感。再如讨价还价,相持许久不能成功,再耗费心智也是徒增 3 烦恼,一气之下转身而去;这时,情感等于是一种叫停规则,指示生物体放弃眼前的道路,转 换到另一条轨道上。情感同理智互补合作,以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祉。 原始社会里的仪式举措,有其背后的逻辑;同样,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也 有隐藏其下的逻辑。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有删改) 3第段中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是指_的状况。(2 分) 答案:答案:驾驭人的原始力量是情感而非理智 4.下列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

9、场。 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 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缺席,所以,他没生病。 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 答案:答案:B B(如果人是感情动物,受责备时就会回嘴;可是他没有回嘴,因此人不是情感动物;对 应 B 项:他是选手,他会入场;可他没入场,因此他不是选手。原文是“只要就”而 非“只有才”)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 )(3 分) A.情感的运用与原始部落的仪式举措有相同相同的行为逻辑。 B.人类的理智能够对人类自身的某些生理反应加以节制。 C.朋友和家人有冲突时,在家人面前替朋友说话成

10、本高,效益低。 D.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的社会化导致现代家庭关系的疏离。 答案:答案:B B 6.用本文的“成本效益”观念,对第段的“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 分) _ _ _ _ 答案:答案:“成本效益”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受人的理智的驾驭与节制,人的情感是经过 精细的成本高低的计算的。“情感”既是对已然之事的反应,对未来也有刺激、诱发、提醒、 警示的作用,让人追加或停止新的成本投入。学习达成目标可以获得“喜悦”的情绪,这种情 绪对未来有刺激诱发作用,经过理智的成本计算,会让学生追加更多的行为投入学习以继续获 得“嘉勉”,得到“喜悦”的情感。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11、_ _ _ _ 4 答案:答案:本文首先提出“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的观点;接着引用列堆斯特劳斯的观点引出 作者的质疑;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朋友、家庭关系的例子得出“人不是情感的动物,而是成本 效益的动物!不是情感役使着理智,反而是理智在驾驭、节制着情感!”的结论;最后指出 “理智”在生理与心理层面的意义,并指出“情感同理智互补合作,以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 祉”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情感背后的“理智成本效益”逻辑。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 8 一一 1111 题,(题,(1515 分)分) 错位之思错位之思 凸凹 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

12、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 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 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 几案上,也放不平。 她自己都笑,自嘲说:“这是人手吗?” 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 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 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 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 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

13、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 平的。” 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 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 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 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 是为了过好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不动反而不 自在。 从母亲身上,我似乎懂得了,所

14、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 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随着阅历的增长,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 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 然处之,如此,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 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捡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个中意味。 虽然她对此浑然不知,但我知。 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 跟去:“有我在,您会省不少力气。” 5 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 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 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