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608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 1、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3.,1、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实验: 甲组,20名,禁食24小时; 乙组,20名,禁食10小时; 丙组,20名,不禁食; 三组被试以最短的时间辨认24个词,其中,一半是中性词,一半是有关食物的词。 实验结果:辨认中性词,三组用时没有差别;辨认有关食物的词,丙组用时最长,乙组居中,甲组最短。,甲、乙二人约定时间于某展览馆入口处相见,一同参观展览。甲按时到达;乙在路上遇上一位故友,寒暄了一

2、阵,赶到约定地点时,迟到了半小时。乙说:“迟到了一会儿。”甲说:“我等了老半天,腿都站酸了。一会儿,一会儿有多久?”乙说:“最多不到10 分钟。”甲说:“起码1 小时。”客观时间是半小时,乙估计“最多不到10 分钟”,甲估计“起码1 小时”。是甲有意夸大、乙有意缩小吗?不。他们说的都是自己内心体验的实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光阴似箭、度日如年-时间错觉,2、错 觉,你找到几张脸?,(二)记忆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培养有意识记的能力 培养意义识记的能力 人为意义 运用直观,加强记忆 正确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3、全习法和分习法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协同记忆,3.14159 山巅一寺一壶酒 26535 尔乐苦杀吾 897 把酒吃 932 酒杀尔 384 杀不死 626 乐尔乐,买和卖 干燥写成干躁,急躁写成急燥 虎字下面错写成“儿” 人为意义,研究实例 1981年心理学家巴纳特等以大学生为测试对象,研究了三种听课方法的效果。他们把大学生分为三组,同时听一段含有1800个词的美国公路史的录音。其朗读速度是每分钟120个词,但三个组被测试者分别是以不同的方法听录音的。 A组是一边听,一边做笔记, 摘出要点;B组是在听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C组单纯听讲,听完后进行回忆测验,结果是? 结果:A组

4、成绩最好,B组次之,C组成绩最差。为什么? 思考:如何帮助小学生合理复习?,例: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数和计算时,要借助手和小木棒,中年级学生计算时,不再般指头、数木棒,看看数字就可以加减,高年级学生能从事比较复杂的计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三)思维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四年级) 思维缺乏批判性 思维还缺乏灵活性,通过四个点作三条直线,不让笔离开纸,最终让笔回到原出发点。,培养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变 式,如:要学生解“7+7+7+6+7+7+7=?”, 如: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8、6、4”问学生4后面应填少年数。绝大多数学

5、生都说填2,唯独一个学生说填1。这个学生填得对吗?为什么?,人物故事:善于“变通”的孙膑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魏王说:“不可取。”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膑无能。 请给这个故事续尾。,突破思维定势,培养

6、创造性思维,二、两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贴标签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1、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

7、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贴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贴标签效应”。,标签效应-典型案例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

8、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 班内分组?,十句孩子伤心话,老师说了要受罚,1、就你拉我们班后腿 2、我教这么多年书,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 3、把这道题再给我写n遍 4、别人都懂了,就你不懂 5、不愿上课就出去 6、小小年纪

9、,思想怎么这么复杂 7、你一点自尊心都没有 8、真笨,不是学习的料 9、你给我站起来 10、再这样,我就找你家长来,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了。陶行知叫他进屋,没有批评他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对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当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老大,似乎不敢相信面前的事实。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接着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10、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所以你应该受到奖励!”陶行知的话使王友很感动,情不自禁流下了泪。他抽泣着说道:“陶、陶校长,您、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他让王友走了。 -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2、“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思考:这是为什么?对教育教学实践有什么启示?,启示: 你期望你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你就要把他当成你期待的样子对待。,把学生看作天使, 教师便生活在天堂里; 把学生看作魔鬼, 教师便生活在地狱中。,快乐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