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308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三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小学教育学辅导 第三章,能量守恒 学贵有恒,QQ:798417483,教育学结构 一、总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小学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二、教学论 第五章 课程 第六章 教学(上) 第七章 教学(下) 三、德育论 第八章 德育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第十章 课外活动,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生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二、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

2、逊、格塞尔。 (二)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三)多因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三、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给你例子,判定属于哪个特性,关键期,第二节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 2.社会生活条件(环境) 3.教育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的概念 遗传(或遗传素质

3、)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它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二)遗传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能否变为现实则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二、环境及其作用,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一)环境的构成 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二、环境及其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

4、用,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 (二)环境对人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人接收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三、学校教育及其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

5、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最近发展区,三、学校教育及其作用,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与环境之间真实的相互作用,人对外界存在的摄取、吸收(无论物质、精神)都要通过个体的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来实现。这些活动统称为个体的实践活动,并确认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

6、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一)童年

7、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二)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 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2.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3.记忆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使记忆系统化。,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二)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5.情感 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

8、体事物相联系的。 6.自我意识 包括对自己的感知以及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三)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教弱。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根本任务就是打

9、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二、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二)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二、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