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免疫调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288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免疫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生物《免疫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生物《免疫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生物《免疫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生物《免疫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免疫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免疫调节》(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扁桃体,胸腺,扁桃体,淋巴结,脾,骨髓,1免疫器官:,1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淋巴结,脾,骨髓,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 溶菌酶等,免疫器官( 胸腺、脾、扁桃体等),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种类呢?,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2清除功能,3监控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皮肤分泌物的杀菌

2、作用,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形成恶性肿瘤等疾病。,HIV病毒,艾滋病,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11年),

3、截至2011年10月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9万多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16.4万例; 死亡报告8.6万例。 报告估计:到2012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55万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女性性传播占44.7;男性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我国艾滋病流行具有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等特点。,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

4、播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讨论: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并分析为什么?,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以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 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2、5、7、10,1、3、4、6、8、9,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

5、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讨论,1.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成反比,HIV攻击人体T 细胞,讨论,2. 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功能?,有针对性杀灭病原体,讨论,3. 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约9年,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定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消灭特定病原体,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

6、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定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消灭特定病原体,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 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怎样的?,免疫功能就是清除病菌及其毒素,保持机体生 理平衡。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 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 能。其

7、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 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及异物起防御作用,有特异性, 是后天获得,又称获得性免疫,人类的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 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特异性 免疫,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免疫能力。包括皮肤粘膜的阻挡作用;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及某些白细胞的吞食作用。 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1、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作用?,屏障作

8、用,吞噬作用,正常体细胞的抗菌作用。,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别:,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 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 组织内寄生虫 花粉 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抗原的概念,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叫做抗原。,举例, 抗原和抗体, 抗原和抗体,、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的三大特性: 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花粉等,而体内的正常细胞则 不具有抗原性)。体内的细胞细胞发生变 异也能成为抗原。 大分子性:通常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

9、 的物质(如蛋白质等)。 特异生: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 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抗原决定簇是抗原物质的一些化学基团。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的标志。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有的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数量多且分布在表面,有的则数量较少或分布于抗原内部。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抗体的概念,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的性质,特异性,蛋白质: 球蛋白,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球蛋白)。,抗体立体模式图,抗原,浆细胞,合成 分泌,抗体,抗体的形成,B细胞,抗体,浆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抗原,浆细胞,合成 分泌,抗体,抗体的形成,

10、抗体的分布,B细胞,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人体, 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 (识别),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刺 激,体液免疫,记忆细胞,增殖 和分化,浆细胞,+ 抗原,合成 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淋巴 因子,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要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来完成。,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2、反应阶段

11、: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这些B细胞有小部分成为记忆细胞长期存在于体内,其余进一步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效应阶段: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将进入体内的抗原消灭。 如: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免疫三个阶段产生大量的抗天花抗体将天花病毒消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免疫方式,体液免疫,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 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 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淋巴 因子,抗原,吞噬细胞

12、 (摄取和处理),T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记忆细胞,增殖和分化,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可溶 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一部分侵入组织细胞内部,另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释放出来呈递给T细胞。,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2、反应阶段: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这些细胞有小部分成为记忆细胞长期存在于体内,其余进一步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效应阶段:效应细胞

13、与被抗原细胞侵入的组织细胞(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大量吸水,破裂死亡。细胞内部的抗原释放出来被消灭。,被抗原侵入的组织细胞(靶细胞),T细胞(左)攻击靶细胞,效应T细胞消灭靶细胞: 激活靶细胞内的某些物质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 淋巴因子的作用: 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相互 关系,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效应方式,效应T细胞,浆细胞,产生效应细胞,靶细胞,抗原,作用 对象,细胞免疫,项目,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1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 免疫系统防卫的异常情况,免疫缺失 先天性免疫缺失、获得性免疫缺失 免疫过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系统红斑狼疮 免疫错误 过敏反应,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细胞的抗原识别范围扩大的结果。 在

15、正常机体内的衰老、死亡和突变的细胞都可以成为抗原,而被机体清除,这些细胞已经不是正常的细胞,成为“非己”成分。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抗体或淋巴细胞失去了分辨自身和外物的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之,不但将这些死亡、衰老和变异细胞清除,也常将正常细胞识别成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 组织严重损伤。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过敏原: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

16、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机体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细胞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和抗体相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 体,抗 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物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预防措施:,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过敏反应,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3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及时发现并消灭突变细胞,如肿瘤细胞等,效应 T 淋巴细胞(左)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