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181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4.12《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神舟”五号 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成功冲出了大气层。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记者目击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国内各大媒体均在醒目位置对此进行了密集报道。这一航天计划的成功为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声望,中国探索宇宙空间的航天能力引起世界航天大国的关注,同时宣告中国正式加入航天俱乐部。,这则通讯展示了中国人飞天梦圆的辉 煌壮举,并叙述了铸就这一壮举的漫漫征 程,向

2、世人表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是一 支“富于智慧与创造”的队伍,中华民族 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高科技 领域跃居前列。 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13段,属于新闻中的导语。它点明所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第二部分,是文章的426段,属于新闻中的主体。这一部分引用背景资料,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2730段,属于新闻中的结尾。这一部分主要写了“神舟”五号进入预定轨道、民族圆梦。 开篇点明事件后,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3、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最后又用一个过渡段将笔拉回现实事件中,从头到尾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结构。,主题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阅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并概括一下导语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

4、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3.请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的六件大事。 明确: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液体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4.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

5、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不是。新闻报道的确有时效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6、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主题2: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及艺术手法 1.结合首尾两部分谈谈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2.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3.报道中

7、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特色,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明确:句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在不断地走下去。,(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明确: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

8、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29岁的老师张米亚,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48岁的代课教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

9、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无声的课。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参考答案:文中关于张米亚、杜正香二位老师的议论以及最后的点评使我们看到了在危难关头,老师们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激发了我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使整则新闻更加生动感人。,中国航天人用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路程,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你认为他们凭的是什么? 观点交流:“神箭冲碧宇,神舟傲苍穹,长征通万里,五星映太空”这一诗作,道出了中国航天人的自信。对于一个曾经谱写了长征

10、史诗的民族来说,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成功源自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迸发出来。,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横亘(n) 着陆(zhu) 辉映(hu) 角角落落(jio) B.前沿(yn) 国度(d) 响彻(ch) 耸入云

11、天(sn) C.落伍(lu) 开辟(p) 天疆(jin) 为期不远(wi) D.借鉴(jin) 翌年(l) 轨道(u) 扭转乾坤(qin) 【解析】选D。“翌”应读y,“轨”应读u。,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辉煌时刻 静侯 直刺九宵 B.慢慢征途 酝酿 经济实力 C.连名上报 苛克 预订轨道 D.最高致意 配置 反复论证 【解析】选C。A.侯候,宵霄;B.慢慢漫漫;C.连联,克刻,订定;D.无错别字。,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_

12、 _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_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A.震动 树立 配制 B.震动 竖立 配置 C.振动 树立 配置 D.振动 竖立 配制,【解析】选B。“震动”指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配制”是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造。“配置”指配备布置,所以本题选B。,4.下面四个句子打乱了顺序,排

13、序正确的一组是( )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A. B. C. D.,【解析】选D。这四句话全都是讲“神舟”三号、四号发射的情况。先说“神舟”三号发射升空的具体时间,必须紧承。句的“特别是”是一种强调,要承接。所以这四句话的顺序应是。,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课文2030自然段,回答58题。(12分) 5.最后一

14、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3分) 答:_ _ 【解析】关键是找出制约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外国经验的不利之处。 答案:因为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表面的,真正的研制技术我们一无所知。具备良好的生命系统和工作环境又必须是万无一失的,所以必须从“零”起步。,6.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3分) 答:_ _ 【解析】找出“神一”至“神五”发射所用的时间、取得的成就等来分析。 答案: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再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7.选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3分) 答:_ 【解析】结合引用的内容及语境来分析,抓住评论的目的。 答案: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此衬托中国的航天成就引人注目;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8.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3分) 答:_ 【解析】表达思想情感的语句往往是抒情议论的句子。抓住其内涵实质及在文中的作用来进行分析。 答案: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