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_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955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疾病_6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消化系统疾病_6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消化系统疾病_6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消化系统疾病_6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消化系统疾病_6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疾病_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_6(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一 概述,慢性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 于成年人。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三 病变 肉眼 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侧,胃溃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5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溃疡可以较深,底部平整干净,溃疡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臂或后壁,溃疡一般 较胃溃疡小而浅,直径多在1cm以内。,镜下 溃疡底大致分四层: 渗出层:位于最上层,为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 胞、纤维素等)。 坏死层:为一层坏死组织。HE染色下为红染颗粒 状。 肉芽层:由新鲜的肉芽组织组成。

2、 瘢痕层:位于最下层,为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的 瘢痕组织。,渗出层,坏死层,肉芽层,瘢痕层,渗出层 为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坏死层 HE染色下为红染颗粒状,肉芽层 由较新 鲜的肉芽组织组成,增殖性血管炎,神经纤维结节,如果溃疡不再发展,渗出物及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除。已被破坏的肌层不能再生,底部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充填修复,同时周围的粘膜上皮再生,覆盖溃疡面而愈合。,四 结局及合并症 1. 愈合,3. 穿孔,4. 出血,5. 癌变,约发生于3%的患者。长期的溃疡易形成大量瘢痕。由于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使胃内容物通过困难,继发胃扩张,患者出现反复呕吐。,2. 幽门狭窄,约

3、见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薄更易发生穿孔。穿孔后由于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因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坏,溃疡面常有少量出血。此时患者大便内常可查出潜血,重者出现血便,有时伴有呕吐,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约占患者的10%35%。,多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癌变多发生于长期胃溃疡患者,癌变率不超过1%。癌变来自于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癌变。,癌变一般始发于溃疡边缘,五 临床病理联系 症状: 上腹周期性疼痛(胃溃疡常为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 腹胀、返酸、嗳气、呕吐 体征: 发作时剑突

4、下有一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解 时 无明显体征。 实验室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下见溃疡。,结 束 语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加快,溃疡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自己的心情,规律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预防溃疡病的 发生非常重要。,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概念,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质为主的炎症,中国乙肝发病情况,发病:人群总感染率为35.561.1%。国内 无症状HBsAg携带者有1亿,现症患 者3000万。广东省为全国之最。 年龄:主要在10岁之前,其次2030岁。 性别 :

5、男性多于女性。 地理: 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一、概述,丙肝发病情况,二、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因及传染途径 、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病因及传染途径,病因 途径,HAV HBV HCV HDV HEV HGV,肠道(易暴发流行)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肠道(易暴发流行) 输血、注射,HBsAg,HBeAg,HBcAg,HBV(Dane颗粒)模式,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流行爆发 主要由水和食物传播所致 常见于甲型和戊型肝炎 季节分布,.流行病学,甲型 秋冬季节 戊型 雨季、洪水季节 乙、丙、丁型无季节性,HBV肝细胞内复制繁殖 部分HBV抗原结

6、合于肝细胞膜 ,免 疫 力 不足 正常 过强 缺陷 T淋巴细胞 致敏 致敏 致敏 不致敏 细胞毒作用 弱 较强 很强 无 胞浆内病毒 部分复制 杀灭 杀灭 持续复制 肝细胞损伤 迁延 变性 坏死 无 病变类型 慢性 急普 重型 携带者,.发病机制(以乙型肝炎为例),具有炎症三大基本病变,二、基本病变,属于变质性炎症, 变质 为主 增生 渗出,.肝细胞变质, 变性 坏死,1.肝细胞变性, 细胞水肿,严重气球样变溶解坏死 多见, 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 少见,附:正常肝细胞及其变性类型,程度与范围,嗜酸性坏死 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大片状坏死,2.肝细胞坏死,嗜酸性坏死, 单个肝细胞坏死 嗜

7、酸性变发展而来 嗜酸性小体 属细胞凋亡,点状坏死, 几个肝细胞坏死 伴有炎细胞浸润,碎片状坏死,概念,肝小叶界板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桥接坏死,概念,中央V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V之间或及两个汇管区之间的肝细胞坏死带。,大片状坏死,见于重型肝炎 变性不明显 大块坏死,不同类型的肝炎,其坏死程度与范围不同, 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 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 电镜HBsAg沉积于滑面内质网池内,附:毛玻璃样肝细胞,.渗出(炎细胞浸润), 部位 成分,小叶内、坏死区、汇管区,淋巴细胞 多 单核细胞 多 浆细胞 少 中性白细胞 少,.增生, 间质反应性增生 胆管上皮增

8、生 肝细胞再生, Kupffer细胞增生 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肝细胞完全再生-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网状支架破坏, Kupffer细胞增生, 属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部位:肝窦 功能:吞噬和调节免疫反应 增生: 表现 梭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 突出于窦壁或自壁上脱入 窦内成游走的吞噬细胞。,间叶 细胞,组织细胞,贮脂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合成胶原纤维,成纤维细 胞增生,肝纤维化和 肝硬化,参与, 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三、临床与病理联系,肝脏体积的改变 变性为主体积增大牵拉包膜痛 坏死为主体积减小,GPT GOT SGPT SGOT,胆红素代谢 黄疸,合成

9、蛋白质 A下降/G不变 A/G倒置,激素灭活 雌激素升高,合成凝血因子 出血倾向DIC,解毒 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功能异常,正常肝功能 病毒性肝炎,四、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分类 各类型的病变特点,普通型(轻型)肝炎 急性 最常见 黄疸型 无黄疸型 慢性 轻度 中度 重度 (2)重型肝炎 急性亚急性,分类,变性 肝细胞水肿 坏死 点状坏死、嗜酸性坏死 渗出 炎细胞浸润 增生 肝细胞再生完全修复,急性普通型肝炎,轻度, 肝大 , 疼痛, 功能障碍,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 大多数在半年内可逐渐恢复 部分乙肝和丙肝病例,常需半年至1年才恢复 510%急性乙肝和0%急性丙肝将转变为慢性肝炎,转 归

10、,慢性(普通型)肝炎,-病程半年以上者,轻度 轻度 轻度 中度 中度 特征性 中度 中度 重度 重度 大范围 重度 重度,坏死 增生,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实质 间质,汇管区炎症明显 中度碎片状坏死,大范围桥接坏死,中度、重度慢性肝炎病变比较,重度慢性肝炎的病变发展,重度碎片状坏死 大范围桥接坏死 网状纤维塌陷,纤维间隔形成,分割肝小叶早期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变质:肝细胞大 块状坏死,渗出:炎细胞浸润,增生:,急性黄色肝萎缩,肝功能障碍,黄疸,出血,酶改变,肝性脑病,胆管上皮增生,亚急性重型肝炎,变质:肝细胞大 块状坏死,渗出:炎细胞浸润,增生:,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肝功能障碍

11、,黄疸,出血,酶改变,肝性脑病,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胆管上皮增生,坏死后性肝硬化, 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慢普,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普 -,亚急重 ,急重,五 结局,1 痊愈 2 迁延不愈 3 恶化,急普慢性,普通型重型 中重度 亚急重,肝硬化、肝癌,死亡, 肝功能衰竭、肝昏迷 消化道大出血、DIC 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第三节 肝硬化,正常肝脏微观模拟图(一),肝小叶,肝索,中央静脉,肝窦,汇管区,正常肝脏微观实物图,正常肝脏大体实物图,正常肝脏微观模拟图(二),正常人体肝脏形态特点,内容纲要,六:病理临床联系,一:概述,二:分类,五:病理变化,四:形成过程,三:原因,概

12、述,多种病因的作用下,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继发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改变反复 交替进行,从而导致肝小叶结构及肝内血液循环途径被 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常见,男多于女,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失代偿后 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分类,目前是根据病因、病变和临床表现相结合予以分类,门脉性肝硬化的原因,1、病毒性肝炎:我国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慢性酒精中毒: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原因,3、营养缺乏,肝细胞长期因为酒精中毒而发生反复变性坏死,食用缺乏胆碱和蛋氨酸的食物,经过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发展为肝硬化,如砷、四氯化碳、黄磷、辛可芬及黄曲霉毒素等的反复

13、作用,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导致肝硬化,肝硬化的形成过程,肝细胞反复变性坏死、网状纤维支架破坏和塌陷,病理变化,假小叶形成,正常肝脏,肝硬化,1 镜下,假小叶形成,假小叶形成,假小叶形成,2 肉眼观,早中期肝脏无明显变化, 晚期肝脏体积变小, 重量减轻,质地变硬, 表面及切面呈弥漫颗粒状或结节状, 结节大小相仿, 直径约 0.10.5, 结节之间为纤维条索,肝包膜增厚。,正常肝脏表面,硬化肝脏的表面,正常肝脏的切面,硬化肝脏的切面,病理临床联系,一门静脉高压,1 原因,二肝功能障碍,2 表现,一门静脉高压,中央静脉,肝动脉分支,门静脉分支,小叶下静脉,正常肝脏微血流示意图,肝硬化时微血流示意图,1

14、 原因,2 门静脉高压的表现:,1 )脾淤血肿大,2胃肠道淤血水肿,3) 侧枝循环的建立,腹壁浅静脉曲张的外观,4 腹水,腹水的表现:淡黄,澄清,透明的 漏出液。临床上病人,呈现右图的外观。,腹水形成的机制:,a:门静脉系统淤血, 肠系膜及肠壁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加之淤血缺氧,血管壁通透性身高,液体漏入腹腔 。,b: 肝细胞受损,蛋白质合成减少,加上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 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渗压降低,c: 肝内血流受阻,肝窦内压力增高,导致淋巴液生成增多且回流障碍,d: 由于腹水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ADS和ADH生成增多及肝功能障碍引起灭活减少,导致钠水潴留,二肝功能障碍,1:对激素的灭活作用降低,1对 ADH和ADS灭活减少,肝腹水,2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少,男性睾丸萎缩、乳腺发育。,女性月经不调等,蜘蛛痣,肝掌,2: 出血倾向,3 : 黄疸,4 :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5: 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综综合症,为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坏死后性肝硬化,1、病因: 亚急性重型肝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