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755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健康与心理健康,1.1.1 健康的概念,(一)传统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健康”看作“没有疾病”,把“有疾病”看成“不健康”,仅从生物医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体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就是健康,即“无病即健康”,“无缺陷即健康”。,(二)现代观念 当今,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健康的概念较为完整的认识应该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的健康状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亚健康概念 传统的观念认为,健康与疾病是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无病就是健康,健康就是无病。现在,人们更多地将健康看成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是没有截然分界

2、点的,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亚健康”这个崭新的概念,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1.1.2 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心理上一种持续、积极、有效率的状态。心理健康一词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提出。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 2.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心理健康、人格

3、健全的人应有4种特质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 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4.我国有学者将心理健康的标准,1.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二)良好的情绪 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四)统一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 (五)积极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4、(六)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与自己年龄相符的心理和行为。,1.2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1.2.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 大学生随着自己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学习知识越来越多,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其抽象思维能力也获得迅速发展,并逐渐占据思维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易出现简单、主观、片面、想当然、脱离实际或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二)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大学生富有青春气息,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活力。随着他们对大学生活逐步熟悉、适应和深入展开,及参与社会交往和联系

5、增多,社会性需要增强,他们的情感也日益丰富、强烈、发展、完善。但是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四)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五)人格发展基本成熟但不完善 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也呈现阶段性特点。 1入学适应阶段 2稳定发展阶段 3准备就业阶段,1.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见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患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是经过中学及高考的多次体检合格而进入高校的,患有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确实不多。但这种现象往往掩盖了部分学生 心理健康状态不良

6、的事实。若仔细观察和深入调查,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这一群体,实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不良 2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3人际交往问题 4. 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 5与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 6与自我发展和人格发展有关的心理问题,1.2.3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一)客观因素 1社会文化因素 2大众传媒因素 3市场经济因素 4教育指导思想偏差的因素 5心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的因素 6家庭环境因素 7校园内部影响因素,(二)主观因素 1心理冲突 2自我评价不客观 3心理承受能力低 6高校收费与学生自主择业 5性成熟 4自我控制能力薄弱,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7、育,(一)认知发展教育 认知发展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然后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帮助大学生挖掘和认识自身不良的认知,并学会对认知进行调整。,1.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二)情绪稳定教育 情绪稳定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人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学会用有效手段,科学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形成适度的情绪反映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两极波动,避免心理失衡。,(三)意志力优化教育 意志力优化教育是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和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协助大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四

8、)个性健全教育 个性健全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健康人格的标准及培养途径,在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矫正不良个性,并通过有意识训练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完善的人格。,(五)人际和谐教育 人际和谐教育是在帮助大学生把握人际关系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特点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技巧和人际交往艺术,学会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处,与教师、同学、家长、朋友、异性等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懂得尊重他人,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六)积极适应教育 积极适应教育是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身、环境、社会的各种

9、变化,学会调节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和谐健康。,1.3.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二)协调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高校都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它不单单是某一高校、校内某一部门、某个人或社会某专门机构的事。,(三)点面结合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点面结合,既重视面向全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保健技能的普及,又重点做好个别人的辅导和教育。 (四)尊重与理解相结合原则 只有在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才会取得大学生的信任,才能与他们

10、进行交流和沟通,顺利开展好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 (五)积极培养和及早防范相结合原则,1.3.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1.积极优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相关讲座 3.设立心理教育和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 4.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相互促进、功能互补的效果。 5.鼓励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1.3.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保证身体健康的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 3.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学生良好个性和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5.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