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659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热镇痛抗炎药_7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目的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原理。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3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 用途及不良反应。,产热,皮肤血管收缩,寒冷,散热,皮肤血管扩张,酷暑,出汗,肌肉收缩寒颤,1、体温调节的生理示意图:,发热的机理示意图,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收缩,作冷,肌肉收缩寒颤,解热镇痛抗炎药:一类具有解热镇 痛、其中大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 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 -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作用机理,共同机制抑制花生四烯

2、酸(AA)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酶(COX),使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作用机理,表 COX-1和COX-2的特性,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NSAIDs的分类 依椐NSAIDs 对COX同工酶抑制作用的强度和选择性不同,分类如下: (1) 特异性COX1 抑制剂:如小剂量阿斯匹林0.5g/d (2)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指对COX1和COX2具有不同抑制作用的制剂,如大多数常用的NSAIDs。 (3)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抑制COX2的制剂,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依托度酸 等。 (4) 特异性COX2抑制剂:只对COX2起抑制作用的制剂。如Cele

3、coxib,Rofecoxib 等。,基本药理作用,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一、解热作用: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则没有影响。,一、解热,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中枢PG的合成增加 解热镇痛药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升高(发热),(),氯丙嗪 阿司匹林,药物类别 抗精神病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效应 抑制体温调节 解热 机制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抑制PG的合成和释放 特点 1环境温度低降温 只降发热体温 1)环境温度越低,降温越显著 不降正常体温 2)可降发热、正常体温 2高温环境升温 用途

4、人工冬眠疗法(降温) 发热,二、镇痛作用 :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主要作用部位是在外周。,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组织胺、缓激肽 PG 解热镇痛药 (PGE1、PGE2、PGF2) 致痛 感觉神经末梢 致痛,痛觉增敏,致痛,(),镇痛作用特点,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 无效:创伤引起的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类别,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部位,机制,特点,用途,不良反应,直接兴奋阿片受体,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强镇痛,中等镇痛,各类疼痛 慢性钝痛比急性锐痛好,创伤剧痛

5、、内脏绞痛无效 慢性钝痛有效 (伴PG增多的炎性疼痛),缓解其他药无效的剧痛,易成瘾,呼吸抑制,安全性大,无耐受、无成瘾,缓解慢性钝痛,中枢,主要在外周,三、抗炎作用: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解热镇痛药,协同作用,(),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PG合成增加,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痛,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痛觉增敏,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 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再现等 不是

6、病因性治疗药,NSAIDs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3,按化学结构分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 呲唑酮类 其它有机酸类,一、水杨酸类,植物来源的水杨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 1838年,人们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水杨酸,1860年Kolbe首次用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成功地合成得到水杨酸,从而开辟了一条大量且廉价合成水杨酸的途径。 1875年Buss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床。,水杨酸的酸性比较强(pKa3.0),即使将其制成钠盐后,对胃肠道的刺激仍比较大,因此,对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1886年,水杨酸苯酯

7、被合成并用于临床。 1859年首次合成得到乙酰水杨酸,但40年后(1899年)才由拜耳公司的Dreser应用于临床,改名为阿司匹林(Asprin),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简史,1860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 1899年Bayer 药厂合成aspirin,开创了NSAIDs发展 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 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乙酸类等,主要有: 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钠等。水杨酸钠因刺激性太大,仅供外用。,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8、)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弱有机酸。 吸收后被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 肝脏代谢: 小剂量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大剂量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4. 以代谢产物的形式从肾脏排出,作用和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它作用:老年性痴呆;先兆子痫,血小板膜磷脂,环氧化酶,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环内过氧化物 (PGG2、PGH2),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ADP,TXA2,阿司匹林,(),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 1、TXA2和PGI2是生理性对抗物,TXA2/ PGI2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2、前列环素(PGI2),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也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PGI2。

9、3、阿司匹林小剂量(人:30-50mg/天)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PGI2的生成无影响。大剂量阿司匹林(100-200mg/kg)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 使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时,用量不宜过大。,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水杨酸反应 凝血障碍 过敏反应 瑞氏综合征,不良反应 一、胃肠道反应 1、直接刺激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2、长期使用 - 胃黏膜损伤 (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原因:,1、为酸性较强的有机酸,直接剌激胃粘膜; 2、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过程障碍出血; 3、直接刺激 CTZ 4、PG,抑制胃酸分泌,

10、保护胃粘膜,抑制合成与释放,胃酸保护,措施:,1、饭后服; 2、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铝等抗酸药和胃粘膜保护药同用; 3、定期做大便检查OB,不良反应 二、水杨酸反应 过大剂量(5g/d)或对阿斯匹林过分敏感者用了该药后出现水杨酸中毒反应,具体表现为: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等; (2)前庭神经反应:眩晕、耳鸣、听力下降; (3)视神经反应:眼花、复视; (4)精神反应:精神障碍、失常等 立即停药,并加NaHCO3以加速排出。,不良反应 三、凝血障碍 出血倾向多见 有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的病人;术前; 产前等不宜,不良反应 四、过敏反应 皮疹 阿司匹林哮喘 禁用于哮喘、荨麻疹、鼻息肉患者,

11、瑞夷综合征 瑞夷综合征(Reye syndrome) 对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少见,但可以致死。 表现:肝衰竭合并脑病 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形成,机体抗病毒能力下降、肝细胞线粒体损伤、造成一系列代谢紊乱有关。 故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者应慎用,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等代替。,药物相互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置换 双香豆素出血 磺酰脲类降血糖低血糖; 糖皮质激素溃疡 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 氨甲喋呤骨髓抑制 呋塞米水杨酸排泄减少造成蓄积中毒。,药物相互作用,氨茶碱或其他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降低阿司匹林疗效 酸性药物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增加。 与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可使后者

12、的血药水平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二、苯胺类,乙酰苯胺(Acetanilide)曾以“退热冰”(Antifebrin)的商品名作为解热镇痛药在1886年引入临床。虽然退热效果良好,但不久就发现其毒性较大,后退出了使用。,苯胺在体内代谢得对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但毒性仍较大。,合成了对氨基酚的衍生物,其中最满意的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自1887年起,曾广泛用于临床。在上一个世纪中期,发现长期服用,对肾脏及膀胱有致癌作用,对血红蛋白与视网膜有毒性,各国先后废除使用。 我国在1983年废弃了该品的单方,于2003年6月又停止了含有Phenacetin的复方制剂的使用。,另一

13、个对氨基酚的衍生物是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其作用与Phenacetin类似,1893年上市,但直到1949年发现是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物后,才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是在苯胺类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一个,也是解热镇痛药物的主要品种。 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是无抗炎作用,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醋氨酚、扑热息痛),作用 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用途 单用:发热、慢性钝痛 是阿司匹林的代用品,小儿退热首选 不良反应 小 过量急性中毒肝坏死,扑热息痛( acetaminophen ),特点: 1、口服易吸收; 2、 解热

14、镇痛作用缓慢持久,无抗风湿作用; 原因:对下丘脑PG的合成与释放抑制作用强,而对外周PG的合成与抑制作用弱。 3、扑热息痛大量使用损伤肝功能,非那西丁大量使用致高铁Hb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4、用途: 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牙痛等,对阿斯匹林过敏者丽珠感乐、泰诺、泰诺林。,作用和应用 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 抗炎作用很弱,无临床使用价值。 不良反应 较少。,三、 吡唑酮类,保泰松( phenylbutazone, 布他酮 butadion) 与羟基保泰松(oxyphenbutazone),特点: 1、解热镇痛作用较弱,抗风湿作用较强,并可促进尿酸排泄; 2、蛋白结合率高(

15、98%)维持时间久(3周),与双香豆素、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磺胺类竞争-血浆药物浓度(中毒);,3、在滑膜间隙和关节组织中浓度高,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血管闭塞性静脉炎、急性痛风; 4、不良反应较多(25-40%) :胃肠症状, 溃疡病禁用; 水钠潴留(忌用于高血压和水肿) ;粘液水肿或甲状腺肿(抑制摄碘); 过敏反应(皮炎、皮疹;粒细胞和血小板,再障等.,保泰松(phenylbutazone),作用和应用 消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毒性大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风湿脊椎炎等。 较大剂量下,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促进尿酸的排泄,故对急性痛风有效。 羟基保泰松 由保泰松在体内经肝药酶代谢在苯环上羟化后形成。 除无排尿酸作用外,其它作用、用途似保泰松,不良反应也与保泰松基本相同,但胃肠刺激症状较轻。,四、 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最强的COX抑制药之一。具有显著的消炎、解热作用,仅对炎症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不良反应严重,一般不作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使用。 尼美舒利(nimesulide) 新型NSAID,较高的选择性抑制COX2。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小 。 布洛芬(brufen,异丁苯丙酸 ) 具有较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