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642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卷积码,主要内容和重点,基本概念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树状图 网格图 状态图和状态转移图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 半无限矩阵表示,12.1 基本概念,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分为 (n, k)分组码:每个码组的(n-k)个校验位仅与本码组的k个信息位有关,而与其他码组无关 为了达到一定的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Rc=k/n),n通常较大,编译码时存储信息码产生的时延随n增大而线性增加 (n, k, N)卷积码:在任何一段规定时间内产生的n个码元,不仅取决于这段时间中的k个信息位,而且取决于前(N-1)段时间内的信息位 也是把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很

2、小,延时小 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为Nn个 纠错能力随N的增加而增大。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未有严格的数学手段有规律地联系纠错性能和码的构成,采用计算机搜索好码 N(或Nn)定义为卷积码的约束长度 编码效率Rc=k/n,12.1 基本概念,表示方法: 解析法: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图解法:树状图、网格图、状态图 译码方法: 门限译码:即大数逻辑译码 性能最差,但硬件简单 Viterbi(维特比)译码:属最大似然译码 具最佳性能,但硬件实现复杂 序列(序贯)译码:属最大似然译码 在性能和硬件方面介于两者之间,12.1 基本概念,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

3、 N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k级,共Nk位寄存器 n个模2和相加器 n级组成的输出移位寄存器,12.1 基本概念,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续) 由图可知:n个输出比特不但与当前k个输入比特有关,而且与以前的(N-1)k个输入信息比特有关 整个编码过程可看成:输入信息序列与移位寄存器和模2和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主要内容 树状图 网格图 状态图和状态转移图,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树状图 (2, 1, 3)卷积编码器:输出移位寄存器用转换开关代替,每输入1个信息比特经编码产生2个输出比特 设移位寄存器初始状态为全0 第1个输入比特:为0,输出比特=

4、00;为1,输出比特=11 第2个比特输入,第1个比特右移1位,输出比特同时受当前输入比特和前一个输入比特的影响 第3个比特输入,第1、2个比特各右移1位,输出比特同时由这3位移位寄存器存储的比同决定 第4个比特输入,第1个比特移出移位寄存器,不对后续编码产生影响,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树状图(续) :(2, 1, 3)卷积编码器 移位过程可用树状图表示 用a、b、c、d表示移位寄存器mj-2mj-1的4种可能状态:00、01、10和11 树状图用mj=0和mj-2mj-1=00作起点,即从a点出发 随着移位寄存器和输入比特的不同,树状图陆续分成4条支路,2上、2下。上支路对应于输入比特

5、为0,下支路对应于输入比特为1 每条支路(树叉)上标注的码元为输出比特,每个节点上标注的a、b、c、d为移位寄存器的状态 对j个输入信息比特,有2j条支路,但在j=N3时,树状图的节点自上而下开始重复出现4种状态(相当于移位超过移位寄存器长度,状态已重复出现),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树状图(续)树状图分析: 第1个输入比特m1=0时,输出比特x1,1x2,1=00; m1=1时x1,1x2,1=11。即从a点出发有2条支路(树叉)可选:m1=0取上支路,下一节点mj-2mj-1=00(为a);m1=1取下支路,下一节点mj-2mj-1=01(即b),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树状图(续

6、)(2, 1, 3)卷积编码器树状图分析: 输入第2个比特,移位寄存器右移1位后,上支路情况下移位寄存器状态mj-2mj-1仍为00,即a,下支路mj-2mj-1=01,即b 对a,mj-2mj-1=00。若m1=0时,x1,1x2,1=00,下一节点mj-2mj-1=00(为a) ; m1=1时x1,1x2,1=11,下一节点mj-2mj-1=01(为b) 对b,mj-2mj-1=01。若m1=0时,x1,1x2,1=10,下一节点mj-2mj-1=10(为c) ; m1=1时x1,1x2,1=01,下一节点mj-2mj-1=11(为d) 输入第3个比特( a、b的情况重复,故可不考虑) 对

7、c,mj-2mj-1=10。若m1=0时,x1,1x2,1=11,下一节点mj-2mj-1=00(为a) ; m1=1时x1,1x2,1=00,下一节点mj-2mj-1=01(为b) 对d,mj-2mj-1=11。若m1=0时,x1,1x2,1=01,下一节点mj-2mj-1=10(为c) ; m1=1时x1,1x2,1=10,下一节点mj-2mj-1=11(为d),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网格图 按照码树中的重复性,可得一种更为紧凑的图形表示 把码树中具有相同状态的节点合并在一起,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网格图(续) 码树中的上支路(对应输入比特0)用实线表示,下支路(对应输入比特1

8、)用虚线表示,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网格图(续) 支路上标注的码元为输出比特,自上而下4行节点分别表示a、b、c、d四种状态。通常有2N-1种状态,从第N节开始,图形开始重复而完全相同,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状态图和状态转移图 取出已达到稳定状态的一节网格,可得到状态图 再把目前状态与下一行状态重叠起来,可得到反映状态转移的状态转移图,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例:对上述(2, 1, 3)卷积编码器,若起始状态为a,输入序列为1101 1100 1000,求输出序列和状态变化路径 解:由该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找出编码时网格图中的路径如图所示,由此可得到输出序列和状态变化路径,画在

9、同一图中,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对于(n, k, N)卷积码的一般情况,有如下结论 对应于每组k个输入比特,编码后产生n个输出比特 树状图中每个节点引出2k条支路 网格图和状态图(状态转移图)都有2k(N-1)种可能的状态。每个状态引出2k条支路,同时也有2k条支路从其它状态或本状态引入,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主要内容 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 半无限矩阵表示,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 将编码器中移位寄存与模2和的连接关系以及输入、输出序列都表示为延时算子D的多项式 如输入序列1101110表示为 M(D)=1+D+D3+D4+D5+ 哑变量D的幂次等于相对于时间起

10、点的单位延时数目,时间起点通常选在第1个输出比特 通常,输入序列可表示为 M(D)=m1+m2D+m3D2+m4D3+ 其中,m1、m2、m3、m4为输入比特的二进制表示(1或0),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 用D算子多项式表示移位寄存器各级与各模2和连接关系时,若某级寄存器与某模2和相连,则多项式中相应项的系数为1,否则为0(表示无连接线) (2, 1, 3)卷积码编码器中,左、右两个模2和与寄存器各级的连接关系可表示为 G1(D)=1+D+D2 G2(D)=1+D2,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续) 把表示移位寄存器与模2和连接关系的多项式称为生成多

11、项式 由生成多项式用多项式相乘可计算出输出序列 以输入序列1101110为例,可得 x1(D)=G1(D) M(D)=(1+D+D2)(1+D+D3+D4+D5+) =1+D5+D7+ x2(D)=G2(D)M(D)=(1+D2)(1+D+D3+D4+D5+) = 1+D+D2+D4+D6+D7+) 由此,输出序列 x1=(x1,1, x1,2, x1,3, )=10000101 x2=(x2,1, x2,2, x2,3, )=11101011 x= =(x1,1, x2,1, x1,2 , x2,2, x1,3 , x2,3, )=11 01 01 00 01 10 01 11 结果与前面图

12、解法所得结果相同,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续) 常用二进制或八进制序列表示生成多项式。如上例: G1(D)=1+D+D2 g1=(111)=(7)8 G2(D)=1+D2 g2=(101)=(5)8 这种表示主要是为了方便,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输入信息序列和输出序列都用半无限矢量表示 以(2, 1, 3)卷积码为例,有 M=m1 m2 m3 X=x1,1 x2,1 x1,2 x2,2 x1,3 x2,3 当第1个信息比特输入时,若移位寄存器起始状态为全0,两个输出比特为 x1,1=m1 x2,1=m1 当第2个信息比特输入时,移位寄存器右移1位,

13、输出为 x1,2=m2+m1 x2,2=m2 当第3个信息比特输入时,有 x1,3=m3+m2+m1 x2,3=m3+m1,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当第j个信息比特输入时,输出为 x1,j=mj+mj-1+mj-2 x2,j=mj+mj-2 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即 mj mj-1 mj-2A=x1,j x2,j 其中,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当第1、2信息比特输入时存在过渡过程 m1 0 0T1=x1,1 x2,1 m1 m2 0T2=x1,2 x2,2 其中,,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把上述编码过程综合起来,可得矩阵表示如下 X= M

14、G 其中,G为生成矩阵(半无限,矩阵的空白区元素均为0),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生成矩阵和生成多项式之间存在确定关系 已知(2, 1, 3)卷积码的生成序列为 g1=(111)=(g11 g12 g13) g2=(101)=(g21 g22 g23) 把生成序列g1 、 g2按如下方法交错排列,即可得生成矩阵,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生成矩阵和生成多项式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续) 结果与前面表示的生成矩阵相同,上式可表示为 其中,每个子矩阵Gi(i=1, 2, 3)由一行二列组成: G1=(g11 g21) G2=(g12 g22) G3=(g13 g23

15、),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推广:对于(n, k, N)码,有X= MG 其中,M=m1,1 m2,1 m3,1 mk, 1 m1,2 m2,2 m3,2 mk, 2 X=x1,1 x2,1 x3,1 xn, 1 x1,2 x2,2 x3,2 xn, 2 已知该码的生成序列一般表达式为 gi, j=(gi,j1 gi,j2 gi,jl gi,jN) i=1, 2, k; j=1, 2, , n; l=1, 2, , N 其中gi,jl表示了每组k个输入比特中第i个比特经l-1组延迟后的输出与每组n个输出比特中第j个模2和的输入端的连接关系, gi,jl =1表示有连线,gi

16、,jl=0表示无连线 则生成矩阵的一般形式为,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半无限矩阵表示 式中,Gl(l=1, 2, , N)是k行n列子矩阵,有,差错控制编码复习思考题,在通信系统中采用差错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随机信道?什么是突发信道?什么是混合信道?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其优缺点。 什么试分组码?其构成有何特点? 试述码重、码距、编码效率的定义、 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与其检错和纠错能力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奇偶监督码?其检错能力如何? 什么是线性码?它具有哪些重要性质? 什么是循环码?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如何确定? 卷积码和分组码之间有何异同点?卷积码是否为线性码? 什么是卷积码的树状图、网格图和状态图?,差错控制编码复习计算方面的考点,基本计算 (1)抗干扰能力e,t与dmin之间的关系 (2)对线性分组码,dmin=Wmin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