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509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 总学时:64 学分:4.0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主讲教师:敖登高娃,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第一节 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了解) 第二节 交通运输网的配置(了解) 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掌握) 第四节 水运用地规划(了解) 第五节 铁路用地规划(理解) 第六节 航空用地规划(理解) 重点与难点:各类交通用地占地面积概算和用地配置要求,第一节 交通运输功能与结构 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 1、概念 交通运输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和输送。 2、功能 交通运输是独立于物质生产部门,同时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条件之一。 生产领域的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直接

2、组成部分,而流通领域的运输则是生产过程的继续。 交通运输也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 1、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几种方式。 交通运输结构系指各种运输方式的组成和比例。由于各种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以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其建设用地的布局也有不同的要求。 2、特点,第二节 交通运输网的配置 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 交通运输的基本职能是满足运输对象位移的需要,在安全、迅速、经济的前提下,运输对象的位移要求反映在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运输数量的要求; 二是运输流向的要求 。 在进行区域性交通建设工程布局时:应在当地交

3、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进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并按其流向分布和当地的具体条件作出相应的规划。 交通量又称货运量:系指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其计量单位为“吨”。 客运量:系指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其计量单位为“人次”。 货物周转量:系指实际运送的各批货物重量分别乘其运送里程的综合运输量,其计量单位为“t,km”。 客运周转量:系指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乘其始发站到终点站间的里程,其计量单位为“人km“。 (一)交通现状调查的内容 运输方式种类;主要交通线路布局;货运类别和客运项目;区内外各主要交通点之间的距离;客货交通数量、运输量、交通工具种类等。 在调查基础上,根据区域内

4、各交通点的人口、经济指标等,分析出其与交通量、运输量等相关系数,以作为远景预测的基础资料。 (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回归模型法 用模型来表示交通量与人口或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统计方法将其定量化,求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预测远景交通量。 最简单的情况是两个变量,在确定交通量和某个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时,设经济指标为x,交通量为y,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a+bx 式中Y-远景交通量预测值;x-人口或某种经济指标值;a、b是模型中的参数 多元回归分析法:一个地区的交通量除了与人口有关以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预测时,常常采用两个以上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法。 多元回归模型为

5、:,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实例(P158-159) 在实际中,200Km以下的短途运输中,汽车运输占绝对优势,200-500KM中途运输中铁路和内陆航运的比重增加,而在500Km的长途运输中,铁路和水运占绝对优势。至于飞机,由于运费特别贵,且与距离无关,所以不适于货运。 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 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工矿基地和其他居民点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 一、公路的组成要素 1、路基 是在原地面上挖或填成一定规格的横断面。如图,填堆-路堤 挖成-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2、路面:是铺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结构层,具有承载车辆,抵抗车轮磨损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的作用,路面结构分为垫层、底基层、基

6、层和面层等四部分。 3、路肩:道路两边没有铺筑路面部分,它作路面的侧面支撑和行车停歇地带。 路面+路肩=路基 4、路沟:道路排水沟 5、路拱:路面和路肩的横向总体形状为拱形 6、过障工程:通过天然障碍的工程。如桥、涵洞、隧道等。 7、排水工程:如过水路面、截水沟等。 8、防护工程:主要有护栏、挡土墙、护脚、护坡等。 9、公路附属构筑物:主要指行车标志、加油站、养路站、通风设备和绿化等。 二、公路技术等级 公路根据其作用、交通量的大小来确定其等级。目前郊外公路分为两种六级。 (一)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二)一般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级公路 (一)汽车专用

7、公路 1、高速公路 一般能适应根据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 连结特别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各种车辆的折算系数分别为:小客车1.0,载重汽车2.0,载重汽车带挂车3.0,摩托车0.2。 2、一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025000辆。 连接重要政治和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为120km小时。 3、二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

8、-10000辆。 为连接政治和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各种车辆的折合系数是:载重汽车1.0,载重汽车带挂车1.5,小汽车0.5,自行车0.1,畜力车0.8,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小时。 (二)一般公路 1、二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5000辆。 为连接政治和经济中心或在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三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以下,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小时。 3、四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

9、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为沟通县、乡(镇、村)等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 4、等外级公路 指沟通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级生产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经营中心之间联系的,以及各生产单位的经营中心到田间道的道路。,三、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昼夜交通量 指每昼夜通过该公路的标准车辆数,是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指标。 A=2N/dP 其中:A-昼夜平均交通量 N-年平均货运量 d-汽车运输期 p-每辆汽车的载重量 2、行车道宽度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P162 表8-3 当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超过4个车道的容量时,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 车辆组成中大型车辆比重较大的平原、微丘陵区汽车专用二

10、级公路,其行车道宽度可采用9m。 平原、微丘陵区的四级公路,当交通量较大时,行车道宽度可采用6m。 3、路基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会车带时,应当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一般规定如表83所示。 4、平曲线半径 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称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为平曲线半径。,P-路线交点 AMB-平曲线 R-平曲线半径,各级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如表84。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当受地形条件或其他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 最小安全平曲线半径公式:R=V2/15(e+

11、f) 其中 R-最小平曲线半径;V-汽车行车速度;e-车道超高率,一般取值0.1(其范围为0.06-0.12);f-横向磨阻系数,一般取:0.11-0.16 平曲线与方向有关,方向不发生变化时平曲线为直线。 5、纵坡 是公路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是公路选线中的重要内容。纵坡控制得合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路线长短、使用质量、行车速度、交通安全以及运输成本和整个工程造价。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表85中的规定。 6、竖曲线 道路的纵坡发生变化(改变坡度)的地点,为了行车安全、舒适和减少机件磨损,必须把纵坡交点削(或填)成圆弧形,这种纵向圆弧叫竖曲线。与高程有关,与方向无关。 7、视距 为了

12、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路面,以便发现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时,能在一定的车速下及时刹车或避让,从而避免发生事故。 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停车视距: 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其计算公式为:,8、计算行车速度 它是指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公路受限制部分(如弯道)所能允许汽车达到的最大行车速度。 9、桥梁设计车辆荷载 作用在桥梁上部结构(即桥跨结构)的承压力叫荷载。 分为静载(恒载)、车辆荷载(又称活载)及其影响力。 恒载:指桥梁上部结构及附属物的自重。 车辆荷

13、载:包括各种等级汽车、覆带车、平板挂车的荷载,以及这些车辆荷载产生的冲击力。 其它荷载和外力:主要指人群荷载、风力、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影响,施工荷载、地震力等。 10、公路交叉 有平面交差和立体交叉。 影响公路交叉的因素很多-交通量、设计速度、交通车辆组成、视距、保护设施等,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量视距保证。为安全经济,以90或接近90进行交叉为宜(斜交不小于45 ),四、公路用地配置及方案选优 (一)公路选线原则 公路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全过程。 选线原则: 1、适应远景交通流

14、向和运输量的需要; 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符合工程技术要求布置路线; -路线布置在地势高燥、地质良好(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便于施工的走向上 ,符合工程技术条件。 3、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做到路线顺直短捷,节约用地。 -如注意与居民点、大型畜牧场保持足够的卫生、安全、防疫距离,公路应离开居民点不少于150m,畜牧场不少于100m,以防止病菌带入畜牧场。如果少于此距离要用绿化手段设置隔离带。 4、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交通网。 -如与上级公路正确衔接,交叉采用正交、立交,与其他交通线路的布局协调统一等。 5、要经济合理,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

15、情况下,尽量提高技术标准,或在不降低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二)不同类型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1、平原、微丘陵地区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没有纵坡限制,若没有其它障碍,应力求顺直短捷。一般允许设置几公里以上的长直线,为确保汽车安全,在长直线尽头不应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 在微丘陵地区,耕地连续集中,选线时注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一般沿地形布设。 (2)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与居民点保持方便的联系。 -如:公路与铁路和其他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45,避免电力、电讯设施交叉。 (3)合理处理路桥关系。 -小桥涵洞的位置,原则应服从路线走向,但当斜交

16、过大(一般在桥轴线与洪水流向的交角小于45时)或河沟过于弯曲时,采取改河(沟)措施或适当改移路线,调整斜交角度,以免于增加施工困难和加大工程费用。 2、山岭、重丘陵地区 、地形特点:短距离内高程跨度比较大,山坡陡峻,溪流湍急,有的流量虽小,但冲刷很大,沟谷多而曲折,地形错综复杂。 、公路选线时: (1)在复杂的山岭、重丘陵区自然条件下,公路应有足够的稳固性。 (2)充分利用地形展线,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保证今后养护和运营费用最经济。 (3)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筑路材料供应方便,便于施工和养护。 、山岭、重丘陵地区的公路路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公路的线形主要有四种-沿溪线、山坡线、山脊线和越岭线 沿溪线:沿河谷两岸铺设的路线。 沿溪线选线时应综合考察考虑:路线定位(路线位置的高低) 、选岸(选择走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