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360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自杀 2,嫉妒, 3,睡行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自杀,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中国每年至少25万人自杀 自杀成青少年头号死因 。 观看视频:王刚讲故事之自杀在午夜 谈谈看法,三、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干预,(一)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挫折承受力相对较差,人生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与个体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性导致的错位,是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认知偏差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心理原因。,(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1语言上的线索 表现出想死的念头,可能直接以话语表示,也可能在作文、做诗、作词之中表现出来

2、。如果当事人告诉别人,他想在何时、何处、如何自杀,可以说他自杀的危险程度极高。 2行为上的线索 突然地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 出现与上课有关的学习与行为问题。 突然把个人有价值、有纪念性的物品赠送他人。,(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突然增加饮酒量或用药,喝酒和滥用药物可以说是青年对挫折、抑郁与痛苦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自我治疗,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人在酒精和药物的影响之下,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增加自杀的危险性。 曾经企图自杀过。曾经企图自杀过的人再度企图自杀的可能性很高。 3环境上的线索 最近一段时间有重大的生活失落感,例如亲人变故、与男女朋友决裂、被人殴打或强暴等。遭遇重大创伤往往会使当事人觉得自

3、己是不值得生存的人,觉得没有脸活在世上。,(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家庭发生大变故,如家庭当中曾有人自杀过。自杀是一种模仿的行为,如果家庭无意识地默许自杀行为,对于这种学生就要提高警觉。还有如家庭财务困难、搬家等。 对于改变痛苦的生活或处境感到无能为力的当事人。他们会觉得十分无助、绝望,这种感觉愈强烈,愈值得注意。 4 并发性的线索 从社交团体退缩下来。对生活失去兴趣,不再参与社团活动,对人间没有留恋。 表现出抑郁的征兆。,(二)识别自杀行为的信号, 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睡眠、饮食规则变得紊乱,失眠,显得疲惫,身体常有不适、生病。这些现象往往提示,当事人遭受重大的情绪困扰,值得进一步了解,并评

4、估有无自杀的可能性。,(三) 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1自杀危机干预的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 (2) 二级预防 (3) 三级预防,自杀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群应付困难的技巧。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心理热线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2自杀危机干预的具体措

5、施,1. 利用电话网络建立学生与家庭、学校有关部门、院系办公室、教师、同学和有关人员的热线联系,随时准备为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2. 确定问题。 3. 避免当事人落单,保护当事人安全。 4. 给予当事人以心理支持。 5. 进行心理辅导。 6. 帮助当事人制定计划。 7. 通过进一步沟通,与当事人签订不自残或不自杀契约,并引导当事人一旦有自杀念头时,可以打电话向咨询老师或朋友倾诉,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委屈。,案例,(四) 如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同学或朋友,1用心地倾听,适当地反应 2信任对方 3说出当事人所拥有的积极方面 4诚实表露自己的情绪 5与其他朋友合作,建立支持系统,(四) 如

6、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同学或朋友,6确认自己协助当事人的意愿有多少 7确认对方自杀的迹象 8将朋友想要自杀的事情告知相关可以保护他的人 9质重于量 10感谢自己,自杀救助,对触电自杀者的救助 对此类自杀者的抢救措施是: 1脱离电源。即尽快切断电源,如关闭电门、拉下电闸、用干燥的木棒或竹竿将电线挑开、用干燥的绳子套在触电者身上将其拉离电源。不可用手直接接触带电者的身体; 2现场抢救。即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应使其仰卧,触电者心跳、呼吸变慢、弱或停止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及体外帅脏按摩; 3复生后应进一步进行治疗。,对煤气中毒自杀者的救助,拯救关键:及时有效给氧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不是一氧化碳,毒性

7、并不高,所以不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高浓度天然气使人昏迷的原因,是空气中氧含量过低产生的窒息。但天然气泄漏有着相当大的危险,那就是爆炸。 拯救方法: 1.立即打开房间所有门窗。进入厨房关掉煤气开关。 2.发现煤气泄漏,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因为按动开关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3.冬天应该先摸一摸暖气片或者自来水管再进入厨房,因为衣服可能有静电,产生电火花。 4.将病人脱离中毒环境,给予吸氧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保暖。中毒轻者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23小时就会好转。 5.呼吸停止应就地进行口对口吹气或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给予注射呼吸兴奋剂。 6.中、重度中毒病人在急救后,及早送到有条件的

8、医院做高压氧舱治疗,以防止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溺水自杀者的救助,拯救关键:恢复心跳呼吸 人入水后,会本能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被迫进行深吸吸而使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 拯救方法: 1. 迅速游至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前进,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也可从其背部抓住腋窝推出。 2.救出水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者按捏两侧面颊用力启开。呼吸微弱或已停止时,立即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挤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间要长,不要轻易放弃,并可给予吸氧和保暖。 3.不要强调“控水”,头置于侧位

9、时口腔中的水即能流出。大多数溺水者并非是喝大量的水而窒息,而是因气管呛入少量的水呈“假死”状态。 4.如需“控水”,溺水者应取俯卧位,用衣物将其腹部垫高或横放在救护人员屈曲的膝上(救护人员一腿屈膝),让溺水者的头尽量低垂,轻轻拍打其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胃中的水迅速排出,然后帮助其平卧,头侧向一边,等待进一步抢救。 5. 恢复心跳呼吸后,可用干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面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重者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未遂后遗症:肺水肿、脑水肿等。 死亡原因:呼吸受阻,发生窒息,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

10、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 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 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 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 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 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 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原因分析看了上面这段话,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解决方法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

11、,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正确认知 客

12、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

13、的办法之一。,.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

14、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睡行症,睡行症俗称梦游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梦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睡行症,

15、看视频 王刚讲故事之看不见的凶手,睡行症临床表现,1、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起床,通常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走来走去。 2、发作中,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他人试图加以于涉或同其交谈,则相对无反应,并且难以被唤醒。 3、在清醒后(无论是在发作中醒来还是在次日清晨),个体对发作不能回忆。 4、尽管在最初从发作中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时间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任何损害。 5、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何痴呆或躯体障碍如癫痫的证据。,睡行症预防保健,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 2、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 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3、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