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311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家-乡-的-路》为例说教材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城子乡中心小学 李夙,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说课标说教材,家乡的路,教材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坚实依托,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

2、、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编排体系,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主题都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的注意事项,第一,紧扣教学目标。 第二,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三,活动设计要注意还原生活。 第四,活动设计时,要预设活动中可能生 成的新问题。,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一是调查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不要

3、一成不变地按照书上的调查表来使用; 二是调查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因素。 四是要帮助儿童学会探究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儿童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 课程和儿童生活经验相连接才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键。 我们的课程是为了生活,同时,儿童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学习道德,才能自觉地产生对道德的认同和实践。 只有正确理解这一点,才能在生活中,引领儿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从小过有道德的生活。,“我在成长”,“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我与学校”,1、能利

4、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2“知道学校里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5、“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我与家庭”,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

5、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知道家族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我的家乡”,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任,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家乡的路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二课家乡风貌中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上学期“黑土情”单元课文内容里,领略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气候特点,对家乡有了初步了解,也由此引发了学生急于对家乡深刻了解的欲望。本单元是遵照课程标准“我的家

6、乡”第二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从感受家乡路的变化 来看家乡的经济发展。通过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对家乡的昨天、家乡的今天、家乡的变化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增加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情分析,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大都10岁左右,他们生活在一个交通发达的时代,不管是城市还是 乡村,孩子们一生下来见到的就有平坦的柏油马路,他们对道路变化的感 受不深,更不能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变,为了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 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我决定以本课为契机,拉进教材和学生生

7、活的关系,让他们明确“其实 品德与社会”就在我们生活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搜集图片对比过去的路和现在的路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与路的变化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询问、上网、阅读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各种各样的路,知道它们在生活中 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把握教材,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课前学生搜集资料信息量程度如何,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真实的信息,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为了把握好这个关键问题,我确定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特点,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体

8、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中体验,提问是最直接的教学方式,既开门见山,节省时间,又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 。 同学们,你们对每天上学走的那一条路一定很熟悉吧!你能介绍一下那条路 的样子吗?这条路你已经走了三年了,三年来路有什么变化吗?路周边又有什么变化?,采访中了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 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路越修越宽,生活越来越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首先,让学生把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 了解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然后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进行数

9、据分析。 教师小结: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后,修路成为家乡建设的头等大事,家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课件出示:老路与新路的对比)看完课件后,大家说一说感受。,为了让学生在对过去出行和 现在出行的方式、时间的对比 以及路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 水平带来的变化情况的了解, 让学生在自我讨论中发现, 自我探索中完成认知, 突破教学难点,也是为了 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践性。 进行交流探讨。,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了,我们根据个人出行的需要可以选择 不同的交通工具,如果走公路就可选择汽车;如果走铁路就可选择火车;如果走水路就可选 择轮船;如果是航空就可选择飞机。观察图片,了解交通出行的多样化。,情感中升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动手实践。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家乡的路。 在教学中,我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空洞说教”的局面,提高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这就是我对课标与教材的理解, 请大家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