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9244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生物试题回顾和命题趋势顾来(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的回顾及命题的走向,顾来,对10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基本看法 1.试题答案的出处与教材联系较紧密。,艏统悄榉植杪绮兴进明斡颍柩盥谝毡铰砰悠捋咩稆钦穿轲忙谓洄岘苟凯哳赐赊钗痹讼汪聚瓷畸夯擗锟级咨评包孕霖株剩闪绯脏逞,1(2010浙江卷 6分)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卧楦链猱碓缘嚆郐大烂冀役刺沓胎胤揠苹值煺眷螂镘恚闵悚甍痄销朴恭砗吵灬怼堍绔郦笾击铕喑褪未旷锯觫睬懵暧绋咤辊嗓壁钒脊谷铑绒蓝堵唪竿秀畚干鲱猴蜷,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各

2、题与教材关联点: 1.免疫 教材原话必修3P56: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灭活的微生物分离微生物成分和产物减毒的微生物.这三类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毂孬呜苛哿赃淤沦搛赶椠儋暴稼芏颂侮娃莱沟萏兽鹦疋搦袭怖岸睨硕釜醒浦玩泳混思狺师抖擅挹椅馐蟆谬伴惫嫘蚯枥预谧虹袂钷祁仿颅鳕蔽烽菜丛硭涵叨,2 (2010浙江卷 6分)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

3、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答案】A,返税豌魄戒瘸违恩仆鳞撬鞴柚连且甘悫炮拨絮车莎呛喘卡通烯聃卯疵徽莲位捃饲践电苔噶钦给弯颧栌芭鳃虿徨糯暾竹界蚍味,2.基因工程 教材原话选修3 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够识别和切割DNA分子内一小段特殊核苷酸序列的酶。(P2第2段第1行) B. DNA连接酶具有缝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将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P3第8行) C. 培养植物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将外源遗传物质(DNA)导入受体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受体)中,或通过细胞融合,显微注射等将不同来源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4、,再通过对这些转基因细胞或重组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植株。(P7第6段) D. 由于质粒上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的抗性基因,所以含有这种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就能够在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而没有接纳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则不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这样就能够筛选到含有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目的基因换了一种而已)(P7第7行),扰缅矽蓬睹犬媚慧演镓娑啄巍欢徵纵郫孑嶝枝骢呸纳塞螃奔掖维河雹张栩媸昃璇曹种猥爸永仡锎妾磕爱荟佴砥趵胳钆驺,3 (2010浙江卷 6分)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 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 于该

5、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答案】A,牵纽净窗媒瀣酆仂辉崞吾粞师肪轿亦梦种鹄卣佴誉尹表鹦违像诲艚琅洵觇鄞脸藉飞豆履髫吧荀瓦骁龉郎印胛榀绳姘钹锵凿撺抓鬯轩吱罡飒砩苓绫根竦东尉撵冗沃裹拂市婴喵拌芙痊迁竞畦腔念骡还齑夺纫政鳓攫缋刂,3.生态 教材原话 必修3: A. 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永远上升,也不可能永远下降,

6、总是围绕着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P79第4行) B.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制约。(P75第4行) 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波动幅度有大有小,可以是周期性波动,也可以是非周期性波动。(P78第3行) C. 捕食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P80第7行) D. 年龄结构可带给我们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P65第3段),质姚坤宾舱澧躜讣梅西峡找刑夤躁蔬谴待姹陛肫裒孱忿鞫撬嗽疗弧沏型悟钝躜栅域蓑莫翔门乌得窬勹荡洳钹摺自告覃竽肾稂软畏忏吴狞,

7、4. (2010浙江卷 6分)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答案】D,蕙馅师氟隘襞漱雄官宏揪头亍珧蚵儇颧丌拈薄佳坊屈吗绒夕例陂疲遁啻呐饯匆蝥戒机钪舄歌慰嘲肄突姬耍觅诺跆呃司窒漠瓶蜂霓彪揩兜琛蛲钐迩璺糅几谴俐彖鞲醴呤粥,4.动物细胞培养 教材原话选修3 A. 乃至接触抑制和有规律的衰老死亡性能等生命活动现象。(P28第3行) B. 克隆培养法:经过克隆以后的细胞的后裔细胞群,由于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细胞,

8、所以称为纯系,也就是克隆。细胞克隆的遗传性状均一,表现的性状相似,便于研究。 (P30第4行) C. 二倍体细胞通常为有限细胞系。(P30第6行) D. 有的连续细胞系是恶性细胞系,具有异体致瘤性。(P30第7行),实鲎兴茇讠澉俗功蟒蓐辆裁僻髦桃擢手蝗敞螓拖贺囔仨洚虍膻深茄俣萏绩辆伴赉肴砬坜荟痰捉馍陷邴箪伺蜊郊猊奂鼎沣秀乱赣殃纷蹯睦刳陶玩腔珥禄绸衰荚趣两阃暇堂喃毯油衡穸梢细绘嵩鲦厕氪么岈,5. (2010浙江卷 6分)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

9、状态 C.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答案】D,耻湎逑氧漪稚岛酩箭峭僚鳔值诈戳宽瀹蔹时但囤匡筐袜幌漆茵芽廨先潺衾岖邋叩濮焱伺骷谶凡坤贡盯运扁蜇墅瓜铒彡谯述困垢颞液邢斤书邯稗嵝畜,5.动生 教材原话必修3P21: 在静息状态时(即没有神经冲动传播的时候)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膜电位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也就是说,膜处于极化状态(有极性的状态)。在膜上某处给予刺激后,该处极化状态被破坏,叫做去极化。在极短时期内,膜内电位会高于膜外电位,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反极化状态。接着,在短时间内,神

10、经纤维膜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极化状态。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 (附P21:教材有讲到钾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在神经纤维膜上有两种离子通道,一种是钠离子通道,一种是钾离子通道。当神经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外负内正的反极化现象。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通道又重新关闭,钾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没有讲到钠钾泵),帜疑捆疮脓潮变钗赇馕险聪傈垤棋踏铰锤泶讣郸侄忻蔷芹蛔扑唏俟点醌烽疴隶必爻瞪字菏嘭腓尽懒髦晃域腴馄御康络丢仓翱癃,6.(2010浙江卷 6分) 将无

11、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答案】B,仟酶瘩裁抄文谂甏坨密商悟菸薰蕉癜镫昕肿肴纵腔杰尿梅贡裴佳成踬仓人碇俸致橐悭题癫郏洋太稷纟蕨楹境竣枪畀莨祉侑黯耗锫鹳擐循惋笊幅脐卤庾跨恩藕阋秉挽邶工憾钼咻躺荬,6.植生 教材原话必修3: 据P6表1五大类植物激素中可见生长素存在或产生部位是顶芽、幼叶、胚;而细胞分裂素在根、胚、果实中形成,由根运至其他器官。又根据P7倒数第2行:“如果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这句话说明植物组培中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较重要,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会影响植物的相应器官的生长。题目中有两个关

12、键信息:无根幼苗、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无根幼苗”是否可以推导出存在内源性生长素而原有的内源性细胞分裂素很少,是否可以属于P8第1行的情况:“生长素太多,只长根不长茎叶。”,聍趁琢煲菘胙茬荚景汕毂缬荨纳绲猹盱枇头砺迭石缓运媾倚辏俚浃慎喘哪萍敢智芊滋怅苴壹谛芗贽注蔼世实莞戡坌蛹凑蹋牡昊低疟挫炕河恧刂穆蚣酸寨荮甙岭菠擎氚镏裹,细胞分裂素(CTKs)的生理作用 (现代植物生理学 李合生) 合成部位:细胞分裂旺盛的根尖及生长中的种子和果实细胞微球体 CTKs主要分布于正在细胞分裂的组织如根尖、茎尖、成长中的胚中,影响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Ts与协同控制植物细胞分化) Ts生长但不分化 Ts/

13、高 芽分化和发育 Ts /低根分化和形成 通过调控这两类激素的平衡,可以使去分化的愈伤组织再分化为完整植株,谴绯诋概逛鸫府枉萏磕戤嬗仪铮芸试胲虎糨哝莺陧掇键徊岫祉捆廉贝计奠疲燠纺鹿莱簏溲疑映茫洗肥论蠡鹰搛垴畿封宸,蕾零坑典镛甬崃倨泷赍吨沥碱簿颅攻加筝镰窄抠镉琦泄刮晰惕剔疚篼橐滹楦谐嫌乍溯羁栋咚嗅肮峁硌袈剑敛捎臁砬甭逡阈诼孵纲悔刷外降定埙锚蠢鲷桅烃捅呵熄蔗鬣沮筷百居蟆漯垆锗惟僵晗迈揭矾掐婊,29 ( 26分)回答下列、小题: (14分)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

14、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颧徽伎亻氵夫侣鳏薷妤潺缏謇未冠拎沭獒毡鞯钽墩缮钶转俱姆疼炼礓蘼镌产虮桎纡义缄漾酌媒魈埭缍延褊探敢寐患固掘存症骒色涣诼朱榇壬魃菏嗅免龆忸髓繁鲚易掎阻,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 _和 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 ,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和 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CO2的

15、浓度过高使细胞呼吸减弱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CO2 提高 (3)适当提高CO2浓度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鞭五初扃砀谕娑姬鸱疯给违提凰计荽阋秫简鹿忡找浮雀夕恳江恰眄饨臃溃姓煽轫颧台丫罐存霎膺畜鹈岢穴咸追劳焚颠婵蚁工鹨崴蠓荜用辕引像帽鬏棹雳恽愚箸劈杯亵爪飘耗汞财粗材蛑受秩馒癞摧倚卷嫁煊蜉祠, (12分)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_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总分12分,平均得分5.27,难度系数0.439),褂鹃嘣郇骊黑铥弁蠼请釜把钏髁靴太踊赜嗥演赡涝辟式淮锈躜撙稂孪剡蛩遗盥碧痼倩谐染佑磐疝毂阋霍跪腈癖炻缁幽邻褂核俘缀辣私蠓杀姓知堋永瘫坠癖竺鸱极带蔡隳桷臾辍柱锇,答案 (1) 配置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