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196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幻灯片(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 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一、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3、研究方法: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4、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政治学等

2、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5、研究目的:是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二、性质与特点 (一)边缘性、综合性 1、多学科交叉性 2、多层次交切性 (二)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是来自于多学科性 二是来自于研究对象 三是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 (三)实用性,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 一、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 (一)列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模式 B=f(P,E) 式中: :表示个体行为(Behavior) f:表示函数(function) :表示个体的各种特征(personality) :表示环境(environment),(二)麦克里格的“影响工作绩效的因果关系的理论”

3、模式 (Ia,b,c,d,m,n,o,p) 式中:P:表示个人工作绩效(performance) ; f:表示函数(function) Ia,b,c,d表示个体主观特征,包括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等(individual); m,n,o,p表示环境特征。包括工作性质、根据绩效高低给予的奖酬、所在群体和有关领导以及社会环境等(environment)。,(三)莫立斯的影响个人行为的“四因素论”,人的行为,物质环境,体质因素,社群环境,符号因素,(四)爱索斯和科费的“行为背景因素”论 个人背景主要有:所受教育、家庭和社会背景、情感、道德、职业、习惯、技能、态度等。 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文

4、化、政治、法律、地理、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应商等。 组织内部环境包括:领导者、组织目标、技术、规模、规章制度、组织历史等。,(五)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分析体系表 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要、生物节奏规律 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认识;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 文化因素: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礼仪等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群体、领导、整个组织 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条件因素、人群团体因素,二、理论框架,出勤率,社会环境 经济文化政治,人力产出,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工作压

5、力,组织设计,工作设计,激励,领导决策,领导,群体行为与绩效,人际关系,群体冲突,信息沟通,知觉与行为,价值观、态度与行为,个性差异与工作安排,人力的投入,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第三节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 意义与作用 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第二章 发展与理论源泉 第一节 发展概况和理论源泉 一、发展概况,二、理论源泉 (一)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

6、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 心理学分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 规律性。 (三)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科学。 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四)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第二节 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 理 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 供应者与消费者关系,工程心理学 人与机器的关系,组织心理学 人与人的关系,人事心理学 人与事的关系,自 然 科 学,人事 管理学,组织 管理学,人 类 学,伦 理 学,一、普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 二、工业心理学 (一)人事心理学 (二)工程心

7、理学 (三)组织心理学 (四)消费心理学,第三节 管理学的新发展 一、由组织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 二、由人事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新发 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由管理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 分析层次 理论性 基 本 性 质 应用性 微观 宏观,第五节 行为科学的新发展 一、行为科学的提出 二、行为科学的定义 三、由行为科学到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 (二)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有助于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科学规则 (一)芝加哥会议的决定 研究步骤:

8、 1、明确问题 2、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 3、形成假设 4、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5、通过观察测试试验,进行论证 (二)研究工作的心理掌握和工作道德问题 主要表现: 1、违反被试者的“知情和同意原则” 2、侵犯私人保密权利 3、有的试验者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员参加实验。,三、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二)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三)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五)所得结论的再现性,第二节 研究的分类 一、根据研究的性质分类 1、理论研究 2、应用研究 3、行动研究 二、根据研究的深度分类 1、描述性研究 2、预测性研究 3、分析性研

9、究 三、根据变量的可控程度分类 1、文献研究 2、现场研究 3、实验室研究,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的系统过程: 思考的领域 观察的领域,结论,数据和资料,论据,预测,第一步是归纳综合 第二步是检验 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过程归纳为:,明确研究课题(1),研究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研究 方案和研究方法,实地观察 和实验,说明研 究结果,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二、观察法 三、心理测验法 四、调查法 五、实验法,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第四章 知觉的作用与行为表现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1、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中最简单的最初

10、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反映形式的基础。,一、知觉的概念,2、知觉:是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还可定义为: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就是对外部刺激进行收集、组织、归类和解析的过程。,二、知觉的过程,19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着重以信息加工理论来说明知觉问题,认为知觉过程是接受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接收输入(能量或信息) 2、把输入转化为修正行为的信息。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可具体分为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等阶段。,环境刺激,感觉 视、听、味、

11、嗅、触,隐蔽的态度,知觉错误 的原因,内部因素 兴趣、需要、动机 个性、经验,知觉归类 连续性、封闭性 接近性、相似形,知觉 的 判断,公开的行为,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图 形 与 背 景,外部因素 大小、强度、对比 运动、重复、新奇,选择,观察,组织,解释,反应,三、影响知觉的选择因素,(一)知觉者 (二)知觉对象 1、兴趣 1、形状的大小 2、需要与动机 2、强度的高低 3、经验 3、对比性的强弱 4、个性 4、动态与静态 5、情绪状态 5、重复的次数的多少 6、新奇与熟悉 (三)情景,四、知觉的组织过程,(一)知觉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归类 知觉归类就是利用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和相

12、似性的原理将各个刺激组织成为有意义的知觉形式。,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性,第二节 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主体的社会行为。,二、社会知觉的分类,(一)对人知觉:是指通过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二)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三)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四)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三、社会知觉的偏差,(一)第一印象效应: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 (二)晕轮效应:通过社

13、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 (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和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也起着强烈的影响。 (四)定型效应: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印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第三节 自我知觉和自我意识,一、自我知觉的概念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二、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存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表现诸方面的意识。 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三、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自我知觉是在社会知觉中进

14、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可见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四、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意识的调节,指自我意识按照其内部斗争的结果对主体行为的控制。 自我意识可分化为: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两个方面。 自我调节就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斗争的结果。,第四节 管理者的知觉与管理方式,一、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管理方式 二、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 三、对人知觉与“应变”管理方式 四、角色知觉与责任制管理方式,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第一节 价值观的概念与分类 一、价值观的概念与作用 (一)价值观的概念与形成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

15、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体系是指人对周围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和排列次序。 (二)价值观的作用,二、价值观的分类,格雷夫斯在对企业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将价值观分为七级: 第一级:反应型 第二级:宗法式忠诚型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 第四级:顺从型 第五级:权术型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斯布兰格的分类,第一类是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 第二类是审美价值观: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 第三类是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 第四类是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 第五类是经济性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 第六类是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第二节 态度的概念和因素分析,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所构成: 其一,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 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其三,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二、态度的特性,1、态度的社会性: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 2、态度的针对性: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应的特定对象。 3、态度的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