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091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期的语言》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婴儿期的交流发展,前言 一、婴儿讲话之前交流的表达 (一)有意交流的特征 (二)早期交流行为的功能 (三)早期交流行为的形式 (四)对交流意图的评价 (五)认知,社会认知,以及目的性交流 二、前语言婴儿的社会情境,前言,新生婴儿有习得所有语言的能力人类独有的用来处理语言行为的特殊机制。 第一年,感知能力与听到的母语匹配,其他语言的习得能力丧失。 第一年后期,单词与经验结合,讲话前及理解词义。 婴儿与照料者交流:通过目光接触建立情感。 正常婴儿:注视联结(话论转换) 语音互动,婴儿讲话之前交流的表达,(一)有意交流的特征 810月:出现目的性交流 目光在物体与参与者之间交替 自创交流信号

2、 等待反应 修改行为,(二)早期交流行为的功能 (1)必要的交流功能 拒绝 请求(社会互动、得到、行动) (2)陈述性交流功能 共同关注 (手指物体并非要得到,只是引起成人对物体 的注意),(三)早期交流行为的形式:姿势、声音。 (1)姿势也是语言的一部分(信号语言) 指向 (2)原型词汇 声调(请求),降调(拒绝) 发声与姿势联结,随着时间推移,两者越来越独立。,(四)对交流意图的评价 研究目标:发现并与其儿童是否具有获得语言障碍的可靠早期线索。 给封闭的玩具给幼儿: 不会目的性交流的:啼哭 会目的性交流的:目光移视,引导成人。,(五)认知,社会认知,以及目的性交流 目的性交流出现原因:认知

3、的变化 0-2月: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学习思维,但思维不具备功能性的代表意义。 4-8月:知道重复动作可能使事件再发生,但对如何得到东西无感觉。 8-12月:理解行动和结果的关系(手段-目的) 。,目的性交流的基础: (1)生理基础 (2)非语言认知的发展(第二阶段的自我交互主义) (3)儿童与照料者语言互动的经历,二、前语言婴儿的社会情境,(一)照料者言语的声音:“听我说话” 婴儿更喜欢儿化语模式,成人婴儿的接触可以使儿童的交流发展优化。照料者嗓音的声音为儿童学习语言入门提供了基础。夸张的儿化语诗体有助于婴儿明白一个信息的一般意图。,(二)言语会话的本质:“对我说话!” 母亲赋予婴儿哭声以意义

4、,婴儿会注意发声和发声引起的作用之间的联系。 照料者使用的语言至少会影响学习语言的速率 提高儿童交流能力的途径:以一个更为敏感的应答方式与孩子交流。,(三)物体指代出现的情境:“看那个!” 敏感性言语:基于儿童感兴趣的东西 控制性言语:改变儿童注意方向,(四)结构化情境中的谈话:“这是我们想说的” 游戏中:词汇格式化(支架) 生活中:频繁使用某些词 照料者对前语言婴儿讲话的特定特征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一定的作用。(共享理解),第六章 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学前儿童的言语交流能力,一、言语交流行为理论 二、社会情境中的语言发展 三、习得言语交流能力的困难性 四、怎样使儿童获得言语行为交流能力 五、习得

5、言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一、言语交流行为理论,(1)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丁: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2)认知发展理论 学前儿童极具自我中心,不能从听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二、社会情境中的语言发展,(一)自我中心语言 (二)请求 请求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 (1)能理解间接请求的含义 (2)学前儿童做的请求 (三)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的形式:言语编码和言语风格,三、习得言语交流能力的难点,(1)无明确的规则,抽象 (2)无清楚的定义,难理解 (3)情境变换(家庭、学校),四、怎样使儿童获得言语行为交流能力,(一)家庭 每个人应该以各自不同、能够发展幼儿潜力的方式与孩子交谈。 (二)学校 教师能促进儿

6、童有效的交流、发起话题 学习提供儿童与同伴互动机会 (三)儿童自身 知识和认知能力 假说测试,五、习得言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1)预期今后的书面语言能力 (2)能使儿童在幼儿园表现自如 (3)使儿童受到大家喜爱,第八章 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历史研究回顾: (1)研究重点:儿童发展顺序相似性,发展的本质和顺序 (2)语法转换理论: 语言内:同一语言语法 语言间:汉语英语 (关注语言结构,语句规则) (3)选择的被试都是早期语言发展正常的儿童,研究方向的转变: 1.语法强调词汇、语用(早期语言的意义功能、形式) 2.关注先前被排除的儿童 3.儿童选择性的模仿: 1.儿童是怎样通过模仿推导语言结

7、构的规则的? 2.模仿性话语是怎样让儿童用有限的语言资源来进行交流的?,1.早期词汇的个体差异,指示性儿童: 学习词汇速度快 倾向于物体分类、对物体命名 多使用单个词汇 表达性儿童: 学习词汇速度慢但平稳 倾向于个人社会性表达词汇 多使用词组,怎样区分指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 (1)研究父母亲使用的语言 (2)早期词汇的构成与儿童使用的各自单词的频率相反( ?) (3)使用类别和标准对儿童获得词汇的种类定义,1.父母言语是儿童词汇的源泉,父母多使用名词、少动词 2.词汇的词性并不是固定的,取决于获得的条件(比如说) 3.词汇模式: 不仅是看早期词汇的分布情况,还要看儿童使用不同词汇的频率,4.

8、词汇具有形式特征和功能特征 指代性词:并不一定是命名性词汇(摸门) 表达性词:也不一定是社会性词汇 指代性词汇量多,运用词汇的命名功能多(),2.言语流的切分,言语流的切分: 切分成人的言语,形成自己的言语,模仿成人的言语 不同的切分策略: (1)谨慎型 (2)冒险型,冻结的短语: 儿童只能整个词组掌握,无法单独使用其中某个单词 真正的单词联结之前出现的短语言语,当儿童已经能够把冻结的短语解冻,说明儿童已基本明白短语的语义。 冻结短语:复制性 切分为单个词汇:分析性,3.早期句子的个体差异,支点策略:实虚结合(I finish) 男生偏好:代名词 女生偏好:具体名词 当MLU接近2.5,两种系

9、统开始交叠,4.个体差异的稳定性,指示性词汇:MLU增加,名词减少,代词增加 表达性词汇:MLU增加。名词增加,代词持平 儿童的言语风格: 分析性(促进语法的掌握) 强记性 早期阅读的两种风格: 剧作家 模式化者,第二节、差异的原因,1、儿童因素 2、语言输入因素 3、语言因素 4、情境因素 5、个体差异,儿童因素,谨慎型语言学习者:多使用动词,学习较慢,接收能力较好 冒险型语言学习者:多使用名词,犯语法错误。 大部分语言学习者:学习时冒险,使用时谨慎,语言输入因素,因为孩子身体结构的差异,父母使用语言的差异: 正常孩子:注意并标记 盲孩:鼓励参与的社会游戏,语言因素,英语其他语言,情境因素,儿童、照料者、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 指代性儿童:母亲标记玩具,儿童用玩具吸引母亲注意 表达性儿童:慕青使用会话框架和惯用语,五、个体差异对语言获得理论的启示,不要只学习名词而不解释(太重视名词性词汇的学习,会导致动词性词汇学习的下降,过分关注名词本身会导致对名词不理解,进而导致认知上的发展不足,学的机会减少) 不要过分重视语法,忽略词汇产生的情境过程(获得存储运用) 重视模仿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