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7952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20151031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 50岁以上人群,共计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1 骨质疏松症导致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报告显示3: 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4 50%发生过一次骨折的患者会再次发生骨折4 1.3诊治指南(2011年).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 2-17. 4.贾军,冯世庆,张超等.骨质疏松及其预防.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33(5): 315-317.,骨质疏松症沉默的杀手,国际骨质疏松学会(IOF)的研究人员预言:到2050年,每三个女性和每五个男性中,就有一个会患上骨质疏松。,One

2、in three women, and one in five men, will get osteoporosis,骨质疏松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简称O 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脊椎骨折 身高降低 驼背 疼痛(慢性或急性),股骨颈骨折 胫骨骨折 急诊外科治疗 30 % 无效 20 % 死亡,桡骨和肱骨骨折 保守治疗 比下肢和髂骨骨折病情轻,骨质疏松症的危害,Cooper C, Am J Med, 1997;103(2A):12S-17S,患者 (%),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死、致残率高,治疗

3、高血脂 预防心肌梗塞,防治 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折,治疗高血压 预防中风,医学界已将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位置,骨量的年龄变化曲线,0,10,20,30,40,50,0,10,20,30,40,50,60,70,80,骨量,年龄,最大骨密度,更年期,老年,青春期,发育期,退化期,更年期之前很早女性的骨量已经比男性要低 通常男性的最大骨密度要比女性高30-50% 一般女性只需丢失男性骨量的一半就可形成骨质疏松。而女性的骨丢失率也较男性为高,男性,女性,骨代谢异常的机理,骨形成,骨吸收,健康成年人,骨吸收和骨形成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当绝经或某些病理过程后,骨吸收增加,导致骨质流失,骨脆性增加即骨

4、质疏松。,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人种 老龄 绝经后 母系家族史,低体重 影响骨代谢药物 低雌激素状态 吸烟, 过量饮酒等 缺乏锻炼 钙摄入不足 Vitamin D 摄入不足 高钠饮食 蛋白质摄入过高或者过低,China Guideline 2011,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分类,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3 Vol. 4,原发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型) 自然绝经后(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型) 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 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继发性 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

5、物导致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分类,DXA检测BMD,BMD (g/cm2) = 骨矿化物的含量 (g) / area (cm2),诊断:患者BMD与同性别年轻健康成人进行比较,T- Score,1,0,-1,-2,-2.5,低骨量,骨质疏松症,正常骨量,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骨密度检测的局限性,目前是骨质疏松症诊断金标准,反映70%的骨质量 BMD下降1SD,骨折的风险增加2倍 BMD T -2.5 骨折发生 临床:绝大多数患者骨折前无BMD检查! 除BMD检测,如何评估骨质疏松风险?,骨代谢标记物的概念,狭义: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

6、代谢生化指标:钙、磷、骨碱性磷酸酶 - 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P1NP)、骨吸收标志物(胶原降解产物),广义:与骨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参与骨代谢过程的活性蛋白质、激素或/和降解产物等 - PTH、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睾酮、 雌二醇)、降钙素、维生素D,骨质疏松的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在体检科的应用 维生素D在体检科应用,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总 I 型胶 原氨 基端 前肽,- 胶原 降解 产物,N 端骨钙素,骨代谢周期:转换&重建,骨转化指标:反应成骨细胞活性,骨吸收指标,骨形成指标,由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与骨吸收贯穿生命始终,两个环节的时空偶联维持着骨量的平衡。,骨组织是动

7、态更新的组织,更新的过程称为骨转换,也称骨重建。 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主要方面。 生理情况下,骨吸收和骨形成是平衡的 骨转换增加: 骨质疏松:骨吸收骨形成 - 骨量减少 骨硬化症:骨形成骨吸收 骨量增加,骨代谢周期:转换&重建,各国指南推荐的骨标志物,PINP和-CTX为IOF&IFCC推荐的敏感性相对较好的2个骨转换标志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中华骨质疏松和矿物质盐疾病杂志 2011年3月第4卷第1期,年龄,骨转换指标(P1NP、胶原降解产物)30岁达到最低点,Walsh JS et al, Clin Endo 2010; 72: 320-327,骨转换指标(P1

8、NP、胶原降解产物)在女性绝经后升高 只有少部分男性升高,年龄,Garnero P et al, JBMR 1996; 11: 337-349,骨转换指标参考值 PINP, ng/mL; 均值 = 35 ng/mL,健康年轻女性,1. Li M, et al. PLoS One. 2014 Aug 12;9(8):e103841,中国人群, 均值 PINP 40 ng/mL (1),骨转换指标参考值 胶原降解产物; 均值 = 0.25 ng/mL,健康年轻女性,中国参考值, 均值 0.26 ng/mL (1),1. Li M, et al. PLoS One. 2014 Aug 12;9(8)

9、:e103841,高转换率预示着快速的骨丢失,Garnero et al JBMR 1999;14:1614-1621,BMD骨密度 4 年 变化率, %,骨形成指标,骨重吸收指标,-CrossLaps联合其他因素能更好评估骨折风险,低BMD 以往骨折史 高-CrossLaps 低BMD + 高-CrossLaps 骨折史 + 高-CrossLaps 低BMD + 骨折史 所有结果均高 相对危险度,-CrossLaps (胶原降解产物) 预测骨折风险 联合其他因素能更好评估骨折风险,Johnell. Osteoporos Int, 2002, 13: 527-39,IOF建议,骨吸收标志物 (

10、如-CrossLaps) 高于绝经前范围2个标准差,表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大约增加2倍 -CrossLaps是骨标志物中首选的评估骨折风险的标志物之一,骨转换增加应对措施,以下情况表明骨转换的增加: 骨标志物值高于参考值 该值远高于患者上一年的值 骨标志物值每年均有轻微的增加 如观测到骨转换的增加,应: 几周后重新测量以确认结果 测量骨密度以确认当前骨状况 考虑开始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在体检科的应用 维生素D在体检科应用,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维生素D临床应用,Vitamin 的分类,Vitamin,脂溶性,水溶性,Vit A,Vit D,Vit E,Vit K

11、,Vit B,Vit C,维生素 D 生物骨骼功能已众所周知 .,维持正常血液钙与磷的浓度 增加小肠钙吸收 支持类骨质与其他维生素、激素与矿物质的矿化 维生素 D 的浓度受 PTH 密切调节,PTH 可刺激肾小管对钙离子重吸收,并促进肾脏生成维生素 D 1,25-(OH)2 对于强壮骨骼的形成与维持非常重要,维生素 D 新认识 非骨骼功能,免疫调节作用 作为抗感染制剂,增加抗菌肽(cathelicidin)的生成 下调肾脏肾素生成 刺激胰腺 -细胞胰岛素分泌 凋亡诱导剂(乳腺、前列腺、结肠与其他组织维生素 D 1,25-(OH)2 的生成可调节增殖控制基因) 抑制血管生成 增加心肌收缩力,Vi

12、tamin D缺乏的影响,Source: NIH Vitamin D Fact Sheet,+,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软骨病,佝偻病,骨质疏松,典型的骨内效应,肿瘤,非典型的骨外效应,VitaminD专家共识- 建议检测人群,新兴的临床应用 心血管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危患者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糖尿病 肿瘤 所有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传统临床应用 骨骼相关 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 近期有摔跤史的老年人 易于骨质丢失的患者(治疗或状态) 骨痛、肌肉疼痛的患者 其他 孕妇 慢性肾病患者 移植患者 肥胖 长期住院病人

13、,* 特别强调:接受辅助化疗或GnRH类似物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的绝经前妇女、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激素消融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必要检测25(OH)D(治疗的副作用影响骨骼健康),77%,23%,Source: AA Ginde et al, Trends in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n the US Population, 1988-2004, Arch. Intern Med, (2009) 169:626-632.,充足,不足或缺乏,Vit D的流行病学-美国,69.2%,中国流行病学调查(中老年人),Source: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营养与代谢重

14、点实验室主任林旭研究员的调查研究,6.4%,24.4%,Vit D的流行病学-中国 (儿童),一项北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超过40%的青春期少女在冬季的25-羟-Vit D水平低于12.5ng/ml Source:J. of Steroid Biochem and Molecular Biol. 2004, vol. 89-90, no 1-5 (661 p.) Document : 5 p. (12 ref.), pp. 491-495,65.3% 的儿童春季25(OH)D 水平小12ng/ml,“这些孩子需要在冬季补充VitD ”,Vitamin D与疾病,维生素 D 缺乏 作用与后果,Vi

15、tamin D参与机能调节机制,Pilz, S et al. Nat. Rev. Cardiol.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8 August 2009,肾脏保护,血管舒张,减少胰岛素抵抗,抗炎,预防继发性甲旁亢,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Vitamin D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739名无心血管疾病史并排除肾脏疾病者纳入研究,跟踪5.4年 比较维生素D不同水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结论:VitaminD水平低,5年内发生首次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明显提高,Vitamin D与2型糖尿病,方法:9841名参与者纳入研究,进行29年跟踪研究,810名参与者发展成为2型糖尿

16、病 同时对16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论: 25(OH)D缺乏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哥本哈根大学医院, Herlev医院,丹麦,Vitamin D 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补充Vit D显著降低儿童罹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88% Risk Reduction,芬兰的一项包含 10,366儿童的研究显示,从出生开始每天补充2000IU Vit D3,随访31年,可以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Vit D充足是调控细胞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对细胞发展成为不受控制的癌细胞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Vit D缺乏可能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相关,Vitamin D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risk: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AM J Nutr Ju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