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737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一章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P260-286,2,授课对象: 检验本科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胃酸测定的原理及意义;促胃液素瘤、消化性溃疡及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改变;AMS测定的临床意义。 熟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及促胰液素的作用,卓艾综合征。,教 学 目 标,3,胃、肠、胰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胃、肠、胰广泛存在内分泌细胞 ;,4,第一节 胃肠胰功能概述,胃肠胰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兼有外分泌与内分泌功能:消化液,胃肠激素。,一、胃,stomach/gaster,胃液由胃粘膜分泌,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5,贲门腺 幽门腺,胃腺,壁细胞:HCl 主细胞:胃

2、蛋白酶原 粘液细胞:粘液,外分泌腺,内分泌细胞,G细胞: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肥大细胞:组织胺,以HCO3-为主,占2/3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内的G细胞,6,(一)胃液成分,pH为0.91.5的无色酸性液体,正常人每日分泌量为1.5 2.5L。 胃酸: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但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脂粘膜有侵蚀作用。 胃蛋白酶:由主细胞分泌的酶原。 碱性粘液 :“粘液(蛋白)-HCO3-”屏障, 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7,内因子的作用:保护VitB12在小肠不被破坏,并在VitB12与回肠细胞刷状缘特异受体介导的结合、摄取过程中发挥作用。,食物中的VitB12,胃酸,游

3、离的VitB12,R蛋白,唾液腺分泌,VitB12-R蛋白复合物,胰蛋白酶,游离的VitB12,内因子,(小肠),壁细胞分泌,VitB12-内因子复合物,P262,8,(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主要作用于壁细胞 。,进食 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胃泌素和组织胺,促进胃液 分泌因素,抑制胃液 分泌因素,精神情绪因素 HCl、脂肪和高张溶液亦可抑制其分泌,P263,9,(一)胰腺的内分泌肽类激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 、血管活性肠肽(VIP) 、胰多肽 。,二、胰腺(pancreas),胰液为无色无臭,略带粘性的碱性液体; pH7.88.4,渗透压与血浆相似; 胰液主要含有水,电

4、解质和各种消化酶。,(二)胰腺的外分泌,P264,10,1.电解质 阳离子的浓度与血浆相近, 阴离子:主要为HCO3,少量的Cl。,高HCO3 (140mmol/L)的生理作用: 它能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避免强酸对肠粘膜的侵蚀; 并为消化酶在小肠内进行化学消化提供适宜的pH环境。,P265,11,胰淀粉酶: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为-淀粉酶, 胰蛋白消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属内肽酶,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能分别消化结缔组织中相应的纤维蛋白。 (3)脂类消化酶:主要有脂肪酶,磷脂酶A2等。,2. 胰液的消化酶,P265,12,3. 胰液分泌的调节,进食时胰液

5、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胰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头期和胃期胰液分泌: 食物色、香、味及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的刺激,均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头期和胃期胰液分别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20%和5% 10% 。 肠期胰液分泌: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和上段空场后,食糜中的HCL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Sec)和胆囊收缩素(CCK),引起胰液分泌。肠期胰液分泌占消化期胰液分泌量的70%。,13,1)促胰液素(促胰酶,胰泌素),由小肠粘膜内的细胞分泌; Sec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 通过cAMP信号转导途径引起

6、细胞分泌大量的H2O和HCO3-(以cAMP为第二信使); 胰液的分泌量大为增加,但酶含量却很低。,P266,14,2)胆囊收缩素,由小肠粘膜内的细胞分泌; 通过磷脂酰肌醇系统,在Ca2+介导下起作用。 CCK的两个主要作用: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促进胆囊强烈收缩而排出胆汁。CCK对胰组织还有营养作用,它促进胰组织DNA和蛋白质的合成。,P266,15,三、肠(intestine),(一)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一般为38h。,1糖的消化和吸收 膳食中的糖主要为淀粉,其次为双糖; 吸收形式为单糖。,2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吸收形式为氨基酸或小分子肽;小肠还 能

7、吸收微量蛋白质,这在免疫学和病理学上 有一定意义。,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P267,16,3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空肠被吸收。 甘油、中链及短链脂肪酸被吸收后直接进入门静脉; 长链脂肪酸及其他产物随混合微团被吸收入肠粘膜后,可再酯化生成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生成CM。,4核酸的消化和吸收,核酸水解为碱基和戊糖,少量被吸收,但体内的核酸主要由机体细胞合成。,P268,17,(二)大肠(large intestine),人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 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为消化后的残渣提供暂时贮存的场所。,P268,18,四、胃肠道激素,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8、):在胃肠道粘膜散布有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 。 胃肠道被认为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胃肠激素作用: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分泌、消化和吸收,调节胆汁和胰腺激素分泌,影响血管壁张力、血压和心输出量等。,P269,19,(二)重要的胃肠激素及其作用,分子量在20 00050 000,有五种分子形式; 胃泌素的生物活性主要在羧基端的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此4肽是胃泌素的活性片段,而其前的氨基酸链只起增强作用。 人工合成的五肽胃泌素(pentagastrin)就是由羧基端的四个肽加上丙氨酸组成的,它具有天然胃泌素的全部作用;胃泌素无种族差异性。,1胃泌素,P270,20,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有

9、:,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促胰液素、胰酶、HCO3-、肝性胆汁的分泌。 增强胃和小肠的运动; 促进粘膜生长。 最有效的刺激物是氨基酸,而氨基酸中又以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作用最强。,P270,21,3促胰液素(secretin),又称胰泌素,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化学结构与胰高血糖素、抑胃肽(GIP)和舒血管肠肽(VIP)十分相似,它们共属促胰液素族。 此族的特点是,在其结构中没有活性片断,全部结构的完整对于其生物活性的维持都是必需的。,P270,22,促胰液素作用包括:,促进胰腺HCO3-、酶和胰岛素的分泌; 促胰腺生长; 促进肝和十二指肠腺的HCO3-和水的分泌; 刺激胆囊收缩

10、; 减弱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 抑制胃泌素的释放和胃酸的分泌。 盐酸是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刺激因子,当十二指肠内溶液的pH降至4.5时,促胰液素即释放。,P316,23,第二节 胃肠胰病理,胃肠胰病理是认识胃肠胰疾病发生、疾病时进行胃肠胰实验检测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P271,24,一、胃粘膜屏障损害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部的类脂质细胞膜 紧密联结的上皮细胞构成的脂蛋白层(细胞屏障), 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碱性粘液(粘液屏障),胃粘膜屏障损害是溃疡发生的病理基础。,胃粘膜 屏障,作用:保护自身不受酸性胃液的消化侵蚀和食物中刺激因素的损伤,,P271,25,(一)胃粘膜屏障的保护机

11、制,1胃粘膜脂蛋白与磷脂分子层结构 2碱潮:能有效调节粘膜下组织的pH 3黏液层防护与快速修复 4丰富的血液供给:基本条件。 5胃粘膜激素 :前列腺素(PG)具有粘膜保护作用,并能预防全身性刺激如紧张恐惧、冷刺激等引起的胃粘膜损伤。,P271,26,(三)胃粘膜屏障损害的原因及机理,如应激因素作用于胃粘膜,可引起血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强、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氢离子反向扩散增加。 胃粘膜供血不足,使细胞抵御和消除氢离子的能力减弱,更易造成胃粘膜屏障损害。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异常增高可直接损害粘膜屏障。,1原因,1)内因,P272,27,2)外因,某些食物和许多药物

12、: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乙醇、返流的胆汁等。 生物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亦是导致损伤的因子 。,P318,28,胃肠道粘膜损伤,粘膜屏障损害。,(1)急性应激性溃疡 先前无慢性溃疡者,因强烈的应激反应或某些急性疾病,而突然发生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糜烂, 可并发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其主要机理是高酸和胃粘膜缺血。,(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只在粘膜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出现酸-胃蛋白酶(acid-pepsin)自我消化的情况下才发生。目前认为,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在胃溃疡的发病中较重要;而胃酸、胃蛋白酶过多则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中较重要。,2.病理机制,P272,29,二、胰腺炎,(一)急性胰腺炎,指

13、急性发病伴血液和尿中胰酶升高者,由于胰酶逸入胰腺组织内使胰腺自我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坏死。常在暴食暴饮后发作,临床特点为急腹症、剧痛、恶心、呕吐、休克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淀粉酶和脂酶升高 。,很多,常见的有酗酒及胆道疾病,特别是胆石症。,1.病因,P273,30,一种是磷脂酶A和磷脂酶B,其作用是使胆汁中卵磷脂变成脱脂酸卵磷脂(溶血磷脂),后者能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磷脂层导致凝固性坏死。 弹性蛋白酶,此酶可使血管严重损伤导致广泛出血。 急性胰腺炎因胰组织的破坏,多种胰酶可逸入血中,临床常检测血和尿中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来帮助诊断。,2. 病理机制,胰蛋白酶本身不引起严重的组织破坏,但被它激活的

14、两种酶可引起组织的出血性坏死。,P273,31,慢性胰腺炎指有持续炎症,导致不可逆的胰腺功能和形态改变者。 其发病因素与急性胰腺炎相似,主要有酒精中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药物和腹外伤等。 在国外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要病因,而国内以胆石症为常见病因。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减低。,(二)慢性胰腺炎,P274,32,三、营养、吸收和消化不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消化、吸收才能为机体利用。 缺乏营养物造成营养不良,消化功能损害造成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碍造成吸收不良。 共同的病理特征:机体营养缺乏(nutrition deficiency)及功能异常。,P27

15、4,33,营养不良的主要病理改变如下:,(1)营养物不足导致体重减轻,乏力,并可伴继发性垂体功能低下和闭经。(2)低清蛋白血症致周围性水肿。(3)维生素D、钙和镁缺乏导致骨质脱钙和手足搐搦。(4)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出现贫血。(5)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致出血倾向。(6)B族维生素缺乏继发外周神经病,舌炎和口角炎。(7)维生素A缺乏继发夜盲症,皮肤过度角化等。,(一)营养不良:严格的定义是指营养物供应不足 。,P275,34,(二)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消化不良时吸收必然受影响,吸收不良时消化好亦无益。 各种疾病所致小肠对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不良可造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相类似的表现,即对脂肪

16、、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吸收不足而造成的临床症候群,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理有三个方面:肠腔内消化不良,各种原因致吸收不良和淋巴血运障碍致运送异常 。,P275,35,四、胃肠胰内分泌肿瘤,器官、组织的多源性; 肿瘤大多具有功能性; 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部分肿瘤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 不少肿瘤属于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胃肠胰中的内分泌细胞具有演变为肿瘤或病理性增生的潜能,由其形成的肿瘤可分泌胃肠激素所以称内分泌肿瘤或增生。,P276,36,(一)胰内分泌肿瘤,胰内分泌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表11-6) 实验室检查,属胰岛内分泌肿瘤; 本病绝大多数是由位于胰腺的胃泌素瘤所致,少数(约占13%)位于十二指肠,胃或其他组织的胃泌素瘤也偶有所见。,(二)卓-艾综合征-亦称胃泌素瘤,P276,37,(三)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